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能源安全:莫等为油消得国憔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显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在中东、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特区经济》2009,(8):122-123
能源安全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的能源需求,国内能源供应将面临潜在的总量短缺,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供应将面临结构性短缺,能源使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呈恶化趋势。我国应从海外开拓、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节能降耗、能源结构转换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战略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保证充足的能源供应,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9112万吨,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1%。中国石油进口在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达40%。外界曾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会达到50%。而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今明两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就有可能达到这一比率。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1]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只有了解主要工业国能源战略的变迁,了解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1/10左右,石油产品进口约占国内油品消耗量的48%;煤炭消费量接近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CO2排放增量占世界39%,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因此,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和缓解减排压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关乎一国安全和全球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同时能源供给相对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结构不合理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快速提升.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记者专访,对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及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郑秀杰 《魅力中国》2009,(36):120-12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对于中国的意义十分重大。能源已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等多层次的战略问题。我国能源事业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受能源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制约。但在不同时期,能源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方面是不同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能  相似文献   

7.
“跨国能源安全合作论坛”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是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能源安全。为了探讨和推动国际能源安全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与荷兰国际亚洲研究学院共同主办的“跨国能源安全合作论坛”于 2 0 0 4年 6月 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荷兰、日本、以色列和中国等国家的 30多位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就世界与中国能源形势、中国的能源安全政策、中国与各国能源安全合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 世界能源形势  与会者普遍认为 ,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增长很快 ,目前形成北美…  相似文献   

8.
【香港《大公报》8月17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在能源,能源问题的焦点在石油。而且从总量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已经难以自给自足,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保障能源安全,包括能源稳定、经济、安全、清洁供应的各个方面,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而严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石油危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1973—1998年世界三次石油危机的特点及中国石油贸易发展的特殊战略。从中国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来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与发达国家相反,中国主要以"能源外交"和"能源换外汇"型的出口战略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且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迅速增加,石油贸易逐渐由出口转为进口,我国石油业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给我国的能源供求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注意能源安全、完善国内石油定价、开发新能源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后至今我国仍然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海湾地区经济交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20世纪末以来日益紧密的能源联系。目前,海湾国家(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加上伊朗和伊拉克)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给来源,中国是海湾国家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双方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性互利,是能源联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存在的经济互补性非常明显,具有通过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在这种经济互补性基础上,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逐渐形成了海湾地区的石油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和建筑工程服务相交换的基本贸易格局。双方目前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在天然气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将为双方战略性经贸互利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为双方的全面关系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优质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而优质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和供给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如何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从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看,由目前的多元化结构转向可再生能源,逐步实现对化石燃料的替代已无可置疑。我国生物质能源资源储量丰富,现代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已有一定积累,跨越式地发展可持续、环境友好的现代生物质能源,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中,能源安全不断地被世界各国列为首要问题。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近200年来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兼谈欧洲经验的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市场油价的不断攀升引起了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对能源安全的高度关切。能源与一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对外政策密切相关。能源安全不仅涉及能源供应问题,也涉及与环境有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能源安全正同时面临着这两方面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实施有保障的、连续不断的能源供应新战略,促进地区合作,降低地缘竞争风险,从而真正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国能源安全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安全观需要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安全是一个老话题,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维护能源安全的实践却总是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2006年7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首次提出:"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责任,也是对世界能源新格局下传统能源安全观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张宝生 《科学决策》2005,(12):53-55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一次能源的主体。当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是石油,天然气是最具新强成长力的能源,而煤炭则作为有清洁使用条件的必要能源成分。中国的能源资源有其特殊性,其资源结构恰恰与这种优势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相背离,因而进行中国能源结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新能源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常规能源极度稀缺,能源总量的自给率不足17%,主要依靠进口。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石油占50%左右,而石油的供给几乎全部靠进口;在石油的进口量中,90%又是来源于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这为日本的能源安全造成了极大压力。为缓解常规能源比重过大及其主要依赖进口所形成的压力,日本极力寻求开发常规能源的替代品,因此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报告我国当前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时说,“十五”时期,能源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能源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格局。2004年,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8.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输运体系初步建立,原油、成品油形成了北油南运、西油东运的区域性管网,天然气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西电东送效果显著,区域电网得到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致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受国内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短缺约束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情况下,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进口对外依赖度也随之节节攀升。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状况、能源安全现状以及影响能源安全的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加快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