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救助领域的核心是救助效率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同时政府挤出了非营利组织的参与空间,导致社会救助压力沉重、效率低下。救助效率低下不仅会导致救助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同样也会影响救助公平目标的实现。为此,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界定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边界,完善参与主体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降低社会救助中的交易成本,实现救助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2.
国家怎样在公益慈善互联网众筹趋势下构建全民微慈善社会救助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长尾理论和责任扩散理论的学理内涵,选取1000个重大疾病救助众筹项目,探究民间匿名散捐力量主导的重大疾病救助善款众筹获取机制、内在逻辑和治理导向。研究发现:网络慈善众筹具有"救急不问病"和"偶遇点捐"的内生机理特征,特急救助捐赠的羊群效应较强;众筹周期和众筹绩效反相关,捐赠责任扩散效应先弱后强的特征明显;众筹绩效的社会长尾效应显著,慈善救助的公共福利效用纳什均衡特征不明显;在信用讯号被社会有效识别基础上,众筹绩效与项目执行方认同度正相关,且存在显著的机构类型差异和不显著的机构层级差异。在治理导向上,互联网众筹还需政府、公益慈善机构、互联网众筹平台合力逐步引导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力量的逐渐壮大,慈善事业作为逐步兴起的一项社会事业在我国社会医疗救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慈善事业参与医疗救助的发展现状、路径以及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并从政府、慈善组织的角度提出了慈善事业参与医疗救助的对策建议:慈善组织应当立足于"补充与补缺",加强自身建设与创新来提高公信力,弥补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不足;建立与政府救助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则应当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慈善事业更多的参与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慈善相比,现代慈善在覆盖领域、参与主体、运行方式和功能定位上不断延伸拓展,呈现出一种基于私人自愿无偿捐赠或服务的公共产品合作供给外观。基于"社会人"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政府组织、慈善组织、捐赠者、受益者、公众媒体等利益相关主体以不同的角色和方式参与慈善合作。主体间的互动推动着慈善合作的不断演进,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中政府组织对基本制度框架的供给,慈善组织对服务平台的搭建,公众媒体等对价值共识的凝聚是维系和促进现代慈善合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救助对象及环境认识的不足,灾害致残者救助现有主体在资源配置、力量平衡以及项目融合等方面存在弊端。福利多元主义以去中心化、决策参与等价值观,逐渐成为灾害致残者救助与主体建构的理念基础,并使得各主体朝着综合化、多元化与制度化方向发展。在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灾害致残者社会救助主体在项目定位、力量凝聚以及关系拓展等方面会进一步融合,以建构完整的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决定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指明了我国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国社会救助顶层设计存在瑕疵,主要表现为救助体系模糊、基本制度缺失、治理体系低效。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迫切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社会救助主体架构及发展方向,包括明确社会救助的含义及体系、突出强调社会救助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统一社会救助对象范围等。同时需要创新治理体系,推动依法救助全面落实到位,包括健全社会救助治理机构、创新基层社会救助治理方式、强化救助政策执行、优化救助工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方案,着力打造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开放合作平台,促成强大资源合力和互利共赢的价值链.利益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正处于主体利益诉求复杂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世界各国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方案表明,加强合作是实现共同利益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选择.正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跟踪访谈等方式,真实全面了解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尤其注重研究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借鉴共建理念,尝试在新型农村社区多元主体中构建的新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金佳卉 《时代金融》2012,(14):104-105,114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中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慈善组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但同时也显现了其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慈善组织的定位、内部治理以及监管等都成为亟待立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佳卉 《云南金融》2012,(5Z):104-105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中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慈善组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但同时也显现了其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慈善组织的定位、内部治理以及监管等都成为亟待立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舒  封进 《上海保险》2022,(10):6-12
<正>一、概述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3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同时,《意见》提出,要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治理创新,规范和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野中社会救助方式是指通过法律创设一系列制度化规定,明确社会救助的供给主体与对象,并依靠制度建设与公共政策调整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救助服务的一种手段。确定社会救助方式的基本类型,是开展社会救助立法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采取以输血救助为主,造血救助为辅的救助模式。该模式救助水平有限,社会成本较高,社会效果不明显。因此,我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在立法理念上应注重输血与造血两种救助方式的结合,突出造血救助的重要性,在制度层面上加强造血救助机制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2.
《救助管理办法》取代《收容遣送办法》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但是其所确立的政府管制模式仍然存在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公共事务民营化的经验下,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发展民间慈善组织,转变政府管制方式是当前走出困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我国慈善政策的演变路径,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与潜在狄立克雷分配(LDA)主题模型,对我国1986—2021年788份慈善政策的合作网络与主题热点进行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慈善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86—1997年)、初步发展期(1998—2007年)与快速发展期(2008—2021年)三个阶段;合作网络由“中心—边缘型”演变为“松散型”,逐步形成以民政部、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为核心的多主体决策格局;主题热点内容丰富多样且与时俱进,主题强度逐渐趋向于均衡。建议从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构建主体协同机制及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三个方面提高慈善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4.
信用救助是对非恶意失信主体实施特殊金融扶持政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旨在帮助各类经济主体重建信用、重获贷款、发展生产。四川省广元市基于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户信用救助实际,探索“六个聚焦”的信用救助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发现存在救助主体涵盖范围不足、救助主体识别有难度、金融机构救助动力不足、救助主体参与意愿不足等问题。提出深化部门协作形成长效工作合力、完善救助流程进一步适应新发展要求、加大信息共享精准识别救助主体等政策建议,期望通过完善农村信用救助机制破解农村非恶意失信经济主体获贷困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慈善信托作为一种新型的慈善模式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的缺乏,我国慈善信托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税收优惠主体范围窄、主体资格认定程序缺失、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税收优惠监管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慈善信托的有序发展,降低了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我国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应从税收优惠主体范围、税收优惠主体资格认定、税收优惠力度以及税收优惠监管方面入手,解决我国当前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的突出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我国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理论作为西方研究风险问题的主导范式,有别于我国目前风险管理的“技术-科学”研究路径。依托风险社会理论,在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探寻政府、平台公司和银行与风险成因之间的关联,指出了平台风险在各主体间的分配不均衡状况,提出风险治理要尊重公民及公民组织的治理主体地位,根据治理意愿与治理能力明确各主体差异化的治理责任,推动主体间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7.
论交强险经营模式与道路救助基金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强险社会风险管理功能的不断提高,其面临的挑战愈加清晰。本文分析了我国交强险经营的特殊模式及实现不盈不亏的现实障碍,认为以剔除利润因子、微调费率的方式追求不盈不亏,容易使费率调整频繁,加大交强险经营波动性。并通过分析借鉴台湾公办民营模式及盈亏调节机制,建议我国交强险应该采取公办民营模式下允许微盈的经营模式,同时采取业务费用上限和特别准备金作为微观主体的盈亏调剂机制,并创造性地提出以灵活调整道路救助基金提取比例作为交强险行业层面调剂机制,在此基础上,建议实施地区差异费率、补充道路救助基金来源、健全经营主体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支持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愈来愈多社会公众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共建互助社会氛围。近年来,我国注册志愿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于2022年12月底达2.3亿人,注册志愿者力量储备充足。志愿者人数增多、志愿活动多元化、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志愿活动等因素影响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不可控性,容易导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过程中因自身行为造成第三方人身损害、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的潜在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PPP模式在我国普遍应用,政府公共部门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与私人组织进行合作,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由于我国PPP项目发展不成熟,资产权属不清晰、会计核算体系未形成导致国有企业在参与PPP项目存在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问题.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不同模式(BOT、BOOT、BTO、BOO)资产权属、移交方式及标的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分析,对PPP项目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优化建议,确保资产管理合规、会计核算符合准则.  相似文献   

20.
慈善信托在国际上的应用较广泛,属于一种慈善组织形式。虽然我国根据慈善信托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无法促进慈善信托机构的发展,慈善信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基于此,文章在探究慈善信托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慈善捐赠的区别之后,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及慈善信托的意义;介绍了6种慈善信托模式,即标准慈善信托模式、“慈善信托+慈善组织”模式、“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模式、“公益目的信托+慈善组织”模式、“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模式及“非现金资产慈善信托+慈善组织”模式;总结了我国慈善信托的发展难点,如税收优惠政策不清晰、相关法律不完善、信托资金来源单一、慈善信托资金监管不到位;最后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