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主体——家庭,其照护功能却在不断地弱化,专业护理机构的发展也相当缓慢。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如何提供有效的长期照护服务,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在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上寻求突破。本文通过比较国外三种典型的老年长期护理制度模式以及分析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法律法规、资金筹集、覆盖范围、供给主体、费用支付等五个方面,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财政恶化、少子老龄化、家庭看护功能弱化及雇佣的非正式化背景下,为建设能够提供高质高效服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基于连续性照护为目标的社区居家服务的照护理念,日本政府提出了以构建"地域综合照护体系"为政策理念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法律的改革,使构筑"地域综合照护体系"政策理念得以制度化。目前,各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推动下依据《护理保险法》及本地特点,正在从充实强化护理保险服务、强化与医疗的合作、推进护理预防、确保生活支援服务、完善居住环境等方面推进"区域综合照护体系"的构筑。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发达国家(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下老年人养老和服务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理论进展及实践经验,研究表明:(1)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遵循"就地养老"的照护理念,目标是通过连续性照护进行资源整合,主要有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三种模式;(2)不同融资结构和服务提供情况作用下形成五种服务体系支持类型;(3)服务的需求预测主要通过马尔可夫循环仿真模型树结构实现。最后针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实现多元协作模式、系统高效的老年服务设施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银色浪潮的必然选择.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建设已比较完善,在空巢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空巢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国空巢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应该是融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政府是主导,家庭、机构、社区是载体,社会服务组织是主力,专业人员是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了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才能破解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新型模式,其定价问题逐渐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数据替代法、市场调研法等方式获取北京市老年人失能状况转移概率矩阵及护理费用等数据,通过多状态Markov模型对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进行定价。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价格远低于商业保险价格,另一方面,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比强制性社保方式又具有较高效率。因此,目前在我国采取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方式为最佳或过渡性选择。而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里,机构护理的保费高于居家护理的保费,经测算,前者是后者的1.67倍。因此,目前在我国应大力发展以居家护理为主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  相似文献   

6.
人口高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医疗卫生设施改善所呈现出的积极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应然趋势,也是人类生活质量提升的核心指标。为了应对人口高龄化,日本政府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看护福祉制度,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对日本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服务模式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日本的日间照料中心模式、特别养护之家模式以及介护保险模式。日本经验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建设和完善社区养老设施;以社区为依托发展居家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并加强专业管理;完善养老保障法律和尽快正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银色浪潮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服务能力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借鉴西方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融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已迫在眉睫。老年长期照护既是一种制度体现,也是一种服务体系,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其中,政府是主导,家庭是基础,社区是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是主体。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实践表明,居家养老是符合老年人偏好、有助于维护家庭关系、经济成本更优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主题学术论文数量已超过万篇。考虑到政策、实践及学术研究的共同需要,本文对当前有关居家养老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本文对居家养老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系统搜索,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对居家养老的定义分为资源说、地点说、混合说三种解释,研究视角主要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递送、服务评价等实践问题展开。其次,本文围绕英国社区照护政策"去机构化"转型对福利多元主义和女性主义所产生的两种政策导向进行了解释。本文建议,国内应加强居家养老主题的学理性研究,呼吁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照护需求,以及加强对家庭照护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失能老人是一个特殊且迅速增加的弱势老年群体,关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对解决我国复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的长期护理服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专业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通过建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三维一体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白天托管式长期护理服务模式(以下简称"白托模式"),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也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并缓解家庭成员照料负担。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设立背景和主要类型、试点推广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扩大保障范围、培育专业护理机构、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科技含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长期照护概念从"长期"和"照护"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从长期照护模式分类、长期照护评估机制、法律法规和保险制度等方面介绍各国研究状况,提出我国发展长期照护制度的建议:满足照护需求,构建合理的长期照护模式;发展老龄产业,培养优质的长期照护人才;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护理津贴,合理分担财政负担;发展评估,及时干预老年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期照护概念从"长期"和"照护"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从长期照护模式分类、长期照护评估机制、法律法规和保险制度等方面介绍各国研究状况,提出我国发展长期照护制度的建议:满足照护需求,构建合理的长期照护模式;发展老龄产业,培养优质的长期照护人才;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护理津贴,合理分担财政负担;发展评估,及时干预老年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充足的老年照料服务人员供给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关键。基于“护工荒”的现实,从老年照料服务人员供给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关系、影响老年照料工资报酬因素两个方面梳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理论上长期护理保险可以通过增加机构、个体的支付能力来提高老年照料工资报酬,扩大老年照料服务人员供给,但已有来自部分国家的经验证据并不都支持上述结论。此外,照料行业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等)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工资报酬被低估,出现“工资惩罚”,而这可能是长期护理保险较难增加老年照料从业者供给的关键。据此,结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方向,建议未来的公共政策要聚焦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待遇给付、照料质量监督以及照护机构高效发展等方面,以提高老年照料工资报酬水平,缓解“护工荒”。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增长,新加坡形成了以个人和家庭为首要筹资来源、以政府财政支持为最后防线、以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慈善捐赠等为补充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筹资体系。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障是多种制度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在责任共担原则下清晰界定了政府和个人的责任、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障筹资体系启示我们,在设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时应体现责任共担原则,理清政府和个人的责任边界,并注重家庭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中亮 《财政科学》2021,(8):126-132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残疾人照护服务的相关精神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推进完成2020年度河南省委重点改革事项"研究建立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政策,笔者带队深入七个省辖市的十多个县市、二十多个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单位调研,比较现存主要照护模式的特点,认为乡(镇)村集养老和助残为一体的综合集中照护(日间照料)服务模式是农村重度残疾人较为理想的照护模式.针对目前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缺口大、机构运转经费不足、服务对象覆盖面不全、家庭照护责任缺失、财政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责任共担、合理适度、资源共享、注重绩效的制度设计原则和加强资金统筹、财政支持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照护服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社会风险程度加剧,老年残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供给严重不足、且老年残疾人对照料服务支付能力低下的基本国情下,家庭照护成为老年残疾人照料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与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对于老年残疾人的照护能力逐渐削弱。老年残疾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老年残疾加剧了老年人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因此,如何完善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以提升家庭照料能力,完善家庭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政策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从老年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7.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应对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对失智症老年人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长期照护服务存在"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家庭照护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服务、缺乏社会支持、缺乏预防性服务、缺乏政策规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干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长期照护支持。干预策略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社会资本干预计划、社区宣传教育促进对失智症的了解、建立照护和服务培训体系、建立失智老人照护支持网络等,以实现长期照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养老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本文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分析"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收入水平对"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断提高老年人收入,加快发展"互联网+"助餐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更新理念及提升"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技术,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对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和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河南省六个地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中,经济保障是农村老年人最为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位居第三,最后是精神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经济保障、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活照料及长期护理已成为老年残疾人的最大和最迫切的需求。然而,我国老年残疾人生活照料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老年残疾人福利机构供需缺口大、残疾人社区服务覆盖面小、服务项目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大部分老年残疾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仍以家庭照料为主。加快包括家庭照料、社区照顾、机构照料在内的老年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对老年残疾人的社会服务,使老年残疾人有尊严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