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从养老质量期望、潜在资源、服务需求、具体意愿为起点,对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方式选择进行性别比较,并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状况及服务需求为视角,分析城镇女性的养老期望和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方式选择总体差异不显著,在具体选择方面略有差异;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情况及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镇居家养老方式选择.对此,立足差异,善用资源,增强城镇女性养老的潜在能力,构建性别意识的居家养老及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蔺鹏  孟娜娜 《海南金融》2016,(11):31-34
供需结构错配、供求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我国养老产业同样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和实际需求相对旺盛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本文对当前养老产业的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和水平、产业布局等结构性失衡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创新性的引入PPP模式作为推动我国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思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侧”发力实现养老产业供需结构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为解决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嵌入改变了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之间的衔接问题,反而因协调性服务的缺乏而产生了新的供给问题。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破解之道在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政府监管和提供、云家庭服务中心协调、私商及其他社会生产组织生产、老年人群体消费并参与生产的协作性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前,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支持力度偏低,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河北省农村地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深入调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养老产业项目的PPP、PFI和REITs模式创新农村养老服务金融支持的新路径,以期解决当前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重视,城乡社区为老服务得到较快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社区为老服务存在着明显的不均等现象,城市多于农村,东部地区多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各类社区服务供给和需求上还明显存在三类矛盾,因此,需要针对城乡和不同地区社区为老服务的实际情况与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分别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在信贷大规模投放的形势下,信贷供需的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问题日渐凸显.改善信贷失衡,防范金融体系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的生态足迹模型,创新提出信贷足迹的概念,构建了信贷足迹模型,测算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信贷足迹(需求)和信贷承载力(供给),并对信贷盈余或赤字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信贷市场存在较为显著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基于这一结论,本文从新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信贷供需失衡状态下金融体系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加强信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实施差异化的信贷资源配置,防范金融体系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转变日益迅速,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及时性、灵活性、多样性、便捷性养老服务的需求。然而,"互联网+"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将会为这些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路。为此,本文以"互联网+"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切入点,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别以政策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心理基础这四个视角来剖析在我国构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要举措。县域视角下推进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障资源、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虽然多层次化已成为各国养老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对于多层次的划分标准还未真正统一。因此,本研究在厘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老年人的收入分层和需求分类,构建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紧紧围绕纵向“分层+联动”的供给主体整合与横向“分类+匹配”的需求结构整合的供需分层适配核心理念,重点从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供给主体、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提供模式和不同需求的养老保障接受者三个重要方面进行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聚焦农村养老保障多样化需求,助推分类管理与精准施策;二是围绕养老保障供需均衡,构建均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创新机制;三是实施农村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模式,丰富养老保障内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然而这个时期的老年人文化层次越来越高,对老有所养、情感疏导、文娱活动,心理慰藉等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对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将人工智能体系纳入到我国最新的养老体系建设之中,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以期最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进入加速人口老龄化阶段,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大量养老服务文件并加强了养老供给,但由于养老需求随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导致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供需不对称的问题,使我国养老服务效果不佳。本文对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领域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养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以社区养老为主体、以服务链理论为指导、明确政府定位等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严格的预算约束,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实施应有先后次序。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强度、迫切性和不可或缺性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为需求弹性,基于浙江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居家养老项目需求弹性的客观存在,根据弹性居家养老项目分为四类,对各类项目可确定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恩施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多,其次为精神慰藉服务,最后为生活照顾服务,且与非空巢老人的需求强度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证实了健康状况和空巢原因显著影响了空巢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凸显了由子女外出务工形成的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由此,社区居家养老要首先满足空巢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并切实提升农村社区提供精神慰藉的能力,从而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直向城市倾斜,农村成为养老保障的短板。从供给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经历了传统养老制度、公社供养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养老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在养老保障上普遍存在危机感,渐进社会化养老、城乡投入不平衡以及精准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都带来诸多挑战,农村养老保障一方面需求多元分化,另一方面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完善要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调整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与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模式的持续优化相协调,与农村养老服务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居于基础地位,承担基本物资供给和精神养老功能;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承担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于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主要满足老年人更高、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将三者结合基础上,建构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的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迅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养老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养老机构建设从结构上和服务上与老年人需求存在差距,居家养老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不能满足独子老龄化时代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时期,面对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的严重养老压力,急需探讨适合上海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老年人需求多样化而政府的能力有限,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应走公共服务的产业化道路,关键是政府、市场和家庭的职能需要合理定位。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负责宏观政策指导并给予资金、基础设施的支持;市场是服务的提供者,应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家庭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者,要及时向政府反馈市场的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张歌 《中国外资》2013,(22):1-3,24
居家养老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其资金的筹措倡导多元化。本文从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而深入研究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的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9个测量指标中提取测度老年人“美好生活”的3个一级指数——安全指数、生存指数和享受指数,并合成老年人“美好生活”综合指数(BLI-E)。分项来看,生存指数、综合指数呈对称的正态分布,安全指数右偏分布水平较高,享受指数左偏分布水平偏低;分地区来看,各省份的老年人“美好生活”指数差异不大,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问题更突出;分组来看,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农村比城镇、高龄与低龄、居家养老比独居或机构养老的“美好生活”水平更低。当前制约我国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瓶颈是养老资源供给不足情况下的共享不均衡问题。建议加大力度解决我国老年人“美好生活”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着重解决不平衡问题,打造综合性、全方位的老年人“美好生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多职业主体联合指通过资源整合和人员协作实现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它是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和规范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尚未正式运用多职业主体联合这一概念,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多职业主体联合的实践却屡见不鲜,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福利机制不健全及服务衔接不畅等问题。实践路径方面应对多职业主体按照职能进行分类和职责划分,确立社区为多职业联合平台,采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相结合、保障手段和激励手段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建立紧密型和松散型的联合模式,初步构建多职业主体联合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政策层面应强化顶层设计尤其是规范服务流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以提升服务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