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人们已不大习惯说“伟大”了。我觉得,只要他做了前无古人的大好事,就应该说他是伟大的。否则,不足以准确表达人们对他的敬仰。杜拉克(又译:德鲁克)虽然已经走了,但他的管理思想仍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邓纯雅  刘奔 《中外管理》2014,(1):114-119
在“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看来,医院其实很难管理.也更难管得好。 “我希望自己成为他们的优秀表率.通过我自己的力量,来感染更多员工投入这项伟大而特殊的事业。”韩小红说,有了共同理想,管理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发现知识员工:激励知识员工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提法最早出自杜拉克的笔下,而今天,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无处不在。当年,杜拉克在《新生产力的挑战》一文中已经提出了新问题:在知识社会里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是什幺?他指出:这个“最伟大的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和服务人员的生产力。”而今天,发现知识工作者、了解知识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工作特性,重视塑造知识工作者的人文文化,已经在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诞辰100周年,全球领导力专家、前美国杜拉克基金会主席弗兰西斯·赫塞尔本女士长年致力于杜拉克思想的研究和推广,届时将在中国展开系列巡讲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届时,本刊将对她进行专访。  相似文献   

5.
行家藏书     
《中外管理》2009,(10):127-127
王金萍(盈飞无限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旁观者》 彼得·杜拉克有一系列著作,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本《旁观者》。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是我接触他的第一本书,改变了我对管理书原来的印象。书中从杜拉克出生、家庭背景,以及他的家庭从欧洲到美国的转移推演开去,杜拉克以他的脚步去看整个社会、行业的变迁,非常有高度,不是在进行管理理论的说教,而是叙述中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研究发明和创新之间关系时,我想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但此刻我想说的是,爱迪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但发明还算不上是他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不可同论丈夫听众大恶骂女佣人后,安慰她说:“你不要生气,我和你都是一样的命运。”“先生,你哪能和我一样?”女佣说,“我已告诉你太太,明天起,我不干了,你敢说这句话吗?”坦白的建筑师当一位设计师设计出了有圆形房间的楼房时,人们问他,是什么激起他搞这科设计念头的。“小时候我常常被罚站墙角”,伟大的建筑师坦白地说。小幽默  相似文献   

8.
房产界的大佬潘石屹新近推出了一本新书《我用一生去寻找》,媒体称之为“心灵鸡汤”。里面有他许多的人生哲学。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后,老潘说过那么一段话:“我现在心中没有敌人了!以前有很多,好像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我的敌人,每天在比拼和斗争。但是现在没有了,真的没有了!我觉得这个世界人们需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做好事情!”老潘说这番话的时候很真诚,在他的各类文章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诚恳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个熟人对我说:“我很想买保险,可是业务员一来和我谈保险,我就觉得他总是带有某种目的性地和我谈话,让我觉得不舒服。”我听了哈哈一笑,我说我不做保险业务,我也不卖保险给你,我给你介绍保险如何?他说,好的,你说我就相信。  相似文献   

10.
一代管理大使杜拉克已经仙逝.但他留下的思想财富却不会随他的躯体离我们而去。本期.两位得到杜拉克真传的管理学者.与我们一起分享大师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不是杜拉克.但通过学习他的勤奋和智慧.我们也能成为不一样的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管理     
王缨 《中外管理》2005,(4):103-103
读“杂”书的老板 第一次见到中国发动机行业名宿玉柴董事长王建明时,他就坦然地谈道:”我从来不读“书”.唯一看过的一本西方管理著作还是当年要应付领导干部考试才拿过来翻翻。那是一本杜拉克写的书。所以选中这本书,也是因为它非常薄,很快就翻完了。但是随手一翻,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看到其中有一句话:“谁都可以做管理”,那就是说,我这样的人也可以搞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月里,在杭州观礼,偶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他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对于当前的经济,他说,最黑暗的时候可能很快会过去,6个月以后,说不定一切都会改观。这个比所有人都乐观的判断让我非常惊讶,他还说,“当所有人觉得还没有到顶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到顶了;当所有人都觉得还没有到底的时候,实际上也可能我们已经在底部了。”  相似文献   

13.
焦晶 《中外管理》2009,(12):115-117
作为杜拉克思想的忠实宣讲者及最佳实践者,在杜拉克百年诞辰之际,让我们来倾听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怎样说。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们。”一个世纪之前,萧伯纳曾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点燃一支烟,悠闲地陷在沙发里,沈浩波如此形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我可以什么都管,也可以什么都不管。”作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沈浩波说现在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资源”,“谁要我为他打仗我就为他往前冲,但他们需要跟我预约。”沈浩波说的“他们”是磨铁公司的同事,虽然沈觉得自己很适合看选题,但他已三年不看了。不过这个老总倒是经常帮编辑联系名家、作者,维护、整合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月月友供职于日本丰田,我问她为什么不考虑去欧美企业,她说她呆在丰田不是因为薪水,只是觉得太喜欢丰田的文化了,然后她给我介绍丰田的文化:“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被人颐指气使的,我们经理给我下达一个任务,我觉得合适我就去执行,如果我觉得不合适我会和他辩论,他说过我了,我就去执行,说不过我,我不会去执行,经理白己就去做,等他做完了,他会告诉我到底谁的决策是对的。”  相似文献   

16.
管理文摘     
《中外管理》2012,(2):130-133
组织提升篇杜拉克:经理人的五大工作杜拉克说经理人就是"负责知识的应用与绩效表现的人",那么他究竟需要做些什么?如何做才会有效呢?他指出经理人该做的核心五大工作,列举如下:1.设定目标。当我们回答了这三个经典的问句——"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柠丁 《河北审计》2002,(2):26-27
初识李印,是在1998年初的一次会议上。那次人多事杂,并无深谈,只印象身高肤黑,目炯音宏,在香河县审计局任局长。后来,常有同事及朋友谈起他,说他是条汉子,人称黑脸局长。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与李印交往多了,觉得的确如此,但又不仅仅如此。于是,冬末的一个下午,我来到香河。我坐在李印的办公室,采访机放在我们中间的办公桌上。太阳慢慢地斜射进来,照在李印的身上,渐渐地在他四周映成了一环光晕。我告诉他此时他有些“耀眼夺目”。他忽然站起身来,说:我们不在这儿聊了,走,去会议室。2001年,香河县审计局获省、…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贵刊今年第7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文.看完后使我有所感想。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确实符合实际,但是我又觉得他说的不是那么绝对的。难道他这么一篇文章.就把我国积蓄了半辈子榜样的力量弄得“四肢无力了”?那句话“不忘祖国功臣”就消沉大海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从小就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共产党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特别是那些英雄人物.还有那些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做出更大贡献的.不惜流血和牺牲的祖国功臣们,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我是9月9日出生的。在我13岁生日的这一天,毛主席逝世了,——我后来常常想,这一天该有多少新生儿降临到人世上?而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那便是伟大的灵魂通过灵童转世的时刻吧,我不是佛教徒,但我一直觉得这种寄托是很美好的。现在我们这代人一说起来小时候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转型 《中国企业家)):你初进逸飞集团, 以你对商业的理解,公司与你想像中 的有差别吗? 陈凛我一直觉得我父亲是个大 方向抓得很紧的人灵感不断.每件事 都超前一步。比如服装以前人们穿得 很难看他说我进来做价钱适中、设计 讲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