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稿须知     
《内蒙古金融研究》办刊以来,为适应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作者需要,方便广大作者和读者进行针对性的投寄和阅读,相继设定了“专稿”、“金融视点”、“边贸金融”、“金融调研”、“改革发展”、“农牧金融”、“金融观察”、“经营管理”、“低碳经济”、“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
和谐与诚信,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这说明现如今非常需要和谐、诚信。国家需要和谐、诚信,社会需要和谐、诚信,集体需要和谐、诚信,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和谐、诚信。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和谐、诚信的需要,更是不言而喻了。和,表明一种关系。古人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是指互相之间默契、配合、协调的一种关系。古人对“和”还有许多说法,如“和实生物”、“和,故百物皆化”、“和为贵”、“和气生财”等等。我们的语言中,也常使用“中和”“和善”“和蔼”“和平”“和解”“和睦”等词。“和”,形成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察”和“查”的意思过于相近,以至于很难区分。词典上解释“查看”为“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比如:查看灾情、亲自到现象查看;而解释“察看”是“为了解情况而细看”,比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再比如“查验”和“察验”,一个是“检查验看”,一个是“察看,检验”。在某些情况下,“察”和“查”虽有细微差别但并不影响使用的效果,所以,把“亲自到现场查看”写成“亲自到现场察看”也没什么不妥的地方。那么“查”和“察”的细微差别又在哪呢?我们发现,“查”主要强调的是“检查、调查”;“察”除了强调“调查”之外,还强调“仔细看”。通…  相似文献   

4.
来稿须知     
《内蒙古金融研究》办刊以来,为适应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作者需要,方便广大作者和读者进行针对性的投寄和阅读,相继设定了“专稿”、“金融视点”、“边贸金融”、“金融调研”、“改革发展”、“农牧金融”、“金融观察”、“经营管理”、“低碳经济”、“金融服务”、“工作研究”和“来稿摘登”等专栏。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并紧跟经济金融改革前沿以及发展变化,将临时性地增加新专栏,以满足不同作者和读者需要,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11,(19):64-66
东北证券首次给予仁和药业“推荐”投资评级 仁和药业(000650)是国内知名的OTC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目前拥有“妇炎浩”、“优卡丹”、“仁和可立克”、“闪亮”、“清火胶囊”、“正胃胶囊”等六大知名品牌,其中“仁和”和“闪亮”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下属有五个医药制造企业和三个医药商业企业,  相似文献   

6.
基层工会经费来源除了“会费收入”和“拨交经费收入”以外 ,还有“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或行政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项目。因此 ,在依法收足管好“会费收入”和“拨交经费收入”的同时 ,还必须切实做好上述各项收入的核算和管理 ,尤其在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工会的“事业收入”和“投资收益”所占工会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意义尤为重大。一、事业收入的管理和核算(一)“事业收入”是工会所属事业单位和工会附属非独立核算事业单位所上交的各项收入 ,其管理要点如下 :1 对…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一种适应未来管理尤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趋势的科学理念,必将成为今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但在推进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中,要处理好“以人为本”和“制度管理”、“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自我管理”和“外在管理”及“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的关系。以作为对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补充,避免其可能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在中国经历了约三年的酝酿和准备后,已经呈现出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势头。“网上购物中心”、“在线商场”、“网上炒股”、“网上银行”、“网上书店”、“电子报关”、“电子报税”……各种商务活动已初露端倪。电子商务代表了全球信息经济发展趋势和潮流,正在逐步成为全球交往和贸易新的“游戏规则”,这场深刻的变革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来稿须知     
《内蒙古金融研究》办刊以来,为适应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作者需要,方便广大作者和读者进行针对性的投寄和阅读,相继设定了“专稿”、“金融视点”、“边贸金融”、“金融调研”、“改革发展”、“农牧金融”、“金融观察”、“经营管理”、“低碳经济”、“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夏博辉 《中国金融》2003,(14):58-59
贷款业务的账务处理1.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为正确核算金融企业的贷款业务,一般需要设置“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贴现”、“应收利息”、“逾期贷款”、“非应计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和“资产损失———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等会计科目。“短期贷款”、  相似文献   

11.
张靖 《理财》2013,(2):91-91
当今中国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恐怕就是“经济”,几乎无人不晓其意,连小饭馆也用“经济实惠”招徕食客。 实际上,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文化“博大精深”,如“和为贵”、“致中和”、“大同”、“君子和而不同”之类不一而足。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求“和”而不得。“盛世”有多“盛”,免不了“成者为王”之徒的粉饰,“乱世”有多“乱”,当以触目惊心蔽之。是故,鲁迅先生读出了几千年“吃人史”。历史的警示是:“文化”只写在纸上再娇滴可人也是水月镜花,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术语具有特定的内涵,它是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内容专门界定的特定名词,使用时应谨慎、严密、准确,不可“臆断”或“望文生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常发现一些人误用或者混淆法律术语。下面略举几例,作一辨析,供您在使用时参考。——“劳改犯”、“劳改队”、“劳改局”的称谓过时了。以前,我们一直习惯于称正在接受改造的罪犯为“劳改犯”。《监狱法》颁布后,“劳改犯”改称“罪犯”,“劳改队”改称“监狱”,“劳改局”改称“监狱管理局”。《监狱法》第一章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奖惩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企事业单位发票、收据的公章使用较为混乱。除有“财务专用章”、“收款专用章”外,还有盖用“业务专用章”、“行政公章”的。 实际上,不同名称的公章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范围。“财务专用章”、“收款专用章”是用于发生购销业务,开出发票收据,证明某单位收款和付款的依据。而“业务专用章”或“行政公章”则是证明该业务部门或行政部门实体的存在,不能作为收、付款报销的依据。 为了防止“公章”乱用及盖有非“财务专用章”、“收款专用章”的发票的报销,财务人员  相似文献   

15.
处理好“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之间、“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在当前日益活跃的国际货币体系“重组”和全球资产与货币价值“重构”以及国际金融资本投资组合“重置”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夏丹 《投资与理财》2014,(19):100-100
黄胄被誉为世界闻名的“画驴大师”,他的驴和齐白石的虾一样,都是天下独一份儿。 他的一幅幅作品。“少女赶驴图”、“老汉牧驴图”、“双驴图”、“三驴图”、“四驴图”、“五驴图”、“六驴图”、“七驴图”、“八驴图”、“九驴图”、“群驴图”……虽是同一个题材,却没有重复之感。好像每一头小毛驴都有自己的脾气。  相似文献   

17.
投稿指南     
《北方金融》作为北方地区经济金融类学术性期刊,设有“专稿”“访谈”“视点”“改革发展”“边贸金融”“能源金融”“农牧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金融服务”“经营管理”“金融监管”“金融观察”“风险防范”等栏目。我们还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增设相关栏目,以满足不同作者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出“一号文件”,着手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也基本勾画出了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蓝图。2004年提出“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2005年提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2006年提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由此可见,“改革”、“创新”、“支农”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词。本文就如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健  相似文献   

19.
金院学人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2):F0002-F0002
黄俊民,1949年7月生,上海市人,上海金融学院教授兼任图书馆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曾讲授“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应用”、“COBOL程序设计”等课程,担任上海市重点课程“C程序设计”的课程组负责人。现为信息管理学院学生开设“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  相似文献   

20.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和的本字为“”,意思是“调谐”,也就是通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中国古代一直十分崇尚“和”理念,“和”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晏子说“和则生物,同则不济”,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礼之用,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则是我国古人对“和”重要性认识的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