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种子发芽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模式已由农户分散操作为主,逐步转为种植大户承租农田进行规模种植,特别是推行“土地流转”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已成为今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最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徐国新 《农家之友》2010,(20):43-44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的发展,在种好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腋芽萌发率高的特点,进行培育再生稻,争取达到一季杂交水稻加再生稻,这是一项节省劳力、减少投资、争取多产粮食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再生稻栽培试验,总结探讨适合本地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眉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全县有农耕地778万亩,其中稻田面积612万亩,农田保灌面积达58万亩,年日照时数1161小时,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1069mm。具有得天独厚的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1995年被国家列...  相似文献   

4.
蔡家军 《农家之友》2009,(16):32-33
在重庆地区的杂交水稻制种中,有些年份会遇到低温、阴雨、寡日照的灾害天气,给异花授粉方式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带来损失非常严重的损失。本文总结了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所遇到低温等不利气候,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灾害天气给制种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利用无融合生殖选育的一系法杂交稻  相似文献   

6.
正"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回顾几十年来的杂交水稻研究时如是说。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东南亚多国自此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各国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适合东南亚国家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如今,在菲律宾、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该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8月上旬以来,眉山、德阳、成都、绵阳等杂交水稻制种主产区遭受了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局部地方多次发生暴雨和阵性大风,造成绝大部分成熟杂交水稻种子无法收割,局部严重倒伏,出现严重穗发芽的现象,给制种农户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2005年,四川省杂交水稻制种实际面积47万亩.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及周边地区,少部分分布在川南、川东等地。今年,杂交水稻制种受灾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村经济》2010,(2):15-15
近日,从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成功掌握了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山东金正大集团研发的缓控释肥在我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同一田块的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0.
抓好杂交水稻制种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兴国县种子管理站近年来,兴国县种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种子质量明显提高,种子市场更趋规范。保证了种子公司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营中的主渠道作用。除保证本县杂交水稻生产用种外,每年还销往外省外县杂交水稻种子50...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农业部种子公司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赠送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至此,中国的杂交水稻正式走出国门。近30年来,袁隆平带着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走遍了五大洲。  相似文献   

12.
他与袁隆平同行,同是水稻杂交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对他这样评价———周开达几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中有殊多建树,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专著四本。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杂交水稻领域的一位功绩卓著的杂交水稻科学家。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过去的不育系都是由种间、亚种间、野生稻与栽培稻间杂交育成。来自远缘杂交的不育系均表现易保难恢的特点,给选配优势组合带来相当的困难。鉴于此周开达在六十年代后期即开始了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两系杂交稻考察报告冷润喜最近,我县组织农业、种子、科技等单位的同志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湘潭韶山市等地进行了两系杂交稻的考察、通过考察加深了对杂交水稻两系育种的认识。两系杂交育种的现状及其特点1.两系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水稻杂交育种方法。这一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水稻培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杂交水稻在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研制出来,并且在使用以及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本文将对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历程以及我国杂交水稻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村经济》2011,(1):47-48
水上种稻是李必湖为主组织研究的一种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旨在解决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压力。据了解,水上种稻就是把水稻种植在由南竹或圆木、泡沫塑料等材料搭建的水上农田浮岛上,水稻根系生长在水中,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带动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农村经济》2008,(2):50-50
水稻要增产,稻株就要长高,可一长高,又容易倒下,进而减产。记者近日从“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这一被业内称为阻碍水稻增产的“倒伏”技术难题已被我国专家初步破解。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11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在长沙开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出席开幕式并作了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谭勇 《山西农经》2020,(1):22-2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杂交水稻开始向世界推广,为世界各国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各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政治文化,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为杂交水稻推广带来的机遇,探讨了杂交水稻推广中面临的风险,提出了构建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据了解,2003年菲律宾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为3.4吨/公顷,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4吨/公顷,稻米一年净增产量240万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东南亚国家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品种杂交水稻。这些来自中国的"神奇水稻"为解决东南亚民众的"吃饭问题"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中国杂交水稻已为世界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