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产生源自国家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补偿的不合理使农民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用不足以维持其长远的生活保障,尤其农民现金消费的短期化行为,导致货币补偿起不到养老保障作用。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利,是被征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个人以及村集体构成了被征地农民主要的、正式制度性养老保障责任主体,且均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承担不完全责任。其中,政府责任应定位于基础性地位,对被征地农民公共养老保障承担基础性责任,且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公平;个人责任应定为于强化个人的养老激励,促进养老资源在个人层面的筹集与管理并满足不同个体对养老的个性化需求,并主要通过个体缴费得以实现,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效率;集体责任应定位于承认被征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贡献,合理分担部分的个人养老责任,并主要通过部分承担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得以实现,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厘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运行过程中各责任主体养老责任的实现方式,并制定有利于相关主体养老责任实现的配套政策措施,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的福利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威廉·N·邓恩关于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构建理论为指导,指出:转型时期,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实质是如何在综合政府、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对因土地征收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养老风险在政府、集体与个人等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责任分担,并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与个人养老责任范围,从而明确由哪些主体以何种方式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何种水平的养老保障,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总福利的改善。进一步,就如何促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有效解决提出可能的建议,包括:坚持公平、共享的政策价值取向,有效构建政府——个人——集体养老责任共担结构以及合理定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上,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政府部门占绝对主导地位,积极运用了包括转移支付、信访协调等多种财政与行政手段。但实践表明,政府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缺乏弹性,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公平公正性。商业保险拥有成熟的专业技术与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探索一种全新的途径来辅助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对于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期关注新闻 2010年7月,江阴市人民政府出台"82号文件"——《关于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中就业年龄段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2010年将全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共30多万人纳入“城保”,采取财政补贴与被征地农民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采取不同的补贴办法,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自2003年起,在全市实行以"土地换保障"为重点,建立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以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这些与经济发展相适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破解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解决他们养老后顾之忧,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确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走出了一条通过推行基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双轮驱动来破解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或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不同于农民和城市居民,其养老成为难题。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同样难题。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构建适合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值得探讨的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风险与保障: 基于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养老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和城镇养老保障日趋完善的今天,我国农村基本上还在依赖着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养老方式。实证研究却发现,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对疾病风险的担心来说,农民在自己的养老问题上并未像许多学者那样表现出强烈的忧虑。其原因可能在于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养老保障传统,在于他们对国家和社会解决养老保障的极小预期,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对于其他一些即期风险来说,养老风险是很多农民管不了的问题。这一结果可以解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合理与长期缺位,同时也能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已形成的一种对农民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0.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老年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等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建立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中国尚属首创 ,它对浙江省实施城市化战略目标 ,推进城市化进程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的 1 0个市为例 ,从中观层面对浙江省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障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方式。家庭养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主要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体制二元结构之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往往是针对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显然,施行覆盖农民的全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是最终目标。但是,目前能否把农民纳入社会统筹型养老保险?如果不能,我们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实效的制度来面对农民养老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只有农民的养老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那么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才算真正地得到了健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9年全国十个省份千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分步Logistic回归技术分析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互分析考察农民的制度需求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对养老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担心,养老风险不是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经济保障依然是农民首要担心的养老问题,非经济保障问题并不非常突出,但应给予关注;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家庭存款数、农户类型、职业类型、所在区位和是否试行新农保10个变量对农民养老风险及其形式有显著的影响;农民对养老的制度安排表现出明确的需求且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失地农民将在养老、医疗、最低生活等方面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云霞 《农村经济》2007,(10):74-78
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集体土地的国有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如何依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关键.被征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资金、主管部门等问题进行统一规定、以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养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可度与执行的主动性。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保障水平低,县级承担补助比重大,执行标准不一以及与老农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衔接不畅等问题。鉴于此,应充分认识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和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拓宽农村社会养老的筹资渠道,创新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省台州市的村级债务问题调查为例,并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的村级债务不断减少,但有些地方的村级债务却随着新农村建设而不断增加。被调查区域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补助形成的债务,而农村公共财政的缺位则造成了村集体在公共品建设中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存在着层次不高、适用对象范围狭窄、缴费分担比例不合理、责任机制缺失、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当通过公平合理的多元化路径、构建"五位一体"的农民养老保障模式、设立罚则和完善责任机制、提升立法层次完善法律体系等途径,促进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海南省海口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完善的措施建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海南省海口市在征地时存在土地补偿费不足以支付基本养老费用、集体经济组织出于利益保护不愿为失地农民参保、失地农民迫于生活压力无力参保及不愿参保等诸多问题。研究结论:需要通过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改革交费方式和期限等多种形式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紧张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养老保障对农民劳动供给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査"(CHARLS)调研数据分析养老保障对农民群体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2013年CHARLS数据,运用Tobit模型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对农民群体每周和每年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结果]养老保障可以降低农民每周的劳动时间,但对全年的总劳动时间影响不显著。其中:(1)根据年龄,养老保障可以降低老年农民的劳动时间,对中青年农民的影响不显著;(2)根据性别,养老保障可以降低男性农民的劳动时间,对女性农民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养老保障减少农民每周的劳动时间,降低了农民劳动的时间密集度,尤其对老年农民的短期劳动供给影响非常明显。众所周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更有效率地发展,关键要提高农民劳动的供给结构和效率而不仅仅增加供给时间。养老保障减轻了农民的心理负担,理性的农民会降低劳动时间或者将劳动平均分配到更长的时间段进而改善健康。出于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幸福指数的角度考虑,建议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