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领导在领导工作中如何创新,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领导科学学科建设 的当务之急,创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活灵魂,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末。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支配与操纵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创新能力。创新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一切有成就的领导,其成就就是在创新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问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创新作为人的开拓性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社会创新有自己的历史根据和现实必要性。加强对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发展知识经济、增强社会发展动力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从重商主 义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政治经济中心从“贸易”向“生产”;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演进时,政治经济中心正从“生产”转向“发现、发明和创新”。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知识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面临这一历史重大变迁及其带来的挑战,国家  相似文献   

4.
席卷全球的科技创新和知识浪潮正在蓬勃展开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 ,向马克思的传统的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笔者在坚持马克思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的一元论基础上 ,认为 ,把劳动“物化”命题的含义解释为劳动“物质形态化”和“实物形态化”是不确切的。劳动的物化 ,应是抽象人类劳动这一商品关系的“对象化” ,即体现或依托于某一媒介或对象中。这种“媒介” ,可以是有形的物品 ,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活动过程。基于此 ,笔者认为 ,服务劳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创造价值的 ,这是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哪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勇于创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之,就没有创造力,就会落后,就会挨打。同时,历史和现实也反复证明,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观念创新具有理论指导功能。社会科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期,哲学界、史学界、经济学界围绕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而不是两对矛盾;也有的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也有的识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有的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动力论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经典理论,同时也深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是在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它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逻辑演绎,更是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社会现实的必然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永昌 《经贸实践》2007,(12):13-13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制胜的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最大机遇和最大资源,工业创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力量。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省工业创新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部署,着力推进工业发展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加快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和全面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绍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同样也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学习十六大报告,领会十六大精神,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领下,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作用,认识和把握创新活动的规律,对于研究、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时飞 《经贸实践》2014,(11):29-29
今后一个时期,创业和创新之所以重要,辛要原因有二:其一,这是激发活力的内在要求。发展如行舟,动力伞为重要。让更多人投入创业和创新,能有效解放和发展社会创造力,让创新创造落地生根,让自我发展蔚成风气,将给中闲经济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从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高度,指明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总方向。它不只囿于党的建设理论,它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只有深入挖掘其哲学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深刻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性,也才能真正自觉有效地实践。 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集中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只要人类不停止生产,生产力内部的人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充分认识和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同样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国有企业惟有通过持续不断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生产力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科学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理论关系.而技术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认识成果,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因此,从逻辑上看,三者同属于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活动能力的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逻辑上的相关性并非一开始就是显性的。亦即是说,这种相关性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表现为现实相关性。鉴于此,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成立。它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一个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刘晨晔  宁阳 《经济学家》2008,(1):123-124
服务经济休闲化趋势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变迁互动并进的漫长历史和深层逻辑的结果,不仅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客观成就奠基,而且也有主流经济学理论观点及其内在矛盾作为依据,更有现实人类行为和经济发展目标作为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即观念人力资本,而观念人力资本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指出传统文化作为观念人力资本创新精神的来源之一、内生化并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在传统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宁  郭碧燕 《经济论坛》2002,(12):28-28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就像是一驾马车的两组车轮,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文化的进步是互动的,但在这二者的关系中,经济发展优势是占主导地位的。这可以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来解释。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驱动,这种“革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如果有什么事物阻挠了它的发展,它就会冲破障碍,“勇往直前”。文化这个人类社会的软件随着人类社会各个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硬件条件不断地融合、更新。这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姜龙 《江南论坛》2012,(2):39-40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门要抢抓新机遇、实现大跨越,最重要、最现实、最关键的突破口就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三高联动战略”,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同时,制度创新又通过促进或阻碍技术创新而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共同对社会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论在界定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时,往往只强调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强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即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失灵。但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涨”和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衰退,说明政府的干预也不是万能的,于是人们求助的目光又转而投向了市场。好像“市场”与“政府”这两股力量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动力。但现实中有些领域,市场的力量无能为力,政府管理又难以奏效,存在市场与政府双失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创新意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创新结构是一个亟待打开的理论“黑箱”,笔认为它包括八个方面;动力意识,质疑意识,超越意识,兴趣意识,方法意识,信心意识,风险意识,协作意识,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个结构,才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