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90年代末期到今,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的迅速崛起,使其在与家电制造商的博弈之中占领了先机。在整个家电行业的价值链中,利益明显向家电连锁倾斜,并由此引发了家电连锁巨头与制造商之间的一系列矛盾,特别是国美。很多家电制造企业一面无法避开国美,一面对于国美心存抱怨,试图自建渠道揭竿而起,这让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暗流涌动的紧张关系再度升级。  相似文献   

2.
国美争夺战正愈演愈烈,其中一个焦点就是连锁家电的发展模式之争,那么家电连锁背后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呢?国美争夺战正愈演愈烈,其中一个焦点就是连锁家电的发展模式之争。那么家电连锁背后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3.
认识幸福树 幸福树家电连锁(以下简称幸福树)是由TCL出资40%控股.由拥有众多日本品牌销售代理权的香港新星贸易公司和另一家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参股而构成的所谓咨询管理公司。幸福树定位是以特许加盟为主要形式、面向中国三四级市场的家电零售企业.具备家电连锁企业的特征:同时也是一家咨询管理公司。幸福树的管理人员由TCL和乐华以及国美、苏宁的部分卖场管理人员构成。幸福树电器连锁主要经营家用电器、通讯及数码产品.是中国第一家定位于三四级市场的全国性专业电器连锁公司.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三四级市场编织一张拥有2000家加盟店的大型连锁网络.在家电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打造一个开放、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国美电器短短19年里,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家电零售小店.成功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12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的家电零售连锁大型企业。国美先进的家电零售业态,极大推动了中国整个家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国美19年的创业历程,正吸引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卖场、大型超市和各类专卖店纷纷涉足家电零售领域,特别是以国美、三联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超级终端的出现,凭借其在规模、成本、价格、通路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家电销售领域的生力军。面对新加盟者咄咄逼人的攻势,大商场的家电销售呈不断下降的态势,许多商场不得不退出日趋激烈的竞争行列。于是乎,家电将从商场退出,专业化连锁经营必定是未来家电销售的主流业志成为业界的普遍观点。而杭州解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业是当今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我国家电行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了世界家电生产大国,但发展至今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家电强国,我国家电零售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家电零售业在现代流通体系中显得日趋重要,我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比较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国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业是当今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我国家电行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了世界家电生产大国,但发展至今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家电强国,我国家电零售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家电零售业在现代流通体系中显得日趋重要,我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比较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国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国美电器是一家以经营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主营业务是电器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目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之一。国美电器与全球知名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着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其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主要对国美电器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现状运用SWOT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合作伙伴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国美电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2006年永乐电器意外被国美电器所收购,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瞬间从“三国鼎立”演变成为了“美苏争霸”,苏宁电器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家电连锁行业的两大主角之——虽然此时的苏宁电器无论是店面数量还是销售额与另主角国美电器都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不同的企业文化影响并决定着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本文仅从苏宁、国美这两大连锁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的不同,浅谈企业文化在连锁企业经营模式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不同的企业文化影响并决定着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本文仅从苏宁、国美这两大连锁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的不同,浅谈企业文化在连锁企业经营模式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物流技术》2012,(4):56-58
一、项目背景国美电器于2005年开始的国美电器扩张并购战役,在成功收购哈尔滨黑天鹅电器、易好家、永乐与大中之后,以国美电器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内最大家电连锁企业而胜利收官。国美电器在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以实现国美电器雄霸家电连锁市场的战略目标。2007年,国美电器就开始启动信息化系统全面升级的选型工作,以求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对接。2010年10月,唯智信息物流系统凭借广泛的应用案例,完善的智慧物流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空调价格已在争论中,是涨 还是跌呢?争论就从这儿开始。 国内两大家电连锁巨头都发话了。 苏宁表示空调价格将上扬 11%,国美方面则说通过大采购订单的空调价格会下降10%-30%。两家对 2005 年空调价格的走势各执一词,但说话的背景却相同:2004年,钢材、塑料、镀锌板等空调产品成本价格大幅上涨,国家提出国内将不得生产、销售低能效标准空调。 两种声音还没有静下来,又有一种声音说,今年空调价格不会涨,也不会大跌。说话者是来自江苏另一家家电连锁企业五星电器,这也是五星第一次盯上这个热闹。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空调不仅价格…  相似文献   

14.
家电生产厂商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简称国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宁,苏宁电器002024.SZ)等家电连锁卖场的一些利益纠葛由来已  相似文献   

15.
用"21世纪是连锁的世纪"这句话来形容新世纪中国的零售业似乎恰如其分。从2000年开始大量涌现的各种各样的连锁店中,除超市之外,风头最劲的要数专业连锁店。从文化用品到家具、装饰、建材、服装、餐饮服务,特许加盟正在成为无数商人的口头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家电连锁。 在连锁浪潮的推动下,国美逐步演变为家电连锁的巨头之一。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190家门店,30个分部,30家配货中心,达到了30个省市的配送能力。2004年,国美更是自主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牢牢的把握住了家电连锁第一的位置国,美俨然已成为了家电连锁业的代言人其,一举一动都被媒体和竞争对手所关注,作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也是频频露面于各大媒体从,这个角度而言,国美似乎不怎么缺新闻人,们对国美的新闻应该是见怪不怪。但是2006年初的国美还是爆出了一个足以让连锁业地震的新闻:为修补厂商关系,国美传言将在今年三月份的工商合作论坛上取消进场费。熟悉中国连锁业的人士都清楚进,场费这一名目自从被家乐福这一个地道的外资连锁巨头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出来后,便在中国的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连锁超市、商场等卖场蔓延开来。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家电大卖场在整个供应链中价值的不断增强,制造厂家与其之间的利益交织也愈发密不可分。但由于利益分割难以平衡,厂商之间对产品定价权上的博弈也已经持续多年。最近发生的国美家电连锁公司(以下简称国美)清理格力牌电器(以下简称格力)就是一个新的例子。不管是否新一轮厂  相似文献   

18.
叶庞 《中国新时代》2005,(10):102-105
国美、苏宁,既耳熟能详又非常陌生的两大家电连锁巨头,一个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霸气十足,凭自己强大的终端竞争力视上下游厂家如无物,一个无论在商业资本还是实业资本上均左右逢源,以和气生财的传统形象,在缓慢发展中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与市场。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实际上,国美在历次与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大腕”掰手腕的时候,态度都表现得比较强硬…  相似文献   

19.
入选理由 在家电连锁行业,国美与苏宁在大城市几乎达到70%的份额,已形成实际垄断,成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两大霸主.其地位不仅地方分销商难短期改变,甚至国外巨头亦无法与其抗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家电业的迅猛发展,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营销渠道正在显示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渠道冲突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随着以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家电专业连锁的兴起,家电渠道冲突显得更加尖锐,如2004年的格力与国美冲突事件,2006年国美百万空调全面降价打破空调厂家涨价联盟事件。这些冲突影响到了家电厂商之间的关系,降低了渠道运行的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家电渠道冲突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避免冲突、建立和谐高效家电营销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