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20年来,尽管国有粮食企业受到了冲击,但仍摆脱不了亏损的“帽子”,跳不出传统主业的“圈子”,放不下国有企业的“架子”。国有粮食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不完善,难以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为解决减员、分流、改制的实质性问题,根据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没有现成体制改革模式的情况下,因企制宜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减员、分流、改制的趋势粮食企业减员分流是大势所趋,也是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我县粮食企业在职职工1293人,人员工资、统筹保险、劳保福利就需开支850万元,还未计其它管…  相似文献   

2.
自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来,经过减员分流,产权重组,六安市粮食职工由原来的近22000人减少到现在的2055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开放以后,多种经济成分的粮食企业和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主渠道地位,受到了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3.
井研县粮食系统面向粮食购销市场化,加大减员分流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跨行业发展种养殖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半年努力,改革和发展工作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深化改革、强化管理2003年4月,井研县粮食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全县国有粮食系统实行有偿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竞争上岗、调整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截止6月中旬,全系统259名职工全部与国有粮食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其中有109名职工自愿分流,分流率达42%;其余150名职工通过竞聘,交纳上岗责任保证金后继续上岗。同时,将原来6…  相似文献   

4.
到1999年底邻水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在册职工1365人离退休职工260人每年人头费需1170万元人平8570元。人多开支大亏损严重企业生存十分困难。要步出困境只有深化改革痛下决心走减员分流之路。一、精心制定和实施减员分流方案去年8月下旬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县粮食局制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减员分流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粮食购销企业严格按照经营量和不再发生经营性亏损的原则合理定员、定岗、定责以解除职工劳动合同关系为主其它分流措施为辅确保年内完成分流人员达在册职工总数50%的目标。具体措施是一加强…  相似文献   

5.
粮企减员分流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周必良赵刚国有粮食企业做好减员分流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减员分流是新形势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内在必然,它不仅关系到粮食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局稳定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1 回眸 2003年,湖南省粮食系统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1 减员分流,优化人员结构 截至2003年底,全系统已分流10.5万人,其中购销企业分流6.3万人,占分流总数的60%。分流人员中有50 277名职工置换了原有身份,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变为“社会人”。永州  相似文献   

7.
当各地总结交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经验成果,无不津津乐道于改组了多少企业、置换了多少职工身份、下岗分流了多少职工之时,总让人感觉有些不是滋味。如果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由谁来“埋单”,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因为,政府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张者、推动者,理当担负相应的责任、付出相应的成本。但反观各地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其实并非尽然。在许多地方,政府主导国有粮食企业的改组改造,以低廉的补偿金置换职工身份、下岗分流职工。广大粮食职工扮演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埋单”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营山县粮食局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 ,充分认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切实加强领导 ,精心安排部署 ,努力为企业减员分流创造条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政企分开等措施 ,现已分流 92 7名职工从事粮油经营业务 ,占职工总数的4 7.5 %,基本做到了分流人员不下岗 ,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初见成效。一、提高认识 ,转变择业观念营山县粮食局党委、行政一班人 ,始终把粮食企业的改革 ,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当作大事来抓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他们瞄准“转变观念”这一切入点 ,结合粮食企业的实际情况 ,广泛深入宣传职工自主择业、市场调…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王林贵国有粮食企业冗员过多,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产生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将实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粮食部门大力减员分流,在三至五年内,把在职职工总数减少一半以上,即由317万人减到15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0.
《齐鲁粮食》2006,(9):4-10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是“三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粮”问题,几年来全省粮食系统共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人”问题,全省共筹集改革成本18.1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退休、内退等15535人,累计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91894万元。在粮食职工依法纳入地方社保体系的基础上。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其中新组建购销企业竞聘安置17350人。新经营实体和原经营性企业安置10703人。“老账”已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划转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到6月底,全省累计剥离、划转政策性财务挂账85.2亿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国有粮食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老人、老粮、老帐”的历史包袱。粮改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三老”问题。为此,近三年来,犍为县通过不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突出解决“三老”历史包袱,收到明显成效,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主要作法(一)减员分流,解决“老人”问题为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老人”问题,犍为县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改革政策,统一安置标准,使企业转制、了断职工身份、建立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机制达到三个百分之百。2001年,县粮食局按照全县统一的政策分流安置职工:一是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以来,宁夏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大力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在政企分开、主附营分离、减员分流、减人增效、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用近两年的时间,逐步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自身存在的经营机制转换滞后、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亏损严重等问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区各市县粮食部门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二是粮食附营企业全部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各地根据国有粮食附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状况、经济效益等不同情况,分…  相似文献   

13.
进入九十年代 ,剑阁县政策性粮食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 ,经营性企业多数资不抵债 ,在职职工达到 1479人 ,全县粮食企业陷入困境。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县粮食局痛下决心 ,以减员分流为突破口 ,整体推进粮食企业改革 ,使全县粮食企业展现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的基本作法和初步成效 (一 )搞好分流方案 ,明确分流政策   1.先清退后分流凡有贪污盗窃、经济不清、触犯法律、严重违纪、不履行停薪留职协议的 ,经职代会讨论通过 ,给予除名、辞退。并根据不同情况、问题轻重与性质 ,区别经济补偿标准:一般职工实行夫妻双方、兄弟姊妹均在粮…  相似文献   

14.
国有粮食企业完成减员分流任务后,如何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这是摆在国有粮食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六安市金安区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集团带动的新模式。“三老”处理清老人、老粮、老账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沉重包袱,是整个改革的瓶颈。“三老”问题不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谈不上发展。六安市金安区首先在“三老”问题上取得突破。一是妥善处理“老人”。经过两年多的减员分流,全区共有5162人进行了身份置换,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并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但企业仍承担265名内退和协议保留养老保…  相似文献   

15.
《齐鲁粮食》2007,(3):9-16
一、2006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是成功破解“三老”难题。累计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粮”库存压力彻底解决。“老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粮食企业重新竞聘安置近3万人。“老账”近90亿元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其中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财务挂账30亿元。二是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对16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重组粮食购销企业713家。其中,国有独资或控股284家。三是进一步奠定了粮食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粮食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办法、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2004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批示我省粮改经验,全国县级国有粮食购销改革现场会2004年在我省召开,我省去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远未像人们预料的那么简单、容易,不仅改革本身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即使已经进行了的改革,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反弹”。比如,有报道,某个粮食生产大省的粮食部门,在进行了必要的、合理的减员分流后,职工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十几万人;政企分开改革名存实“虚”,粮企仍然承担了大量政府行为责任后果;不少粮企由于受到资金等硬件制约,推行买断工龄的职工用人制度改革被迫停顿,等等。导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适宜其全面推进改革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全具备,某些外部环境甚至比较…  相似文献   

17.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粮改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推进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显得尤其紧迫。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布局不合理、产权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完善、减员分流不彻底,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亏损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  相似文献   

18.
《齐鲁粮食》2002,(10):41-41
北京粮食行业经过3年的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万粮食大军减员分流至2万,58.5亿公斤粮食库存消化过半,40亿元债务负担基本解决,全市80%的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获得新生,购销企业连续3年盈利,年内可望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9.
达州市国有粮食企业通过前一轮减员分流、资产重组、企业转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企业小而散、经营机制不活、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改革遗留问题多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按照市政府的改革部署,市粮食局广泛开展改革调研,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理清拟定改革思路。现就如何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南平市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的“企业全面改制,职工全面置换身份,规范组建购销公司”的部署及要求,是实施了“双置换”坟要模式(即企业资产转换变现,职工全员置换身分)。按此部置,南平市级国有粮食企业除南平市粮食购销公司(由原南平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与延平区12个基层粮站合并而重新组建),南平国家粮食储备两家政策笥企业预以保留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则都实行“歇业”,企业1097名职工,除购销公司,储备分别保留50和40名编制(帝行竞争上岗),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的140名职工和已进入“中心”的39名职工外,其余800多各职工则将一律置换身份,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市级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率主达95.44%,粮食商业企业,粮办工业企业则不复存在,个别县(市)政府甚至还提出,凡是国企业(包括政策性的粮食购销企业)一个也不留,一律预以“双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