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佳,统计资料表明,仅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上市剥离的不良贷款就高达近五万亿人民币。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固然有社会信誉环境、产权制度、法制环境等深层次原因,也包含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和制度缺陷。银行信贷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也是一项与众多因素关联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资银行信贷理念及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差异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型银行制度的对策建议。一、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上的误区中外银行在对风险的认识上有以下差异:(1)我国银行普遍认为风险只能回避和控制,因此要么冒风险硬扛要么放弃不做,没有风险评估的量化方式和模型,更无从为风险定价。而外资银行认为风险可以被管理和化解,也可以设计出评价风险的指标和体系从而为风险定价。(2)我国银行长期受体制影响,习惯于垂直单线行政管理模式,各级只习惯对单一上级负责,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哲学思想,缺乏横向制衡和监督的制度设计,造成只要上级信任,下面就可以任意胡作非为,一旦上级失察,后果往往会十分严重和失控。而外资...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6):173-174
当今现状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体化的局势,金融动荡对商业银行信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长期以来办理的主要业务是资金存贷业务,所以信贷风险是当今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信贷风险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务收益,目前商业银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商业问题就是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文章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的投放与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惠 《青海金融》2014,(3):43-47
受经济下行与银行流动性压力交叠影响,前期信贷货币大投放与利润高增长所埋下的不确定性隐患持续发酵与蔓延,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压力.不良信贷资产隐射的信用风险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压力.本文从不良贷款的演变态势与特点发出,概括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揭示不良贷款问题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提出商业银行转型求变之路中的风险防范与资产质量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已迈出了可喜步伐。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面临着严重考验,突出表现在银行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大量增加,不良贷款比例不断增长,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的逐步恶化是导致银行亏损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因此,审计机关在对银行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应把审查信贷资产质量作为中心内容,同时要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研究与探讨。这里,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何规避信贷风险,矫正运行轨迹,从根本上杜绝新的贷款沉淀,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全面审视原来的信贷工作思想,保留有效的、摒弃过时的方法,重新设置一种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相吻合的"市慎、规范、稳健"信贷工作理念(下简称"六字"信贷工作理念),才能从实质上认真而又有效的组织信贷运行,真正发挥信贷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对此,本文谈点看法。确立"六字"信贷工作理念的动因众所周知,我国所设置的4家信贷资产管理公司只接收了仅占4家商业银行10%的不良贷款,仍有25%的不良贷款滞留在原银行。而且,随着贷款的增加和时间的延续,不良贷款可能有增无减。这种情况表明,除了一定的政策因素外,绝大部分不良贷款是由信贷运行偏轨所造成的。"六字"信贷工作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其动因有4点。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阙方平  张鹏  熊飞 《银行家》2007,(8):47-49
我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制度原因形成的,信贷市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巨额不良贷款形成的直接原因,合理而有效的信贷市场制度供给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脆弱性核心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波动增大,但整体稳定.不良贷款与被解释变量银行体系脆弱性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越高,银行体系越脆弱.当前应重视不良贷款的反弹,降低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负面影响.运用宏观政策来化解不良贷款,通过完善银行监管、创建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来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未能与时俱进、信息不对称以及政策风险等问题.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完善银行内部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经营目的是追求高利润。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因此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对于银行自身经营和发展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利息同收率低等已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因此盘活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资产率,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决策,优化自身信贷结构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0多家地方商业银行、100多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为补充的商业银行机构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金融发展只是金融流量和存量规模的增加,是在原有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框架下简单的数量扩大,并没有实现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功能的细化,现有商业银行体制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基层,商业银行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负债业务的扩张上,"存款第一"的经营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竞争激烈,商业银行间各类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秩序难以稳定.存款的急剧增加,使一些基层部门在发放贷款时无所顾忌,盲目投放,致使信贷决策失误,信贷结构失衡,进而引发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据<金融时报>披露,到2000年底,国家已剥离了1.3万亿元不良资产.即便如此,基层的情况仍是不容乐观,少数地方的不良贷款比例仍严重偏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着"双降"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存在和再生这种状况有其内部和外部原因,必须进一步治理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与遏制其不良资产再生.  相似文献   

13.
郭敏 《西南金融》2007,(5):23-24
在间接融资模式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不安全性。本文从银行盈利能力、不良贷款、贷款结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体系,力图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体系来预防和控制银行风险,并且随着一些制度和体系的推行,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明显减少,总体发展方向良好。从另一个角度看,商业银行对公信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信贷的种类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造成了公信贷款出现了许多诟病,尤其是贷款后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不能发挥防控风险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应当看到,商业银行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在信贷经营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而且涉及面极广。这些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国容 《新金融》2003,(4):17-1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一直成为困扰商业银行业务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不良贷款的成因来看,既有来自银行外部的,也有来自银行内部的.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通常是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以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2,(1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格外关注,尤其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双双上涨,引发了社会担忧. 那么如何看待不良贷款连续“双升”问题?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是否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劣变?此次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的背景和原因又是什么?五级贷款分布、行业分布结构又呈现出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又该做如何决策?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邀银行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就以上问题进行解读、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周熠 《济南金融》2002,(9):20-21
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是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由此带来的贷款风险使各银行对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加强,本文从加强银行内部组织和管理角度,提出完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房地产市场泡沫对银行业的风险及银行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晶 《金融与经济》2006,9(2):77-80
房地产业与银行业通常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已出现高“银行依存度”导致的“信贷杠杆推动型”泡沫.但在房产周期波动与房产新政双重约束作用下,我国房价在经历一个盘整期之后仍有可能趋于下调,随之而来的就有可能是渐趋上升的房地产贷款违约率,这必然会导致大量新不良贷款产生。所以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监管,调整贷款结构,遏制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谢尔京 《国际金融》2001,(11):45-47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从当前看,商业银行的收益绝大部分仍是依靠贷款资产获取,而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总量和比例不断攀升,居高不下,其中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20%-40%左右,有些行甚至达到了40%-50%。如此庞大惊人的不良贷款,已危及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寻找规避贷款风险的对策,已成我国商业银行非常迫切的工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既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原因,本拟浅析其原因和对策,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做好贷款存量的清收与盘活工作,优化增量,从而切实扭转不良贷款现状,降低和化解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20.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贷经营与管理等一系列关系,才能有效提升信贷发展质量和银行整体效益,实现信贷经营发展的安全性、协调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