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文章选取2016年陕西省各市区农业灌溉水资源相关数据,分析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而计算出陕西省及其各市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对粮食生产保障程度,最终总结其存在的空间差异,并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措施,以保障陕西省粮食安全。[方法]选用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分析模型,针对陕西省各市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粮食种植结构及产量和农作物灌溉情况,对陕西省及其各市区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程度进行计算,研究其空间差异性。[结果]陕西省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为101.84%,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但已迫近水资源供给紧张的边缘。陕西省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关中地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P为82.20%,农业灌溉水资源轻度缺乏,属于资源型缺水现象;陕北地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P为112.38%,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陕南地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P为145.92%,农业灌溉水资源丰富,灌溉耕地能够得到用水保障。[结论]农业灌溉水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陕西省农业灌溉用水资源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需要参考不同地区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数值,采取不同的节水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推进灌溉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1.2亿hm2的耕地,其中可灌溉耕地面积为5600万hm2,可灌溉耕地生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分别占全部总产量的75%和90%,农业灌溉的发展对于较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存在着产权模糊,政府管理成本高,投资渠道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顺,浪费严重等缺陷,针对于此,提出了加快灌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灌溉领域的公私合作,完善水价形成和水费征管机制,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户作为微观经营主体,其节水技术的采用将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达到节约水资源与保证粮食生产的双重目的。通过分析农户粮食生产用水行为,探讨水资源短缺约束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采用的诱致效应。[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对山东省728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以农户行为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Logit模型等方法,对农业用水非农化约束下农户的粮食生产用水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在农业用水非农化态势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倾向于采用节水技术,以保证粮食生产。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灌溉水源与灌溉方式对其节水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为负,农业年收入、小麦及玉米种植面积对农户节水技术的采纳行为影响显著为正。[结论]规模化经营是大型节水设施应用的基本条件,应当加快农地流转,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灌溉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同时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改革制度,促进农民节约农业用水,以此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省为例分析农业灌溉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的四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静态比较分析和动态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业灌溉用水合理利用的若干经济准则。  相似文献   

5.
粮食主产区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粮食主产区妇女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偏好及参与灌溉管理意愿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结果表明,集体化、家庭化解决了分散、细碎农地的灌溉问题,乡村精英能降低农田水利市场化程度,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可缓解农田水利的灌溉压力。"单打独斗"的灌溉管理模式不足以保障水田作物的季节性需求。农村教育、耕地面积、乡村精英管理有助于增进妇女参与农田灌溉管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董雅帆 《山西农经》2023,(12):187-189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国家粮食支持政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剖析了保险业支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存问题,切实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策略,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这些都对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作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脱钩理论,选择了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对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贵州省实现了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绝对脱钩,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等8个省(区)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呈现一种准相对脱钩的关系。河北、辽宁、吉林等10个省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仍然呈现一种耦合关系,而且有的省份呈现出较强的耦合关系。在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量关系的影响因素方面,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高于耦合的省份;化肥用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低于耦合的省份;农业劳动力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同时,水稻播种面积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程度高于玉米播种面积和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王鑫义 《中国农史》2002,21(2):51-55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规范了淮北地区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生产关系 ,为淮北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自北魏中期以后 ,淮北地区的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北朝在淮河流域的屯田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北朝对淮南的经济为隋唐时期淮南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农业发展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大的课题。计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在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本国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上,大力付诸实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农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变,粮食产量迈上了150亿公斤台阶。粮食总量自给有余,步入了全国粮食生产省之列。目前我省农业生产中仍存在着资源浪费,开发利用不当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充分认识和了解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势及不利方面,对我省可持续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灌溉农业对我国的农产品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不足耕地一半的灌溉土地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0%的粮食,80%的棉花和90%以上的蔬菜。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和由此引发的生态与经济问题,灌溉农业的持久性已受到威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农业的道路。而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必须:1、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2、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3、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4、因地制宜。5、与宏观的水资源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蔡林根  许迪 《水利经济》1990,(1):30-34,59
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阻碍农村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开发黄河上游地区,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搞好旱作农业,建设粮食和副食品基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稳固的物质基础。发展灌溉是黄河上游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困难的重要措施。据甘肃省中部十八个干旱县统计,灌区粮食亩产一般由灌前的70~80斤增加到400~600斤。在仅占耕地面积13%的灌区内,年均产粮却占总量的40%。一些历史上的缺粮县已经或基本上达到粮食自给,群众开始脱贫致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该区内除依靠蓄引工  相似文献   

12.
清代耕地于民田、畿内旗地、口外关外及沿关庄田外,尚有四千几百万亩的屯田,其亩产高低对粮食的平均生产水平影响如何,不能不加以全面的考虑。根据史料,笔者认为十八直省的屯田亩产可用屯租数÷屯租率的公式来推算。屯租率有高达十分之一者;有与民田同则者(3.33%),平均为3.66%。由于屯田每亩租额总的低民田的近四升米的赋额(产量较低之故),如雍正时百十八省屯租额平均为每亩米3.47升,如是,屯田亩产应为谷1.9石。新疆屯田则另据档案资料可直接查出亩产量约为谷1.73石。包括各类土地各类地区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即为各该土地、地区亩产的加权平均数。这是笔者对清前期粮食生产计量研究的一个新的补充。其中所用的档案资料是过去在国内所未公开发表过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粮食生产主要受到社会重大变革、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条件、农资投入、科技进步、价格变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产比播种面积对总产的影响更大。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成本、效益限制。分析粮食增产潜力,文章认为应以农用水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确定河北省粮食生产品种结构与布局以及粮食产量目标。提出应在基本粮田保护区设立、中低产田、水利建设与节水、优良品种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着力加强。同时在耕地流转、政府投入、种粮补贴等方面也应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稳粮才能安天下,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基本国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我国历代政府都重视农业的生产与管理。中国地大物博,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差而形成了农作物种植区域的不同。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粮食生产又发生了许多变迁,并导致了生产区域的形成。文章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变迁与生产区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对今后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各类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源制约型农业:长期困境与基本农业战略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的初期 ,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一度发展较快。但从 80年代中期开始 ,农业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就开始明显困扰我国的农业发展 ,尤其是困扰粮食生产。 80年代末 ,似乎只是”一夜”之间 ,人们忽然发现我国”南粮北调”的传统格局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北粮南调”。这主要是南方首先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随后调整浪潮也波及到北方。而且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前所未闻的粮田抛荒现象。 1 994年 ,国内粮食出现短缺。粮价飞涨。为扭转粮食生产颓势 ,政府采取了省长负责制等有力措施 ,约束农业生产结构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粮食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1985—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化,有助于总结影响粮食生产健康发展的因素指标,探究影响因素变化对该省粮食产能的影响方式。[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分析其影响机理,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该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粮食总产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1)化肥施用量仍是近阶段粮食增产的主要推力,但过度使用化肥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境影响,建议科学合理施肥;(2)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柴油使用量对粮食生产有重要影响,即该省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面积高,适宜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粮食生产;(3)农业劳动力比重与粮食生产呈较强负相关,建议合理规模经营,释放劳动力;(4)灌溉条件依然制约着黑龙江粮食的生产。[结论]为粮食产能健康释放,应正确引导农民使用化肥,规模化经营粮食生产,也可加强整治耕地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有关盟市、旗县财政、农业体利、农机局:“八五”期间是我区粮食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全区的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五”期间,在我区部分旗县实施的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区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各级财政、农业、水利、农机等部门和项目旗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协作,精心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认真总结“八五”期…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李鹏总理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讲到关于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时说,农业生产风险大,比较利益低,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政府必须给予保护。今年已开始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各省市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中国粮食生产综合绩效,并从支农政策、要素投入等维度考察其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2004—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DEA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运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期内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总体达到DEA有效,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偏低,"单引擎"驱动特征明显;化肥、农用机械、灌溉及支农政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化肥投入对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各因素作用强度排序为"支农政策化肥农业机械灌溉",且这些影响同样具有区域差异。[结论]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要注重农业技术更要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效率,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转变要素投入结构来提升中国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