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云坡  韩东林 《技术经济》2012,31(3):26-31
利用2009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基于经典的DEA模型,对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整体的R&D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行业间的R&D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层次低的制造业行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普遍低于技术层次较高的制造业行业。最后提出,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强化经营管理、深化技术创新以及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杨桂元  曹秀芬  宋马林 《技术经济》2012,31(11):80-85,128
在界定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环境因素的非径向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DEA模型。利用相关数据,从省际、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14个省区的电力能源效率是有效的,且这些省区不存在电力节能潜力;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的平均电力能源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该均值最低;我国省际电力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距,且4大区域的电力能源效率存在一定的梯度差距;对省区进行投入、产出调整,可使全国的电力消费量缩减6309.08亿千瓦小时。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电力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伟 《当代财经》2012,(8):94-105
基于产业经营绩效和创新产出绩效两个视角,运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RS)的DEA模型和超效率方法,对西部12个省、市、区资源型产业R&D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产出水平下,各个省、市、区资源型产业R&D投入效率较低;各个省、市、区相同资源型产业研发实力和研发管理效率以及研发成果产生的经营绩效上的差异导致同一产业R&D投入产生不同的贡献度,这其中研发成果产生的经营绩效差异性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DEA方法的弊端———指标集增大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三阶段DEA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可以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7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2007年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投入冗余率均在45%以上,资源浪费严重。通过比较分析并调整前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差异发现,规模效率低下是技术效率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得出我国技术创新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效率的角度出发,采用基于串联的两阶段DEA模型测算2011-2015年30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效率及其子阶段(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R&D经费筹集来源对工业企业创新不同阶段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效率2011-2014年呈上升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其中,转化效率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按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平均研发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工业企业成果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从R&D经费筹集来源看,政府以税收补助的方式更能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效率提高,而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则企业自有资金能显著促进转化效率提高,政府直接补助对企业总体效率和各阶段子效率都起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09-2017年期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政府直接R&D资助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均证实在样本考察期间政府直接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产生"杠杆效应",即这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不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地发现无论是在非沿海地区还是在沿海地区的样本中政府直接R&D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非沿海地区的样本中这种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市场竞争程度、居民消费和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显著的激励企业R&D投入,政府消费对企业R&D投入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随机前沿技术对我国2004-2009年的工业R&D双环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总体R&D转换效率和R&D转化效率的变动趋势呈现相互背离的现象,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我国工业R&D双环节效率虽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但差异在减少;企业规模、市场竞争、R&D投入强度、FDI是促进R&D双环节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国有产权则起到了抑制作用,国外技术引进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转换效率的改善;R&D活动虽并未显现FDI逆向技术扩散的不利局面,但整体吸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区域均衡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以中西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DEA模型的承接产业转移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13年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效率,然后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个方面分析DEA有效单元的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域R&D活动过程的复杂性,将区域R&D活动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过程和经济转化过程,运用规模报酬不变的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区域R&D投入绩效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R&D投入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普遍偏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转化过程效率低下是导致我国区域R&D投入绩效偏低的主要原因,且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一高一低或双重低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6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公共服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了各地农村公共服务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北、辽宁、上海、福建、山东、广东、山西、湖南、内蒙古、四川、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公共服务属于DEA有效;农村公共服务纯技术效率水平和规模效率水平在全国均呈梯度变化特征,即东、西、中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纯技术效率依次递减,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规模效率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是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中各投入与产出指标间关系的综合评价.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纳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了"投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天津、青海、黑龙江、重庆四省市进行个案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值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1999年~ 2008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研发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研发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技术创新环境和知识获取能力的正效应强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4.
运用DEA-BCC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6年30个省(区、市)科技金融效率,并建立相应空间面板模型对影响科技金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只有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达到了有效生产前沿面;除研发投入强度对科技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外,科研氛围、高技术产业资金规模等影响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有效促进地区科技金融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面性、密切相关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建立了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6年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综合效率较低,仅十分之一的集群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区间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对于DEA无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总数、创新服务机构数、上缴税费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调节资源配置比例、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2004—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当地政府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然而,各地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沙德春  荆晶 《技术经济》2019,38(10):88-94
大学科技园是通过集聚大学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企业孵化、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服务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2014—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平均效率较高,但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多数省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国家大学科技园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技术进步是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贡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