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国内学者已对突破性创新驱动因素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因各自研究背景、方法、视角存在差异,导致结论普适性不足。采用元分析法,以2005-2018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57个独立研究为样本,基于组织、战略、资源能力、环境以及网络视角,系统分析、归纳出22项突破性创新促进因素,并针对突破性创新衡量方法、样本行业类型、文献发表时间等可能引致结果差异的调节因素作进一步探究。最后,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以往的创新研究学者们对于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定义,并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突破性创新的特征,提出区分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创新的改进轨道。这样的区分对于创新理论研究,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以及公司进行有效的战略思考和技术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秦剑 《财经科学》2012,(11):84-93
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本文考察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跨国公司在华知识转移的开展,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同时促进了突破性过程创新,而吸收能力也有助于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最后,本文还发现过程创新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也具有正向驱动效应。研究结果不但为在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识别和培育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突破性创新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有关突破性创新和风险投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突破性创新和风险投资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突破性创新战略管理过程模型,系统阐述了突破性创新战略管理与风险投资在突破性创新产业化过程中的六种战略协同互补效应,指出了风险投资对实施突破性创新战略管理的促进作用。最后指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世民  张祯 《技术经济》2020,39(11):97-105
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和知识创造理论,以243名企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抽样检验法,探讨了员工心理资本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了隐性知识获取在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获取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两者的关系,其中,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和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影响关系,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未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知识管理研究提供启示,并且为企业进行心理资本开发和实现突破性创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整合制度理论和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提出并检验了制度信任影响突破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和新产品绩效的理论框架。基于165家医药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制度信任对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对渐进性创新的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正向影响医药新产品绩效,渐进性创新与新产品绩效呈U型关系;制度信任显著调节了渐进性创新与新产品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对突破性创新与新产品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通过揭示制度信任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对从认知视角理解外部正式制度影响创新的深层机制有一定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网络-知识-创新”为逻辑框架,构建了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及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区间数拓展DEMATEL、Smart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框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关系治理(共生行为、联结强度和影响策略)对知识场活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知识连接—知识交互—创新绩效”概念模型,采取问卷调查法研究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知识连接多样性与知识连接深度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连接多样性对两类创新绩效的影响均高于知识连接深度;②内向型创新、外向型创新对于企业获取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③企业通过内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而通过外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突破性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视角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智力资本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智力资本的3个关键因素对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而智力资本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具有不同的驱动作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本3个因素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中关系资本对突破性创新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有效实施智力资本积累,进而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决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石峰  戴冬阳 《技术经济》2013,32(1):40-43
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区域创新系统环境、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理论、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对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产学研合作研究向协同创新研究的演进脉络,探讨了协同创新研究的进展和方向。根据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主题下文献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主体间关系从合作转向协同、组织方式从创新网络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产学研与协同创新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涵义和现实背景的研究领域。最后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知识增值过程;分析协同创新过程的动态演化模式和动态机理;加强对以基于异质知识的知识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林春培 《技术经济》2012,(12):22-27,57
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对实证研究网络特征与技术创新间关系的14篇文献进行分类综述,从研究的时间、对象、数据、变量、方法、结论等方面分析和讨论其共同点、差异以及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创新管理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 《技术经济》2013,(6):1-9,84
指出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理解创新的内在规律以及过程,提出技术经济学科应继续将创新作为学科研究重点,并引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梳理了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即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从封闭创新走向开放创新乃至协同创新、从渐进式创新走向突破型创新、从基于技术的创新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从国家创新体系走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外创新企业评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结合广东省企业创新现状,从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制度与文化、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绩效七个主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并通过专家论证,构建了一套可供决策部门参考使用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和管理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了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根据文献发表情况,将技术创新在中国大陆的研究划分为创新理论的消化(1989—1992年)、创新理论的本土应用(1993—2000年)和创新研究的拓展与再创新(2001年及之后)3个阶段,并对3个阶段的研究特点、研究方向的发展变化、研究工作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对今后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个体感知到的组织创新对其探索式活动和利用式活动的影响,以及个体间目标一致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使用192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个体感知到的组织突破性创新和组织渐进性创新会促进其探索式活动和利用式活动;个体间目标一致性会正向调节个体感知到的组织创新与其探索式活动和利用式活动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If companies rely strongly on internal R&D and existing networks their ability to introduce radical innovations may suffer. Opening up to new idea sources may provide a solution. Incumbent companies, however, often suffer from the tendency to reject radical ideas from unusual sourc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social integration mechanisms (SIMs; coordination, socialisation, and systems mechanisms) influence an incumbent steel company’s absorptive capacity (AC). A micro-level analysis of two radical ideas from unusual sources contributes to AC and radical innovation literatures by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Ms and four AC capabilities (acquisition, assimi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 capabilities are context-specific with respect to innovation novelty and idea source. The results emphasise the negative sides of socialisation and formalis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on the AC capabilities in such high uncertainty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杨雅南  钟书华 《技术经济》2011,30(11):33-39,51
回顾了国内创新驿站评价相关研究,将其归纳为创新驿站演进动因评价、治理机制评价、绩效评价、站点建设评价四个方面。评价研究表明:外生约束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内生支撑条件下的驱动性是评价创新驿站形成动因的逻辑主线,而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外部治理因素是影响创新驿站治理的主要因素;创新驿站绩效评价关注于定性的功能效用评价和定量的作用效果评价;中国创新驿站站点的实践为理论认识增添了直接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产业创新的新范式:生态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产业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拓展,提出产业创新是包括生态创新在内的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探究企业未来的产业创新范式,即生态创新,并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将生态创新作为其未来产业创新的主要路径,这为探索我国产业创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