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饮用水源地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雪梅 《环境经济》2009,(10):41-46
要求水源保护区单方面做出牺牲,并由其独自承担巨额的生态保护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极易导致低效率的生态供给。更令人担忧的是,水源保护区大多属贫困地区,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很难避免“贫穷污染”的发生,届时供水受益城市的饮水安全将难以保障。为此,必须从生态补偿法规、管理、标准、方式、配套政策等多方面完善辽宁省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保护后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获益方应给予生态保护区的损失以补偿。获益方分别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水质质量等级提高、泥沙含量减少、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保持、水源得到良好的涵养等诸多益处,以获益方因生态保护获得的成本节约和收入增加作为生态保护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为依据,计算了生态移民应获得的补偿。其计算方法和思路可以作为生态保护补偿的依据,也可以作为生态破坏赔偿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中国各省级政府对其管辖地方级保护区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区的外部性问题,并建立模型定性的分析地方政府对保护区的投资水平是随着保护区外部性增大而减少。构建一种针对保护区的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框架,主要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工具、补偿标准和中央政府的监督。补偿框架的核心是补偿标准,通过设计一种动态税率,受体区域政府根据此税率征收本区域税收以补偿主体区域,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效益最优。同时,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证明了中央政府的监督会加强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西东江源国家级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江河源头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必要性及其政策法律依据;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确定了东江源生态补偿主体和受体;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法"测算出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 335.2万元;以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益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分担模型并测算出流域下游地区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年分担份额为10 861.33万元,就东江源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七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责任范围,可以划出一个较清晰的政府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领域,即:中央政府重点解决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跨界中型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为重点;地方政府主要建立好城市饮用水源地和本辖区内小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配合中央政府建立跨界中型流域的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补偿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生态补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增加。总结发现生态补偿绩效研究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有效性、效率和公平评价,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方式的影响方面;关于生态补偿对农户观念的影响,以及基于农户感知的生态补偿绩效研究相对欠缺。相比生态补偿绩效的研究,生态补偿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集中在生态补偿维度、管理体制或外部政策环境等方面,社区层面的人文社会因素或社会资本因素相对缺乏。社会资本对生态补偿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但一些仍反映了社会资本特别是网络、规范、信任等各维度对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但因样本和方法等局限性,并未深入探究其作用机理。即社会资本对生态补偿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突显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文章在深入剖析贵阳市水源地生态环境补偿的现状,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补偿主客体的界定、补偿标准的确立、补偿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重新构建了贵阳市水源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一般框架;从法律、政策、产业、人才四个方面提出贵阳市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撑体系,以期达到保障下游"喝水"与保证保护区"吃饭"二者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原则,根据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机制,对海洋生态补偿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量的确定和补偿的分配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建设成本出发,测算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建设工程的外部生态补偿,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和水源区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提供参考。以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适当修正,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评估得到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实施后每年所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4×105万元,引入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调整后的结果为1.12×105万元。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不同,进行再次修正,可知水源地生态工程使水源地以外地区增加生态服务价值3.61×104万元。在考虑生态建设成本后,测算出水源地每年应得到外部生态补偿4.145×104万元。在此基础上,以受水区用水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权重,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以各生态建设区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比例为标准,探讨了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实践对地方政府和农民,尤其是地方政府,经济激励不足,相关制度的设计也不能保证他们的预期收益,社会监督的空缺增加了补偿金被挪用甚至被贪污的风险,这些弊端导致生态补偿效益短期化。通过改善相关制度设计来保证动力源的经济利益是构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首要措施,然而,补偿只是生态保护的"推力",它的作用只是保证农民或地方政府的经济状况不倒退,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拉力"才是解决"贫穷破坏与污染"问题的长久之计,因此必须使生态补偿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这才是构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根本之计。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与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已有的生态补偿研究的具体实例,探讨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界定和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实质性的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界定生态补偿主客体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强调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界定应根据利益相关者在特定生态保护、破坏事件中的责任和地位加以确定。文章将我国的生态补偿的客体归纳为四类,即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生态破坏的受损者、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受害者和减少生态破坏者。根据利益相关方分析,所涉及的生态补偿主体范围较广,目前在我国生态补偿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态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研究表明,目前有关生态补偿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按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按生态破坏恢复或修复成本、按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以及基于生态足迹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等。在实践中,应在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地区特点的基础上,选取适宜、综合的方法,以便构建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煤矿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开采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公平、社会公平的思想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补偿的内容构成。在开采沉陷预计和动态规划理论技术的支持下,提出基于补偿成本最小化的动态补偿思想,分析动态补偿的机理和准则。认为煤矿区生态补偿既包括对损毁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还应包括对因生态环境服务水平下降造成的居民的有形无形损失的赔偿,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生态功能恢复的时间滞后性和治理资金的时间成本。动态补偿的基本准则是煤矿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阶段多时点陆续补偿,使生态环境服务损失和补偿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特点,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条件进行总结评价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前提。以北京重要生态涵养区密云为例,构建密云区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从经济效益维度、社会效益维度、资源环境维度和政策支撑维度对密云区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密云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找出绿色经济发展和转换路径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长效协作机制、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绿色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绿色产业转型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vast territory and a large population but limited forest resources, which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conomically less developed region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ddress the issue to establish forest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inequity between the people and promote the public incentive for forest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The definition of eco-compensation is deeply discuss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According to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work of forest eco-compensation at international level,some significant inspirations are duaw 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est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china. Firstly, integra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framework of eco-compensation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eco-compens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mong the multi-departments with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Secondly, the types and ranges of forest eco-compensation are further studied, that is three levels of forest eco-compensation such as micro-level, macro-level as well as media-level, and then the standards of eco-com-pensation are primarily estimated which include the three factors, namely direct expense of plantation opporiunity cost for forests protection and benefits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Finally the recommendation is created in terms of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which is provide the vital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policy making in the forest eco-compensation domai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有调水补偿政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权利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协调监督机制三个补偿机制出发以完善现有补偿制度的建议,通过提出"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公众"的补偿实施主体模式,尝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补偿制度,以解决调水过程中各方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