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增长经济学关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分析指出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指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经济增长:一个初步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地区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传统经济理论主要从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层次去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中寻找国富国穷和地区兴衰的根源。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它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绩效。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条件趋同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在理论上连接文化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19世纪和20世纪末儒家文化地区与新教文化地区的经济绩效比较,为文化及其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黄晖 《经济地理》2013,33(1):35-4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构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1996年~2010年两者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就全面层面数据而言,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两者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虽然,不同地区间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但是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交互项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都对环境规制产生显著性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中国二板市场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本文认为,二板市场发展因其对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支持,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缩小。本文从实证方面验证了这一点。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边限协整检验也表明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发现,二板市场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影响有差异,对发达地区影响要小一些,对欠发达地区影响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分析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收敛,达到经济增长稳态均衡的过程。本文认为国家发生经济增长赶超,实现收敛的原因可能有部门间技术差异的不平衡因素,资本深化,以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制度投入约束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制度投入约束既是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东西部发展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由"有效制度短缺"形成的制度投入质量低下.要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就必须提高制度投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春杰 《生产力研究》2003,(4):127-128,132
在中国整个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 ,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分化日益突出 ,其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转型进程、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区际差异 ;也即 ,制度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一论点 ,并针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权利禀赋与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经济运行不平衡。经济权利禀赋是导致以上不发达状况的重要因素。计量分析表明,经济权利禀赋中的物质资本权利、劳动力权利及市场化收入分配权利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体制转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权利和对外开放权利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显现。改进经济权利禀赋结构等,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由于制度在各区域内固有的差异,制度变迁的不同,制度供给的不一样而造成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提出应通过一系列制度结构创新措施,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制度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湖北省实际经济数据的分析、测算,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对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解决的问题,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1984-2008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发现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区域性,东中部地区存在收敛现象,西部地区不存在收敛现象。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地理位置和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间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人均增长率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欠发达是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是对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是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动态反应。本文的研究中心放在中国范围内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分析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落后的原因,从中挖掘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在联系,提出适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因此当前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对症下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对广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支出的现状,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公共支出规模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对策,目的是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差异。文章试图利用详细的数据和Panel Data数据处理方法对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作出准确的估计。在考虑到地区间的先天禀赋差异和初始产出差异后,文章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绝对趋同和相对趋同的测量模型。结论是,在识别经济趋同现象时地区因素是一个关键变量,在经济增长因素中投资占有很大份量,而人力资本的增长与整体的经济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增长理论,从资本约束视角着手,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资本约束条件,具体探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其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当前的资本约束问题,围绕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资本储备和转化能力,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论是人力资本总量还是质量对经济增长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各区域人力资本总量和质量存在差异,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大小也有一定区别。通过将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和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人力资本差异的比较分析可知,吉林省人力资本总量偏低,人力资本质量较高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本投资较少,影响了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因此,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总量、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来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差异,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经济增长理论只重视了资源配置的运行层面,没有很好地探究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的增长源泉即制度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一种强大发展共识环境之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政治集中的行政管理体系、经济分权体制以及与之伴随的不健全的法治等核心要素所形成的缓慢演进制度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制度框架,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绩标准,虽有利于各地方政府的竞争,但也严重损害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生产效率和金融效率两维角度定量评估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绩效状况,最后为改进目前相对效率低下的绩效状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并认为加快法治建设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