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行政可诉性,一直都存在争议。理论界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司法实践中各地有不同做  相似文献   

2.
现在,总结交通事故处理实践经验,基于交通事故发生和交通事故处理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新理论的时机已经成熟。而建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理论的前提,首先是建立一个符合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交通事故模型,这对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将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称之为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后,法律改称之为当事人责任。目前,社会上依然俗称之为交通事故责任,除称谓的变化外二者没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是在交通事故发生造成损害结果后,当事各方如何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准则。损害赔偿归责原则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原则不同,前者为归责的标准,后者受前者制约;只有先确定归责于谁,才能确定如何赔偿(包括全部赔偿、限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问题,而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能指导侵权纠纷的归责,充分体现侵权法的全部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为减少机动车造成的损害,我国制定了特别法律,规定相关责任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保障受害人得到及时的救济,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损害发生。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关人即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承担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特定情况下包括国家),有时也被称为机动车保有人或运行供用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所引发的诉  相似文献   

8.
因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规制尚存在许多缺陷,导致交警自由裁量权过大,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笔者建议通过强化软法规制、完善立法规制、加强程序规制以及健全监督救济机制等措施来规范和制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中裁量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认定当事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是否合法有效,必须首先考虑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行为能力不相当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换句话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民事活动中的义务主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与其行为能力不相当的民事活动中的义务主体。事实上,在某些类型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开辟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新纪元,确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新模式.其中的变化之一就是将"交通事故责任"又称之为"当事人责任",二者除了称谓差异之外并无本质变化.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和第92条确立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的新规则和新依据,二者分别成为当事人责任"认定"和"推定"的依据.科学、公正地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或者当事人责任成为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为了使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途径和方法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配套实施的部门规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赋予了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标准"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应制定“交通事故认定操作原则”,让抽象的总原则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个案的认定,不论是对个案的认定还是制定法定责任制度,都应遵循操作原则。即在总原则的基础上,为实现交通事故认定的规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而制定的,用以规范交通事故认定的子原则。  相似文献   

12.
油漆检验是交通事故物证检验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检验,同一认定也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最有力的证据.笔者按照油漆外观检验、油漆有机检验、油漆无机检验的鉴定依据,探讨交通事故油漆物证检验中的同一认定.一、同一认定的概念1.同一的概念同一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同一性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依据.从哲学上讲,同一是指事物或现象与其自身相等同.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存在着相似性,他们都只能与其自身同一.  相似文献   

13.
14.
这是一个专为读者发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而设的栏目。面对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论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还是战斗在一线的执勤民警,一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个人的观点可能有对有错,各种看法可能会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不同观点的交流和争鸣,更能加深大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认识和理解,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诚恳希望大家都拿起笔都来参加讨论,言之有物、观点鲜明、短小精悍的文章最受欢迎。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交警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和检验、鉴定结论,依法认定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及事故责任的行为。该行为结果表现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交警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一般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可诉性是指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可行性。学者们对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认为是可诉行为;反之,认为是不可诉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交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罪与非罪及其人切身利益。纵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发展,法律依据、指导理论、思路方法、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当前,各地在相同的法律依据下,产生了多元的理论和思路,出台了不同的事故认定规则和方法。实践中各地选择性运用路权原则、安全原则、加重原则、信赖原则等,有的甚至用多数原则、摆平原则,缺乏科学性、稳定性、可操作性,难以正确把握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容易被舆论、信访、批示等案外因素绑架,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不具有可诉性,因为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的具体行动行为;二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确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具有处罚性、行政侵权等内容); 三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必再经复议程序即可向法院起诉的行为。而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行为不具备以上任何一个特征,更不用说同时具备了。 一、责任认定行为可诉性说.混淆了责任认定行为的本质属性。根据行政执法理论,具体行政行为只是行政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机关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祛》,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单方行为。它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四项职责之一,为公安机关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者和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其争议很多,其中的焦点是对其如何救济?如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责任认定不服,能否仅就责任认定提起行政诉讼?如能,法院又应当如何作出判决?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从此以后,租赁车辆的出租方,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租车人说:“车辆出租后,你撞死人与我无关!”而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如果租车人无经济赔偿能力或者不愿意赔偿等情形下,事故的受害方总是会找到车主,要求车主先承担“垫付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3月24日9时55分,李某驾驶小型轿车由西向东行至北京市房山区良三路北四位村西时驶入道路北侧路沟,轿车右侧将正在道路北侧路沟内工作的殷某和王某撞出,造成殷某和王某受伤。交通事故认定书确定李某负全部责任。后法院判决李某赔偿王某和殷某各项损失45万余元及每年向殷某支付护理费3.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