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星 《金融与市场》2006,(10):11-13,20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以前,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实现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全面介入中国金融领域,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原则下展开竞争。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适应全面开放下的金融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11月对外资银行将取消所有限制,国内银行业会增添新的强硬竞争对手,形势逼人。然而,全国县域银行业大量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却举步维艰,收效不很明显,严重影响了银行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和竞争能力,也给农村金融稳定带来隐患。据权威人士提供的资料表明,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入世问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有望在今年内加入世贸组织,这无疑将对中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加入世贸组织,银行业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如何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既要在《金融服务协议》的框架内对金融服务作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具体承诺,充分利用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的各种好处,又要注意克服银行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国内金融稳定,这对我国银行业来说,既…  相似文献   

4.
一、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一)有利于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目前,银行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机制,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金融垄断地位.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将进入我国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原则与我国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体制与国际惯例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5.
谈我国金融业渐进式走向混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WTO下的《金融服务贸易协定》,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金融业于今年年底就将全面的开放,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民待遇原则,外资金融机构在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上,已与中资金融机构没有什么区别。我国现阶段对银行业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  相似文献   

6.
今年来,按照适应央行职能调整和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基层银行业监管机构陆续分设到位,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专司银行业监管职责。基层央行则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职能调整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个方面,在履行职责方面最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在我国金融业运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11日将被记录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上。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届时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从此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来临之际,中资银行如何理性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共筑强大的中国金融体系;如何变革机制,创新服务,占领市场;如何扬长避短,“与狼共舞”,共求发展……将需要中国金融人的智慧和勇气来加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按照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稳步推进的原则,我国银行业将进入充满竞争、更为自由的经营发展新阶段,如何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并确保我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平稳过渡、稳健运行,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风险,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风险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必然要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要求我国银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如银行的多业经营、分业管理等,增加了我国银行业深化改革的紧迫性.这将促进我国银行业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并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这既有利于规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减少无序竞争,又有助于形成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程景东 《银行家》2007,(4):15-16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是内外部环境双重作用下的结果。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我国银行业与全球金融业的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综合国力增强、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环境变迁,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改制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迅速实现与全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加剧,使经济金融一体化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对我国银行业已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我国一旦正式加入WTO,按照入关后须遵行的金融自由化原则,我国将逐步放开国内银行业市场,这将进一步使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一、...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年初发表评论说:“中国金融特别是银行业亟需一场‘文化革命’,文化正在成为金融竞争的一大利器”。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指出:“未来金融产业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靠金融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层层渗透来实现更加持久和强劲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速,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加入了WTO。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金融业将在目前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又添“洋对手”。外资银行地域上由沿海渐进到内陆的扩张,经营形式上由单一到多元化的拓展,无疑会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争夺优质客户、优秀金融人才和扩大新业务市场占有率,高科技运用等领域。特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界定,混业经营是指同一金融机构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国外功能齐全的“金融百货公司”的强烈冲击。为了提升民族银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多样化、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我国应尽快创造条件实现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的回归。混业经营是加入WTO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监会制定颁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已于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2006年12月1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史上第一次专门颁布文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进行全面规范和引导,标志着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将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指引》提出了哪些政策和规范,商业银行又该如何按照这些规范和要求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本文对此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创建金融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终结和中国金融业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凸现.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由机构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迅速转为以“金融品牌”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创建中国“金融品牌”,既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焦点,更是银行业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问题。无论哪一家银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胜出,就必须认清本行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所处的方位.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创造一切可动员、可支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我国“金融脱媒”加速发展的原因,并结合南京的个案,着重从国民财富增加、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宏观调控、金融体制改革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述了“金融脱媒”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并结合南京经济金融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的经营取向等多方面情况,具体分析了“金融脱媒”对南京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正在步入创新时代。通过改革,我国银行业得以逐步从陈旧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发展。改革还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我国银行业在制度和产品创新方面提供了平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这更对我国银行业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励着我国银行业加快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9.
徐静波 《新疆金融》2006,(12):47-48
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作为金融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金融创新正成为现代金融企业取得战略优势的基本条件。就银行而富,创新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发展,意味着竞争的主动权和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金融创新是当今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银行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到今年年底,我国经济金融将结束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全面融入国际体系。外资银行在等待多年之后,可以全方位地将其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锤炼的经营理念、服务产品呈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从过去以银行为主转变到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了对银行这一中介媒体的依赖性,业界将此现象称为“金融脱媒”。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