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公共商品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商品以及公共商品的生产和提供,是公共财政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商品也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理论运用最频繁的术语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过程中,人们对于公共商品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这种差别和误解不仅导致了人们在一些公共财政理论和观点上的分歧,而且对于财政实践和财政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公共商品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既是财政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财政实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素娟 《价格月刊》2012,(12):70-74
基于巴罗模型,运用EVIEWS6.0软件,估算了江西省财政公共投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GDP与包括财政公共投资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财政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是: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22%。为保持适度政府投资规模,提升政府财政公共投资效率,提出了合理界定财政公共投资支出范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家财政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财政,即财政以提供社会公共物品为主要任务和直接目的。正确认识财政的公共属性,合理界定公共物品的范围,是确定财政作用范围、作用方式,正确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太 《商场现代化》2005,(29):283-285
现代国家财政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财政,即财政以提供社会公共物品为主要任务和直接目的.正确认识财政的公共属性,合理界定公共物品的范围,是确定财政作用范围、作用方式,正确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财政风险:防范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尚希 《财贸经济》2004,(12):29-34
公共风险是财政风险的源头.防范财政风险,应至少从4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控制公共风险,从而有效地减少财政风险;二是减少政府干预公共风险中的各种失误,防范由此而引发新的财政风险;三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打破"风险大锅饭",抑制道德风险,减少风险的积聚和集中;四是增强政府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财政公共投资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密切相关,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手段。适度的财政公共投资规模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条件。确定适度合理的财政公共投资规模,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慧玲 《商业研究》2005,(3):136-138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目标的确立 ,公共支出呈上升趋势是一种必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运行状况是公共支出增长快于公共收入的增长 ,财政收不抵支 ,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收入是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 ,公共收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国家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公共收入的状况主要取决于国家财源状况 ,因此加强财源建设 ,优化财源格局是整个经济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成效,这是举世公认的。但在自上而下的倡导下,我国地方政府也纷纷普遍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也导致了潜伏着巨大风险的地方扩张性财政局面。为此,本分析划清了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行为的界线,阐明了地方扩张性财政的风险后果,剖析了地方扩张性财政行为在理论认识不足、制度缺陷误导等方面的成因,最后,探讨了以公共选择理论为指导,公共选择机制为基础,构建真正的地方公共财政框架为根本出路的防范与化解地方扩张性财政风险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于公共商品供给效率,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有关供给的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公共部门的效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商品的制度安排,财政则是其金融手段,以满足成本的需要。因此,财政制度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共商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与地方财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虹  蒋承 《中国市场》2011,(20):78-85
本文利用我国县级财政统计数据,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以与地方财政能力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统计性描述发现我国生均教育公共投入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和省际差异;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体不平等主要由区域内以及省内差距引起。回归方法在控制地方财政能力总量、财力结构、政府间转移支付等因素对公共教育投入的影响后,发现政府可用财力和财力结构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差异的重要因素,而目前转移支付体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减小财政教育投入差距的作用,部分转移支付甚至有减少财政教育投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邱崇明 《财贸经济》1994,(10):51-52
最近,王达同志在《经济研究》1994年第3期上发表了大作“重新认识财政范畴”(下简称“王文”),对如何认识财政本质提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和思考方法,值得我们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借鉴。但是,对该文的某些基本观点本人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以就教于王达同志。 一、财政是否“公共融资” 王文认为,财政的基本释义是“资金融通”,因此,Public Finance一词应译为“公共融资”或“公共金融”。王文还认为“西方学者把政府收支称为‘公共融资’。这是因为:收与支是财政活动的两个方面,收是筹集资金,支是运用资金;筹资用资构成完整的融资行为。”我们认为,王文这种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 首先,事物的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财政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和供给制度不合理.文章指出,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路径就是打破城乡财政二元结构,建立一元的公共财政体制,以使农村居民能够公平分享到对其具有重大意义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省公共医疗供给状况,利用我国1995-200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医疗的供给,但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倾向于以牺牲公共医疗供给为代价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即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医疗的激励不足.本文认为,在解决地方政府公共医疗供给问题时,分权财政体制本身并不是造成公共医疗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财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文章首先界定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其次说明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强调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建设中财政应发挥的重要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财政学科建设刍议:结合中国现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07,(12):28-33
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财政学科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在准确界定财政学学科属性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财政学教科书的演变对财政学学科属性进行了探讨.财政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现实的理论研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提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范银超 《商》2013,(19):388-388
随着我国公共教育的大力改革,义务教育体刺、学生收费制度及贫困学生的自主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对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现实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现行财政制度、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等方面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莉 《市场论坛》2016,(8):11-14
近年来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增大,但与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相比,财政保障仍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文化投入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量化规范的投入标准、社会性的筹资渠道以及多元绩效评估机制还未形成.要建立与浙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财政保障体系,应该确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责任、拓宽筹资渠道、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风险与财政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尚希 《财贸经济》1999,(10):18-21
一、目前我国的公共风险呈现扩大趋势财政天生就是承担公共风险的。在制度结构合理,尤其是市场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财政所承担的公共风险主要是限于市场不能达到的领域。而在我国经济转轨的现阶段,财政所承担的公共风险则是全方位的,且呈扩大的趋势。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是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按照政企分开的思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那么,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当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化解,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建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也不够彻底,这类风险还得靠财政承担。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靠负债经营,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不断强化公共管理、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财政支农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教育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新农村公共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等已成为强化公共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