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河南省济源市农村土地流转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化、工业化及产业化乡村。据统计,全市可流转耕地面积43万亩,截至2008年5月底,全市已流转土地5.2万亩,占可流转面积的12.1%。流转模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表现为有效流转状态、高效流转状态和无效流转状态.自然条件为一定,制约农地高效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地流转方式和农地流转机制.流转方式对流转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流转方式是否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农地经营者的个人潜能;流转机制对流转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流转机制是否能够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而要实现农地高效率流转,就应在流转方式上探讨农地的资本化流转;在流转机制上探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3.
姚圩镇地处渝水区东部,地域面积为辖区15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有7637户,其中农业户7051户,总人口29640人,其中农业人口28269人,劳动力16605人,耕地面积39646亩,其中旱地10042亩,种植业以粮,棉生产为主,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01元,已外出务工劳力8000余人,占总劳力的48.1%,已纪开展土地流转农户2804户,占农业户的39.8%,流转耕地面积1056.4亩,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51份,流转中有偿流转面积4242.5亩,占流转面积的36.8%,税费每亩每年60-80元之间,其余为无偿流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中山市土地流转的发展及特点分析,总结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土地流转现状据统计,到去年底,全县土地总流转面积10070亩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2.5%。由于受自然条件、人口、资源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县城城郊和中心镇(乡)的土地流转稍显活跃,边远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缓。从流转的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个体流转主要以农户之间私下协议的方式进行。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就近务工的人数增多,且多为青壮年劳力,导致一些农户一时无劳动力耕种土地,于是便就近协商,采取劳动力置换土地,或以实物包租的办法转移土地耕作。这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时间一般不长,多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各地在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围绕搞活土地流转、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土地流转数量增加,到今年6月底为止,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60万亩,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24%,比上年增加8万亩。二是土地流转效益好。全市土地流转补偿费达7259.7万元,平均每亩为155.5元,其中支付给流出土地农户的补偿费5775.1万元,占土地补偿费的79.6%,平均每亩补偿给农户123.7元。三是促进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全市经营2…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池县是四川一典型农业大县,农业人口101万人,承泡耕地面积72.6万亩,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2395万元,其中大农业占53%,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46元。由于人多地少、农业收入增长缓慢,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农村土地流转逐年增多。据调查统计,全县土地流转共3.8万户、7万亩,分别占总农户和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4%和9.6%,目前,土地流转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流转对象广泛、经营方式灵活、经营效益显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因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土地资源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配置不合理、甚至撂荒、分户经营难成规模,质次量小难成优势、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下等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岳池农业的新跨越奠定了基础。但是土地流转在实施中还存在机制不健全、利益连接纽带缺乏、监督管理工作滞后、纠纷较多、潜在隐患较大等问题。据调查,全县建立完善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制度的乡镇仅占35%,土地流转合同完善且鉴证的占总流转户的20%。调查中,发现有851户因流转合同不完善而发生纠纷,土地流转后出现新的丢荒和季节性丢荒的3136亩,占流转面积的4.4%。这些问题如不 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土地流转工作的健康运行,导致恶性循环。为此,笔建议,在土地流转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3.9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2%。为加快婺城区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婺城区现代农业发展,下一步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扶持、创新流转机制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经营的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学习效应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分散、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和农村金融体系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三个效应的发挥。因此,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优化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滕州市自2006年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的实践,市级筹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条件的镇街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村级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市、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了以土地流转市场为载体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交易机制,较好的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1.
农地大规模流转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地流转的大规模流转模式,是就流转的规模而言的。与农户之间以亩为单位流转不同的是,大规模流转动辄以百亩、千亩为单位。笔者迄今遇到的最大规模的流转项目甚至高达1.5万亩!这种流转模式出现得不多,但其受关注程度、影响与后果也是那种几亩地、几十亩地规模的流转所不能比拟的。为此,有必要对大规模流转模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的:“要在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鼓励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要求,最近我们就我市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一、现状与特点我市以“四荒”资源流转为特征的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出现了多形式、多层次、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调查统计,截止1996年8月底,全市耕池流转12.2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39%;山地流转15.67亩,占可开发山地的6.3%;水面流转7万余亩,…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其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即农民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职能错位,暗箱操作,以各种借口强行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反租倒包”;土地流转价格低,农民不能从中受益,租期过长;等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稳定的大事,当务之急是遵循“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确定农民地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公司化运作,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费和土地流转期限,以促进土地使用权依法、健康、有序、合理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4.
常伟 《农村经济》2015,(2):37-41
本文运用田野调研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农民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农民流转期限认知行为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联关系、流转期望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应考虑不同群体对于农地流转的诉求,并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对农地流转不宜期望过高,且应注意地域特征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系统阐述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新思路,以期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模式、面积、速度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目前的发展趋势,寻求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结果]2007~201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在稳步上升中,从2007的0.042亿hm~2增长到了2014的0.269亿hm~2,翻了6倍多。2007年约为424.8万hm~2,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截止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 686.7万hm~2,比2013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3年提高4.7个百分点。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逐年减小,从2007~2008年的0.031亿hm~2减少到2009~2010年的0.025亿hm~2;2011~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0~2011年的0.027亿hm~2增加到2013~2014年的0.042亿hm~2。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73.8%急速下降到25%;从2010年开始,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趋于稳定,保持在21%左右,上下浮动不大。[结论]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和进程逐渐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流转形式多样化并存协调发展。国内土地流转面积表现出渐趋增加的态势,年际增幅趋于稳定,规模运营表现出攀升趋势。由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形势的改善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得到推动和加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委的部分统计数据,对沈阳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流转率、流转去向以及各区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分析,并从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制定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扎扎实实发展当地经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沈阳市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一起林权流转纠纷为案例,对林权长期流转和活立木流转中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流转作为林地租赁合同和林木买卖合同的联立,属于一种新的合同形式,无法单纯适用租赁和买卖合同的规则;活立木流转作为一种短期流转方式,流转客体为林木所有权;流转到期后受采伐指标限制而无法采伐的情况,应当允许适当延期并合理确定林木归属。最后,根据林权流转中的法律风险分析,出让方规避风险的措施建议:第一,双方应合理确定流转费支付方式;第二,出让方应约定合同终止条件并及时行使权利;第三,出让方应谨慎办理林权转移登记。受让方规避风险的措施建议为:第一,受让方应在流转之前查清权利归属;第二,双方应提前约定政策风险负担。  相似文献   

18.
林权流转是林业产权确权后解决林地规模经营的必然举措。在林权流转中程序是保证林权流转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林权流转程序包含审批、备案、森林资源评估、林权证的发放和变更登记等多项内容。文章以若干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林权流转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分析审批的性质和效力,提出规范林权流转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现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市场体系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全还存在着诸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被侵犯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过程中尊重和维护承包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地位,保障承包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利益;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定价问题;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0.
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泛滥和国有新增建设用地短缺,促使政府允许以至鼓励公开流转。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公开流转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因而具有合理性。公开流转的基础工作薄弱、农村集体的隐性流转偏好和缺乏重新开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资金,构成公开流转的主要障碍。政府应该对症下药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公开流转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