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企业需要更佳的领导——表面上每个人也如此想——那么为什么工商业对如何教授领导能力的理解还停留在石器时代那种原始状态呢?管理学名著《第五条纪律》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森奇说:“我们知道如何投资于技术与机械,但我们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是失败的。”部分的问题在于当市场发展了,领导能力的定义却几乎仍停留在十三年  相似文献   

2.
50年前,那是一个非常惬意的时代,你可以在午餐时喝三杯马丁尼酒,可以在办公室里吸烟,美国的汽车公司得到了所有人的羡慕。每个人都想知道它们成功的秘密。它们怎么能每年都生产出光彩夺目的新型汽车?它们怎么能如此成功地管理这么多的人?它们又是怎么能让其顾客如此满意的呢?  相似文献   

3.
甘肃舟曲泥石流、四川泥石流接二连三的发生,牵动着全球华人的神经,大家都在为灾区祈祷、加油并奉献爱心. 祈祷的同时,我一直在反思,地球怎么了?为什么天气愈发极端?为什么自然灾害比比皆是?或许,我们可以用"天灾"来对此一一解释,但"天灾"与人类的活动有多少因果关系?我想,这是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尤其是对企业家来说,更应把此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4.
浩然 《新经济导刊》2011,(12):78-79
餐饮行业由来已久,想要创新非常困难,而心品印象却希望将创新进行到底印象中,美国人对吃从来不太讲究,反观中国,各大菜系名目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与之并不对称的是:美国有60余家餐饮上市企业,而中国只有五六家。"中国人对吃这么讲究,为什么才只有五六家企业能上市?"多年来,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童士豪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5.
韩进军 《经济世界》2002,(12):54-56
今天,我们都知道客户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客户至上的口号。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座右铭。但为什么许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呢?为什么许多产品消费者明明需要却不认可呢?原因就在于客户有偏好。我国企业界有一个几乎人人都熟悉的“市场分析法”,那就是动不动就说中国有12亿人,每个人只需买一次,一次1元,企业就可以销售12亿元。这种分析方法的毛病在于看到了需求但忘记了偏好。所谓偏好,就是客户比较喜欢甚至热中的情绪,而这是在普通的市场调查中很难发现和判断的,也是市场调查调查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  相似文献   

6.
莱维斯牌蓝色牛仔裤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其知名度在一些地区甚至超过万宝路香烟和耐克运动鞋,美国人还都记得那则著名的广告,画面上的自由女神像都倒了,可莱维斯牛仔裤还没有穿破,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自由女神像巍然屹立,倒是这家美国最出色的生产莱维斯牌牛仔裤的莱维斯特劳斯公司每况愈下,有关这家服装公司关闭北美一些工厂和裁减员工的消息时有传来,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路下滑,至今仍然没有任何起色。理想的幻灭莱维斯——这个美国最著名的名牌产品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美国《财富》杂志分…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者纷纷远渡重洋探讨和研究日本企业为什么能有这样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企业发展的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很多技术装备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高度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8.
卢俊卿 《经济月刊》2012,(5):170-171
从商近20年来,我考察过的国内外企业应该超过500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想过“规模”,想过“利润”,想过“技术”,想过“管理”,甚至还想过“中国驰名商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注定是一门“沉闷的科学”吗?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经济学文章越来越难读大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每个研究或学习者都不希望这样,但事实上每个人又都在努力将其推向如此境地。  相似文献   

10.
本地的一位专家在访问了美国26家工厂后相信,为使美国工厂本世纪90年代具有竞争力,美国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指出不仅是工业的结构,对它的观念首先应当改变。从我在哈佛休假后回到日本,这儿几乎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是美国的工厂、美国的生产技术如何与他们的日本同行竞争?哪些工厂是我最有兴趣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企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本文能紧密结合本单位在贯彻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际,就如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以几个典型的企业为例,提出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童连生 《经济师》2000,(2):37-38
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有一个颇为精辟的“源头论”:每个员工都是企业这条大河的源头,两万个员工就是两万个源头,若两万个员工都喷涌泉水,企业这条大河何愁不汹涌澎湃呢?这和美国人戈尔曼教授提出关于一个人在取得成功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命题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有志于新世纪事业成功的职业经济师,应当重视“以人为本”,从开发“情商”入手,扩展自己辉煌的事业舞台。一、“共患难”之情,能在职工心中树起丰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是什么样的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重要课题。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管理是“透过人来管…  相似文献   

13.
市场大潮汹涌澎湃,企业犹如海上行船,时时刻刻都要经受风浪的袭击。有的企业能挺立潮头,独领风骚;而有的企业却销声匿迹。为什么胜者常胜不衰,败者却风光不再?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无可置疑的是,只有低成本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因此,降低成本对企业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企业所特有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指导企业的方向,影响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决定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被企业中的大部分人或全部人掌握了,每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为共同目标发挥作用,可以形成合力从而对整个企业起到推动作用。下面本文从企业几个重要的经营理念的构建,来分析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自我营销与个人品牌打造"已经不再是企业、国家、公众人物与演艺明星的专利,个体的价值被认知比什么都重要。要想推动个人成功,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明星一样,建立起自己强有力的"个人品牌",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当今 ,每个企业似乎都不缺乏激励机制 ,但每个企业似乎都在这个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或缺陷。激励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内容型激励理论出发 ,集中讨论企业激励机制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及有关的绩效评估机制 ,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激励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纵横》2007,(12):12-12
尽管有很多著作、文章和研究报告都指出了美国现在职场中的四代人之间的差别,但这些结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也没有指出为什么这四代人之间到底存在这些区别。《消除代沟》(Retiring the Generation Gap)一书的作者Jennifer Deal在过去7年里,研究了3600名企业领导人后发现,职场上这四代人的人不存在代沟,因为他们工作中所需要的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反思我们的组织——分工论的功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长国 《经济师》1999,(4):106-107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某些组织中,多数人都在某个单位里供职。如果我们认真想一想我们所处的组织,会发现它们是何等相似。不管是制造企业、服务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大家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出其组织机构,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业务部、总务部等。特别是企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企业每年的新设户数呈递增趋势,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每个企业一直都在研究的课题,在商业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技术创新机制探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东林 《技术经济》2002,21(5):28-30
一、美国技术创新机制分析1、优胜劣汰机制。在市场制度的安排上 ,美国对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 ,社会给每个企业相同的竞争机会。在美国 ,产业进入与退出的壁垒非常低 ,单位或个人组建企业非常容易。如某一个人拥有一项适宜技术 ,就可筹集到资金建立企业。正因为进入产业容易 ,也就使得产业内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失败而关闭破产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制度安排上 ,允许和鼓励企业失败后重整旗鼓。如企业申请破产后 ,政府给一定的恢复期 ,给企业东山再起的最后机会 ,但不会给任何保护与帮助。2、风险投资机制。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是比较完善的 ,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