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存在一种复杂的联系机制,使货币政策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调控效果。文章评价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联系机制与成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同经济内外失衡密切相关。要有效遏制经济过热,并避免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覆辙,中国必须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外失衡的增长格局,以最小的代价向国际收支平衡的增长模式转型,由此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段平方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32-37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指出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和风险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11):44-55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如何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以及流动性过剩将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什么影响,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利用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程度,并发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祖国大陆与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实施了以低利率为特征的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发行增加。流动性的国际传导刻画了当前中心-外围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流动性过剩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引发未来的全面通货膨胀。一旦流动性过剩发生逆转,将会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傅冰 《特区经济》2007,(7):60-61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总需求结构性失衡和货币结构性失衡。就经济的总需求结构而言,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外需(净出口)拉动作用明显,而内需不足,呈现总需求长期结构性失衡。另外,货币流动性过剩更加剧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其中外部失衡表现为贸易盈余迅速上升,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相对于消费的过快增长。根据分析,笔者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上升,而长期必将存在一定幅度的下跌,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很难想象,一旦日前出炉的《中国流动性报告》形成政策主张,将会给中国过剩的流动性治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这篇来自中国最高智囊机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并未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推动了基础货币的快速增长,从而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对于开放经济,在内外经济失衡的情况下出现政策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根据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政策目标及政策措施实现本国经济平稳发展,实现本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中国目前出现内外经济均衡的政策困境,通过总结美国治理内外经济失衡的经验,对中国应对严重内外经济失衡,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农村正被过剩经济的阴影笼罩着,在过剩的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心理表现出了一系列复杂的特质,这些特质给农业结构高速,农业市场化进程,农村精神明建设和农村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具体的影响。要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民和农业问题,千万不能忽视社会心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华民 《沪港经济》2007,(3):11-11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导致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粗放式增长方式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前者表现为投资比重过大、消费不足,后者表现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从而给人民币带来巨大升值压力。为了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失衡问题,吴敬琏先生主张放弃曾经在东亚国家盛行的出口导向模式,以及西方国家工业化早期以投资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需求扩张措施拉动经济恢复到高增长状态,但笔者以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产品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不同。因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需求扩张无法有效化解因出口下降所导致的严重过剩。出口部门的严重过剩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扩张,使得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和增长粗放等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产生资产泡沫膨胀等风险。财政金融政策的结构化是当前政策的必然选择。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的结构化。把需求扩大、过剩化解与结构升级协同起来,在保增长的同时把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和动力激活起来。以加快实现中国经济的增长恢复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财经》2010,(7):118-118
近日,“世纪管理名家讲堂”针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下的政策新选择”这一核心议题做了深入的主题讲座。复旦大学华民教授从内到外对经济失衡的格局与原因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27-27
此次调整有三方面背景:第一、内外经济失衡,导致顺差过大,流动性不易控制;第二、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的比重失衡和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失衡;第三、内外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尽管中央政府此前已经出来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扭转出口和顺差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效果有限。我们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意料之中,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的必需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这次通货膨胀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下内外通胀因素不断叠加,从而激活了国内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并在偶发现象的诱导下迅速形成。它是通过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虚拟经济转换等介质传递到中国,再加上我国内部存在过度投资、过多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全民炒股形成的虚拟财富效应等原因,促进了物价连续上涨。解决我国通胀的具体措施是: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稳定利率阻止热钱流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协调货币的发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内外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是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急需控制总量,一方面是中国钢铁业的结构失衡急需“拉长短腿”。在坚持结构调整主线不动摇这一共识的前提下,如何做好上述“破”“立”文章,已成为国内钢铁工业走出“两难”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新的供求失衡与过剩经济形态,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梗阻。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不完全竞争因素,使国企的战略性调整面临着更为复杂和更具挑战性的竞争格局。因此,只有纠正国企行为误区,从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国企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张明 《环球财经》2010,(1):77-77
剔除购置税优惠政策导致的汽车消费,居民消费增速依然乏力;制造业与基础设施行业产能过剩加剧;沿海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继续膨胀;诸多行业折射出国进民退浪潮等,这一一切均说明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G20华盛顿会议提出的评估一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对2003~2012年中国总体及内外经济失衡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内部失衡相对偏高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总体失衡依然严重,但自2008年后中国外部失衡正逐步改善,并使总体失衡有所减轻。然而实证检验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外部失衡改善仍是一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被动调整,其主要来自刺激经济增长情况下中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国内金融深化程度提升、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及进出口增速减慢,中国需在防范外部失衡调整风险和增加实际利益基础上,以内部失衡治理为主,适当控制外部失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G20华盛顿会议提出的评估一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对2003~2012年中国总体及内外经济失衡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内部失衡相对偏高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总体失衡依然严重,但自2008年后中国外部失衡正逐步改善,并使总体失衡有所减轻。然而实证检验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外部失衡改善仍是一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被动调整,其主要来自刺激经济增长情况下中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国内金融深化程度提升、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及进出口增速减慢,中国需在防范外部失衡调整风险和增加实际利益基础上,以内部失衡治理为主,适当控制外部失衡。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忠泽 《改革》2007,(9):13-19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我国经济内外失衡源于其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选择。单一政策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而应该更多地倚重财政政策。鉴于财政扩张与货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根据我国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应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