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破解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而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两项重要目标.成都市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采取积极、切合实际的措施,较好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大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因此,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大城市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必须把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分属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种体制,长期以来制约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和谐。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打破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互相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相似文献   

4.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2011年以来,我们昆山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富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重点,  相似文献   

5.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维和推动力。用城乡一体化来推进城市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使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应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县、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6.
国土规划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国土规划以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为核心。新一轮国土规划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创新规划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不仅在宏观层面为决策层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化进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为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发展难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近年来江苏省坚持把统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全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重大战略。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重大政策、工作布局和主要措施,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塘沽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是塘沽区委、区政府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联系塘沽区处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实际,从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和拓展空间,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0.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城乡居民社会地位和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悬殊差距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农村经济总是的主要症结所在,也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逐步实施系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19日至22日,一个中型车队出现在成都市13县区的多处农村,那是参加“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的代表、来自四川全省各地州市和省属部门的主要领导,在考察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的情况,记者有幸被邀一同参观学习与研讨。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说,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性追求,成都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粗浅地完成了一篇“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突出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分割导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在这种大的宏观背景和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面前,城乡一体化问题日益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就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含义和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型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和遵循的原则及妥善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苏南正处于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无论是三农发展还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对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是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当前,在全省范围内要贯彻省委关于云南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六个结合”:“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二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1+5政策,集中为农民办实事,建立城乡帮促体系,加快郊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和农民市民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不懈努力,南京城乡二元结构已凸显新特征,呈现新对比,新的形势需要新的对策。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必须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年初,本人参加了在安徽行政学院举办的城乡一体化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本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现结合歙县实际,就城乡一体化发展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机制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探讨,本文指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并基于国内外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实践,探讨了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机制,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想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 ,即特大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不快 ,相当一部分郊县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如中小城市的周边地区 ,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更为明显。以南京为例 ,农村 5区 4县 (2 0 0 2年 5月农村区划调整为 5区 2县 )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7% ,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 41 .4% ;2 0 0 1年国内生产总值 3 56亿元 ,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 0 %左右 ;4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93 0 0元 ,而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2 61 0 0元 ,4县仅是城市的 3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848元 ,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 43 1 1元 ,两者相…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阜宁县根据省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要求和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目标,抢抓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沿海经济大开发和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战略机遇,加速工业化集聚、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加快全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进程水平快速提高,30年来平均以每年0.86%的城市化增长率推进,但城乡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素质差异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阻滞了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因而,寻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佳有效路径,成为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个30年中,长期以来束缚中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将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