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两市共有石化类上市公司30余家,包括采油类、炼油类、油品销售类、石化产品类和综合石化类等。2000年石化行业步入上升期,产品需求旺盛,价格强劲上扬,全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采油业,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利润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2.
日前,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与武汉化学工业区就共同建设中部地区石化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乙烯下游产品项目在武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100亿元在武汉化学工业区建设深圳化工产业园,在承接沿海化工产业转移、产业园投资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园区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化工区乙烯下游产业碳五和碳九两个产品链。  相似文献   

3.
王鹏 《化工管理》2012,(1):13-15
<正>2011年1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统令,对伊朗重要的石化产品行业实施制裁,同时扩大对伊朗油气行业的制裁。随后的几天内,英国、加拿大、法国也陆续加入到了制裁伊朗石化行业的行列当中。伊朗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产品出口国之一,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石化产品的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化产品及主要原料-原油的价格变化速度较快,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石化企业实际,运用优化方法,以原油加工量、产品收率为主要指标进行石化产品结构优化,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裂解碳五的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裂解碳五作为石脑油和其他重质裂解原料在蒸汽裂解制作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副产物,利用含量较多且价值较高的组成部分是间戊二烯、环戊二烯以及异戊二烯等,这三个组成部分占到裂解碳五分离的50%以上.这种双烯烃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分子结构,由于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对很多重要的、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进行合成,属于化工领域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本文主要针对裂解碳五传统的分离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反应精馏在裂解碳五分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亚洲石化是全球石化需求增长的火车头。目前,这一地区的乙烯产能已占到世界总产能的四分之一以上,石化产品总需求已达6750万吨/年。预计2006年的石化产品总需求量将达到8540万吨;乙烯衍生物净进口将从200;5年的420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1700万吨,乙烯的净进口将从160万吨增长到1100万吨。亚洲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产品消费区域,超过了美国和全欧洲,未来几年的增长将更加强劲。亚洲石化工业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但是,在发展过程也面临诸如石化企业平均规模小、石化工业过于分散、没有原料优势、需持续改进技术和提高经营效率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石化工业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面临的挑战,包括控制经营费用,重组并再造公司业务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全球战略,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和环保,加强利用信息技术等。对于亚洲石化公司来说,只有那些具有真正竞争优势和最有经营效率的公司才能获得明显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吉林石化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大型化学工业基地。目前,吉林石化正瞄准“千万吨炼油能力,百万吨乙烯规模,国家碳纤维研发生产中心,中国石油东北地区碳四、碳五资源集聚加工基地”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公司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从班组和家庭这两个企业和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单元抓起,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组创“五型”,即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家庭创“五好”,即爱心奉献,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世界石化产品消费恢复速度超过预期,上游供应一度难以跟上下游需求,加之受北美暴风雪等极端事件影响供应,世界石化产业链仍未得以有效理顺;石化产能新增规模再创新高;石化产品贸易仍受高成本所困;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的石化产品价格攀升至5年新高,但受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全年行业消费不如预期;石化行业仍处于扩张周期。2022年,面对地区冲突以及经济滞涨带来的市场波动和需求不足,预计石化产品消费复苏进程充满挑战,全球石化生产增添不确定性;扩能高潮步入尾声;全球石化行业亏损风险加剧,欧洲和亚洲的石化企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中国的石化产品需求将持续回暖,石化产品的产能全面跃居世界首位,石化行业将在“双控”等政策影响下进一步朝着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炼油板块弥补短板,化工板块做强长板,安全生产筑牢底板,扬子石化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成效显著。2017年1月,扬子石化丁二烯车间副主任周健飞带领团队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将碳四残液提质利用,提升了副产品含金量。去年以来,扬子石化推动实施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埃及国家石油部长说,埃及国有石油公司(EGPC)和其他投资商将出资90亿美元,用五年时间在埃及北海岸建造一个石油炼制和石化产品联合装置。  相似文献   

11.
辽阳石化25万吨/年PX工业生产装置,采用新型的国产碳八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后投料开车一次获得成功。分析结果显示:对二甲苯产品平衡浓度23.55%,收率为90%,乙苯转化率大于25%,碳八芳烃收率大于97.2%,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工业试验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崔小明 《中国石化》2009,(10):29-31
碳五馏分是石油化工炼油装置、催化裂化装置以及重质烃裂解装置裂解制乙烯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基本原料,通过它可生产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从而降低乙烯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在碳五馏分的综合利用中,最具有利用价值的是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其中的异戊二烯是主要的产品之一,在碳五馏分中含量占15%~25%,在合成橡胶、医药农药中间体的生产以及合成润滑油添加剂、橡胶硫化剂和催化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乙烯工业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裂解碳九资源的产量也不断增加。裂解碳九资源中含有丰富的双环戊二烯,目前多数裂解碳九资源的利用趋于精细化,大部分厂家利用解聚-精馏-二聚-精制的工艺技术将裂解碳九资源中的双环戊二烯提取出来。文章主要介绍了双环戊二烯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双环戊二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石化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从市场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好新的突破口,打好攻坚战。结合我国石化工业的实际,石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应集中力量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生油理论、油藏理论以及勘探开发理论上有所创新,在资源战略方面取得突破建国50年?..  相似文献   

15.
亚洲石化市场2004年空前高涨2005年预期将适度回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推动了石化产品的旺盛需求,世界石化市场继2003年下半年步入又一个景气周期后持续上扬,2004年达到空前高涨。受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驱动,亚洲市场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7、8月份出现“井喷”式跳升后,均创下历史新高,之后随原油价格回落,价格出现回调,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亚洲石化市场总体走势表现为前升后降,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6.
由于石化企业经营多元化程度高、产品种类多,产品生产成本分析已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难题之一.为此,针对石化产品成本项目、石化产品品种、石化产品种类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成本变动分析模型,分析各个成本构成因素变动对石化产品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以有助于石化企业准确分析产品生产成本,采取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石油及石油化工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石油需求下降,油价下跌,石化产品市场低迷。世界的石化产品贸易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兼并、联合、重组掀起热潮。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石化工业要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湾地区石化行业凭借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低廉的生产成本迅速崛起,将对我国石化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韩国是我国石化行业重要的贸易国,为转移其国内的金融风险,2009年对我国大量出口低价合成树脂产品,给我国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害。为了维护产业安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派代表参加的"中海、中韩石化产品磋商对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中国专利局正式受理专利申请以来,境内外在华申请专利的数量呈现出一种高速增长的趋势。但就石化领域而言,国内外在华申请专利数相差悬殊,这不仅显示出石化领域是国外企业专利战略的重点产业区,而且也表明我国石化企业与国际著名石化企业在科技实力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在专利战略上尚处于消极防御型阶段,国内石化专利缺乏能够在世界石化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基本型、核心型专利,缺乏专利技术体系的配套性与系列化。面对国外企业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我国石化企业应积极建立有效的专利工作体制,制定科学的专利战略,正确选择专利开发方向,大力普及专利基础知识,培养高素质的专利人才,在专利技术与整体技术竞争实力的有机结合上作文章。石化企业应利用有限的资金及资源,提高技术开发工作的产出投入比,有效增加企业技术储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开发技术市场上的拳头技术专利,占领市场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世界石化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开工率不断提高,市场价格攀升,表明世界石化工业逐步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至新高,主要石化产品价格2005年可能会比2004年略高或持平。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因原油价格持续居高延缓经济、抑制需求,从而导致石化行业上升周期提前结束,出现价格大幅回调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