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生较大的变化,使这种作用逐渐减弱,而对农村所产生各种负面作用逐渐显露出来。文章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接近2亿人,而人均耕地只有1.59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移已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新形势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敏  余维祥  曲政 《乡镇经济》2004,(6):19-20,28
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入题,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从而提出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加快的。本文阐述了城市化、工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的过程,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和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无序问题及其对策李秀忠,张福记一、当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无序问题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尽快的解决,不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  相似文献   

6.
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近8亿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笔者就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离土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探讨文/谷文晓离土进城,简而言之就是指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离开本乡、本土,弃地到县级城镇或中小城市从事二三产业,以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走过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离乡不离土”的路子。这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急需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情况下,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乡镇企业,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层级流动,使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等问题,使我国农村积压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平稳有效转移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数量太多、素质不高,如目前南宁市有89.7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后未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的农村青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南宁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2004年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8.4万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困难所在,结合我国入世后的现实国情,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信远 《山东经济》2004,20(6):167-169
从宏观角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必然性理论界已经有共识,但从微观角度,全面分析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因素,为宏观理论找到微观支撑的却很少。从效用角度,通过比较作为农民和作为市民的总效用差距,从微观上找到了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临界点,进而从宏观上可以通过加大市民与农民的总效用差距,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还从理论和实际具体分析了各种政策措施的效果,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在发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家政策选择不同,导致了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通过对中日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农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农民的发展出路,更好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加入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政府支持;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产业: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渠道姜绍华进入9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出路,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有关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已达1.7亿人,预测到2000年,我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趋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三大都市圈聚集。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体系发展模式探究和对大都市圈模式的分析,认为大都市圈模式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机契合。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合理建构我国大都市圈,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有机转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足解决“三农”问题的中间环节,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功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周日星 《浙江经济》2005,(12):38-40
解决“三农”问题的任何政策手段都要紧紧围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这个核心才能起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是一种有效的转移,即能够在非农产业得到就业安置。显然,发展县域经济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