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不等价交换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中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以及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业务的本质相似性,最后基于债务重组原理提出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与计量办法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以及对换出资产损益的确定需要运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和判断标准。本文主要探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改进,提高了准则的质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同时将对企业纳税(主要是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了损益。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以交换具有商业性质和公允价值可靠计量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正常情况下应遵循公允价值原则进行等价交换,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不等价交换的情况,此时的损益是如何进行处理的?怎样处理更适宜?本文拟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是指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指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换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相似文献
7.
企业之间的交易除了货币性交易外,还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把握好分别在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情形下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明确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影响了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的分析和举例进行说明,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即新准则突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1.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债务重组》准则的相似点(一)内在本质相通企业之所以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产重组,二是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而其中资产重组又是决策者考虑的核心因素。企业的决策者判定交换是必要的与有价值的。通过交换可以获得比付出资产更大的价值,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整合,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用。债务人之所以愿意债务重组,除了资金周转困难这一外显因素以外,可能还存在内在的考虑因素。从债务重组中的债权人来看,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也是资产,债务重组时债权人失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计量模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损益确认、会计报表附注中相关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对新旧会计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进行了比较论述,可以看出,新准则缩小了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惯例的差距,为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时,企业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通常可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计量基础。本文结合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和相关税收法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先后三次颁布及修订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本文结合国内研究现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皋身演变和对该准则研究方法(即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等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描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相比2001年修订后发布的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等价交换假设下进行多层、多角度的推导,对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相关涉税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的分析和举例进行说明,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即新准则突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8.
王蓓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0)
2006年,"商业实质"概念被引入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公允价值概念重新提及,此番修订反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经济实质,保证其资产、盈利状况的真实性。然而,新准则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论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主要内容与特色,其次针对新旧准则会计处理差异进行了对比,再次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盈余管理关系,对现有研究关键问题进行较系统阐述,提出了对准则进行实证检验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及交换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从中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资产入账价格的确定。该准则第3条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符合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涉及到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即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未同时满。足该准则第3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如果涉及到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即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根据上述规定,可总结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会计处理的步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