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为提高上市公司整体水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我国深圳创业板实行比主板市场更严格的退市制度,主要包括直接退市和陕速退市制度,并且上市公司退市后不要求进入三板市场。但从我国主板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存在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到位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建立。在创业板的直接退市和快速退市制度中,能...  相似文献   

2.
姜丽丽  马剑 《财会通讯》2014,(5):97-100
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2012年上交所发布了关于《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的通知,《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新退市规则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规则对ST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许多ST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压力,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ST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探讨在新退市规则下ST上市公司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在千呼万唤之下,随着《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出台,我国资本市场退市机制的雏形终于于2001年2月23日形成了,PT水仙、PT粤金曼的正式退市标志着我国退市机制的开始启动。在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证监会又先后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及《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会计信息监管的视角,对中英美上市公司退市规则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退市数量标准使上市公司容易产生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因而必须通过完善非数量标准加强会计信息监管,保证退市规则的有效性。针对我国现行退市规则存在的缺陷,本文从会计信息监管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2年退市新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上市公司触及退市红线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股市中的一些“大而不倒”公司也纷纷落马。本文通过对两家大型央企上市公司从起初同被退市风险警示到最终一家摘帽一家退市的分析,给ST公司提供如何应对退市风险的经验,同时为投资者投资ST股票提供建议。2014年4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首只央企“仙股(低于1元的股票)”,长航油运(600087)开盘以0.96元/股跌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会计信息监管的视角,对中英美上市公司退市规则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退市数量标准使上市公司容易产生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因而必须通过完善非数量标准加强会计信息监管,保证退市规则的有效性.针对我国现行退市规则存在的缺陷,本文从会计信息监管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制全面展开,公司不断上市的同时,也应时刻关注上市公司的退市情况。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于财务造假、违规操纵等扰乱资本市场秩序行为打压的力度,对不良上市公司坚持尽快退市。从2014年至2019年,虽然A股退市公司数量在逐步增加,但是上市公司数量仍远超退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中不乏经营状况恶劣面临退市的ST公司,凭借盈余管理在资本市场上欺骗广大投资者,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这类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将当年的业绩扭亏为盈,避免了连续亏损而退市,却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8.
吴虹雁  朱璇 《会计之友》2021,(12):125-132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9.
吴虹雁  朱璇 《会计之友》2021,(12):125-132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按照有效市场理论,一个比较完善的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是价格发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近10年来运作轨迹的观察与思考,不难发现上述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实现。本文分析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实行退市机制的必要性,并和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上市公司设计了一种退出模式。  相似文献   

11.
郭智  杨春鹏 《价值工程》2004,23(9):82-84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成熟市场是一致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特殊性,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我国退市机制具有特殊性和不完善性。退市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要借鉴成熟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但不能盲目超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A股市场历来重上市轻退市。几十年来退市公司中强制退市的占绝大多数,而主动退市的公司却寥寥无几。为探寻这一现象的深层次成因,本文以德阳二重集团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退市前的经营状况和制度背景的剖析,以及其后期战略计划的实施及重新成功上市全程的分析发现,持续经营亏损和陷入财务困境往往是诸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如果企业仍希望能重新上市,且该亏损与困境只有通过长期的战略性调整方能转变,那么战略性主动退市不仅可以掌握未来重新上市的主动权,还可以在兼顾多方利益的同时实现战略性转型。  相似文献   

13.
退市制度的完善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构建上市公司治理良好生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环节.与注册制相配套而发布的新退市制度,为公司提供了与"入口多元"相匹配的"出口畅通"机制.与原退市制度相比,这种"出口畅通"机制在倒逼资本市场存量优化、为退市提供简洁通道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触发退市标准上市公司的退市时间.上市公司应熟悉退市新规,用底线思维对待退市风险,用质量和效益为公司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郭智  杨春鹏 《价值工程》2004,23(12):82-84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成熟市场是一致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特殊性,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我国退市机制具有特殊性和不完善性.退市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要借鉴成熟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但不能盲目超前.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17日,证监会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制度"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导致一些处于连续亏损状态的上市公司濒临退市的边缘,"保壳"大战在2014年年末集中爆发。其中,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进而避免退市是ST公司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介绍ST制度的相关规则,回顾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与ST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文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揭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了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评分系统和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变化,并结合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变化,从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角度研究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应对策略,借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谢海洋 《会计之友》2013,(24):50-53
文章通过对东方银星案例的分析,充分展示一个不具备持续经营前提的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常财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退市监管,从而长期在证券市场生存,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市自开门营业18年来,退市制度仅在2001~2003年间被付诸行动,一批超级垃圾股在此期间集中退市,这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上市公司队伍,并极大地震慑住了狂炒垃圾股的过度投机行为。但之后的2004~2007年4年间几乎再无垃圾股退市。无论垃圾公司如何超级垃圾,它们总有办法坚决不退市。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市场自实施退市制度以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一直是决定上市公司是否退市的重要依据。但进入2003年之后,在对待ST生态是否退市的问题上,交易所反而开起了倒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否定意见进行了否定。这使投资非常困惑,审计权威将置于何处?  相似文献   

20.
<正>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与之配套,2014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并于2018年修订。然而截至2021年年底A股仅二重重装、上海普天和航天通信三家公司主动退市,主动退市率远低于国外资本市场。其中,上海普天是《退市意见》修订后第一家主动退市的企业,也是第一家直接提供现金选择权方式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