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持续三年的高快速增长,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进一步凸显。2006年煤炭业全年产量超过总需求0.8亿吨,2007年煤炭业产量将达到248亿吨,总需求量将达到238亿吨,两者相差1亿吨左右,产能连续过剩,令煤炭行业在2007年可能面临更大考验。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行业协会如何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3 年来,中国的钢年产量从3178 万吨发展到14300 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去年进口了1722 万吨钢材、818 万吨钢坯,是世界第一钢材、钢坯进口大国。“十五”规划到2005 年钢消费为1.6 亿吨,可是没想到2001 年就达到了1.65 亿吨。 然而,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结构并不合理,钢材产能过剩,板材 产能不足,特别是冷轧薄板、彩色镀层板、不锈钢板等高附加 值的板材生产能力不足,大量依靠进口,以至于在去年进口的 1722 万吨钢材中板材竟占87%,成为国外钢铁巨头争夺的一块 肥肉。 与此同时,根据入…  相似文献   

3.
糟糕的数据,让前几年"煤飞色舞"的企业黯然了许多。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煤炭产能已达40亿吨/年,而实际需求量至多35亿吨,每年均有5亿-7亿吨的过剩产能。2013上半年,中国煤炭全行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近50%,多数重点煤炭企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80%。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究》2010,(4):9-9
2009年,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产能仍在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背景,从产能过剩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呈现4个阶段性特征;长线材生产能力全面过剩,管材生产能力基本平衡,高端板材产品高度依赖进口;钢铁供给在6大地区的分布非常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产能过剩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要闻点评     
《中国新时代》2014,(6):28-29
钢铁业年内淘汰产能2,700万吨 第八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在76%以下,过剩产能在1.8-2.4亿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今年我国的预期目标是要淘汰落后钢铁能力2,700万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展望之后,认为中国钢铁行业有条件成为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并将进入兼并重组加速期。——刘世锦指出,就钢铁行业历史需求峰值来看,  相似文献   

7.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钢铁产业链在经过20余年的飞速发展之后.已经从一个整体相对稀缺的供应链转变成为一个整体相对过剩的供应链.在这个过剩的供应链中,一方面,焦炭产能、炼钢产能、许多型材的加工产能均出现过剩,而且资源浪费严重,吨钢能耗远大于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从钢铁产业链的流通环节看.因不同环节企业的地位不对等,造成部分环节形成通道瓶颈,制约了钢铁产业链中供应链通道的良性发展.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06,(3):23-24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今年钢铁工业将重点做好“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两方面的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专业化分工和合理配置资源.防止盲目扩张和盲目扩大产能。据了解.去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3亿吨.比上年增长24.56%。但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矛盾显现、钢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2006,(9):5
中国石油发展研究院体制改革处处长朱建军在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说,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不是短期问题.中国的石油供应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朱建军说,2000年,全国石油消费2.12亿吨,2005年增加到3.2亿吨,五年间石油消费净增1.0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2160多万吨,年递增速度达8.6%。当年国内原油产量1.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仍将达到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尴尬钢铁梦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2期一线《钢铁双雄:"非常"撞线》对宝钢和武钢来说,多年的梦想似乎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候兑现了。如今,中国钢铁产能已经达到9亿吨,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湛江市长因项目获批亲吻文件的照片曾在网上热传,另一篇《铁矿石无处可去》的文章也被热传。有人开玩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核心利润区"成了中国建材集团的一种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在产能过剩环境里依然稳定盈利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终结。按以往的发展路径,我们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已难以支持,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给行业和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但同时也蕴育着机会。中速增长并不是悲观的事,拿建材和水泥行业来说,我们的增长速度下来了,2013年预计中国水泥的销量约为23亿吨,只比去年多1亿吨,但全世界水泥总销量也就是40亿吨左右。但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2.
本次论坛的主题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初步统计,钢铁系统将有50万人分流安置。化解产能过剩是一场难打的硬仗,也是绕不过去的关口,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对冶金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课题,迫切需要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探索规律、提高水平,保持人心稳定、队伍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稳定,为钢铁行业去产能良好开局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莱钢在这方面探索、创造、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抓机制优化和科技进步,以及强化内部精细管理,胜利油田总耗能量由1997年的614万吨标煤降到2005年的484万吨标煤,降本增效12亿元;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1997年的6.36吨标煤降到2005年的5.60吨标煤,降低12%。这也标志着胜利油田由一个产能大户、耗能大户,成为今天的节能大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有报告称中国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较突出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而非全面过剩。因此,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应该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资源由产能过剩行业向产能不足行业的转移,而针对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施建淮教授表示,中国目前并不存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的,是制造业的某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而教育、医疗、交通、通讯和金融服务等产业产能不是尽量少用行政手段进行一刀切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10月1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过剩时代。国家发改委的产能过剩行业名单不断增长:光伏产能过剩、风电产能过剩、水泥产能过剩、钢铁产能过剩、重型机械产能过剩……与之形成悖论的是,中国却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短缺时代,企业缺少“诚信”,用户缺少“放心”,3·15成了企业每年的警戒日。用户每年的吐槽日。  相似文献   

16.
媒体观点     
《经营者》2006,(10):14-14
结构调整并非简单紧缩 4月24日,发改委公布了水泥、焦化和铁合金三个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水泥、焦化和铁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分别是:到2010年。水泥行业预期产量为12.5亿吨。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一倍至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至3500家;焦化行业要用3-5年时间彻底淘汰土焦和改良焦。2007年底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炉,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焦炭产能占总能力的80%以上。钢铁企业的焦炭产能占总产能的50%以上;到2010年,铁合金行业产能控制在1700万吨左右,比2005年减少25%,全面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电炉和100立方米以下铁合金高炉等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其典型特征是CPI涨幅不断创新高,但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货膨胀与产能过剩同时并存。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与发展方式的困境。因此,如何实现抑制通胀与消除产能过剩的双重目的,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国家各相关部门都在发出警告,中国局部过热,存在产能过剩之忧。而这些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似乎一直在此消彼长。上世纪80年代,是家电行业产能过剩;90年代,是纺织行业产能过剩;进入新世纪之后,又出现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电石、焦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现在汽车、钢铁也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还有电力、煤炭也可能存在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矛盾始终存在,在2008年“4万亿”经济计划的刺激下,产能过剩的矛盾在近年来更加突出。今年“两会”期间,时任“发改委”主任张平在记者会上表示,“化解产能过剩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钢2007年全球表观钢需求预计达到11.8亿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中国需求将达到4.13亿吨,同比增长10.4%,增长率将比2006年的14.4%放缓。与此同时,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同比增长8.7%,为连续第7年增长。到2008年全球钢产能过剩将增加35.6%,达到1.6亿吨;全球钢表观需求将增长20.8%,达到12.4亿吨。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向好,预计2007年粗钢产量4.6亿吨,比2006年增加45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产量(含重复材)5.05亿吨,增加50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进口基本稳定,钢材出口呈下降趋势;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维持高位区间运行,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仍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