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情对做科技公司也是一种非常需要的素质。激情不是瞬间的一个状态,而是一种文化。我倡导的激情管理模式是:首先,激励高层管理团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策略是建立透明管理制度,在公司业务、决策、人员提拔上都做到透明公开。其次,以人为本。我们不只是给你尊重,而是要把你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把你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可以做最喜欢的工作,可以学到东西,在这个位置上可以有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第三,制定具体措施促进团队合作。部门与部门的合作,员工与员工的合作,需要一个观念:我帮你就是希望你变得伟大。我在跟我的员工讲,你能让…  相似文献   

2.
久入职场者,不免有激情消失、创意不再、情绪低落、落落寡欢的状况出现,那时你是会抱怨如牛毛般吓跑你的朋友或者爱人,还是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其实新鲜感来自你对工作、生活的细微发现.  相似文献   

3.
激情.一个让人兴奋的词语.它代表着活力四射。不过在企业管理中,它却经常被忽视,许多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激情大盗”。除了公司组织架构的不合理外,单纯依靠物质激励也是员工缺乏足够工作激情的重要原因。当以往丰厚的待遇和福利因为企业不景气而纷纷消失后,员工的懈怠是自然而然的反应。领导者如何让自己的员工把激情释放出来?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很难的问题,但实际上,也许只需要领导者个细节上的变化,个观念上的改变,就能让员工和团队的激情发生明显的改善,从而取得突破和获得商业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企业标准化》2010,(12):14-15
1、跳一次槽如果你在本单位既不能得到加薪的机会,也没有升职的苗头,而且自己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对工作没有了激情。那就请跳槽吧,因为跳槽后,你去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新鲜感会刺激你认真工作,使你的工作状态得到调整。专家支招:在决定是  相似文献   

5.
他不曾被狮虎消灭,更不愿意被自己消灭。让员工发出心声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企业界流转:员工不上心工作了。再多的物质奖励与绩效考核,也唤不回员工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激情。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可是大多数人却渐渐成了复制品。经济高速发展,本来是激情奔放的结果,却酿成了集体梦游的苦果。中国企业人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反  相似文献   

6.
邓展 《新前程》2006,(5):48-51
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一点热情了? 你是不是发现,再干现在的工作在职业上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了? 你是不是现在已经是个明星员工了,在想后面的路怎么走? 你是不是在一个领域已经做了很久,希望到一个新的领域给自己一个挑战? 如果是这样,你可能需要转型了。或者从经理人转成创业者;或者从业务部门转到非业务部门;或者从非业务部门转到业务部门;或者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或者从专家转做管理者;或者从明星员工转做管理者。总之,一份新的工作或一个新的岗位会重新燃起你对工作的激情,让你的职业前景豁然开朗,给你一个更广阔的发挥才干的舞台。 但是,你知道转型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到一个你很陌生的领域去冒险。意味着,你要吃更多的苦;你必须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你要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包括你不喜欢的人;你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有可能你会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7.
刚刚获得一份工作或者接手一项新任务时,人们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干劲十足。然而,当新鲜感不再,工作驾轻就熟,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些许困难,激情便一点一点消失。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11,(6):22-25
早就受够了车里的一成不变?改装音响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让耳朵有愉悦的享受.也能满足你保持新鲜感的小需求。只是身为门外汉的自己无论是对音响.还是对改装.都知之甚少.生怕改装不成反成毁车?别担心,现在就为你揭秘音响改装的要领.还有专业人士老周变招.不信你的耳朵听不到听觉盛宴。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天窗。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眼睛传递的是经理们和下属们心有默契的语言。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说的:“眼睛的语言。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像海一般深沉.碧空一般清澈,黎明的黄昏。光明与阴影,都在这里自由嬉戏.”一个富于激情的老板。不仅仅是在员工大会上可以慷慨激昂。更重要的是他的目光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老板的注视. 友好交往.运用宁和、亲切的目光语言。既不目光闪闪显得激情过度而近乎做作,又不目光呆滞.显得是出于应酬敷衍。让人感觉不到与你交流的生气.“那目光有如在黑暗的空…  相似文献   

10.
首先,鼓励员工可以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离不开鼓励,鼓励就是给员工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员工每天的工作、生活中,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会激发员工的上进心,甚至会改变一个员工对工作乃至对人生的态度。在鼓励的作用下,员工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第二,鼓励还可以唤起员工乐于工作的激情。管理者的鼓励就像一缕春风,滋润着员工的心田,又像一架桥梁,拉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岂有不爱工作、不愿工作之理?第三,鼓励员工可…  相似文献   

11.
老板箴言     
《企业家信息》2012,(11):128-128
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吃饭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想做不好都不可能。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这事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这时成功就是必然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11,(6):133-133
很多人面临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应对方式。然而,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也是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诀。1.反思自己的处境,认识自己目前的应对措施和后果。你可以问自己是否能够对目前困扰你的事情说“不”,如果不能,那么你正在采取的消极应对策略,如拖延、敷衍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后果是你可以或愿意承受的吗?  相似文献   

13.
成渝 《中外管理》2008,(4):112-113
内部营销的任务,就是让员工热爱公司的品牌,然后再去说服客户热爱这个品牌。难道员工不会主动热爱自己的公司和品牌吗?坦率地说,不会,因为有些人工作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所以,虽然企业可以接受这样平庸的绩效,但肯定是不提倡的。相反,如果员工满怀工作激情,他身边的同事很容易就能感觉到他热爱自己的公司,而客户也会受到影响。虽然并不是所有员工都有机会直接与客户接触,但是每个员工都可以为品牌的传递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你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做事严谨仔细,和同事相处融洽。你善于分析,而且有很强的团队作业能力,总的来说,你是一个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但是显然,你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你不够积极,做事也不果断,给自己定的标准也不够高。你的创造能力显然不如刚开始接受工作时那么强——你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这是大科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一位员工的评价。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工作上的疲软期,做事例行公事,办事效率低下,工作上缺乏目标与积极进取的动力。企业应如何培养员工持续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5.
后天更美好     
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多关注员工,因为他们是有家庭有梦想的人。他们不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还带着他们的梦想并与你共同分享。团队是你带领企业商战的基础,但是外部竞争仍会残酷.你需要通过更为开放的思维.带领团队去寻找企业在这个商业世界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骏 《新前程》2009,(2):74-75
身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却说他的人生没有奇遇,也不曾走过任何捷径."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 当年,我进入微软时,只是一个写源代码编软件的普通工程师.看到和微软其他员工的差距,我没有放弃.我只能认为自己在公司排名倒数第一,事实上我也就是倒数第一.如何脱颖而出?我告诉自己只有勤奋这一条路.  相似文献   

17.
张金典 《人力资源》2005,(11):26-27
最近,公务员考试成了街谈巷议的焦点.公务员也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但很多人不知道.在选择公务员的职位类别时要注意与自己的性格相匹配.否则即使你成了公务员.工作起来也会很别扭.甚至痛苦。此外.选定了某一个公务员的职位.也不意味着永远不变.那么,什么时候变最好呢?  相似文献   

18.
黄彤彤 《公司》2004,(5):5-5
《汇特云天.重拾团队激情》一文中所述的费森迅自认是个和气、公平、爱员工的老板.但是.如果他不能点燃员工的工作激情,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他就算不上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看了3位专家的建议后.我也想给汇特云天支点招:  相似文献   

19.
听一个走南闯北的人说,出差到大城市,办完公务之后,总要看看古迹、博物馆,对市容却是兴趣不大,特别是进了商厦,你绝对分不出自己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广州。倒是些中小城市有些耐看的地方,只是这些有特色的东西也在消失。这位走南闯北人担心着: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一个不珍惜爱护自己历史的城市,还对世界有吸引力吗?世界还会敬重你吗?  相似文献   

20.
从新兵到精兵最后到老兵,职场人循环其中.同时,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已让不少职场人的冲劲、热情渐渐消失殆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症状,“防老”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避免的战略话题.除了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外,组织还要提供独特的方法重燃员工激情,为员工带来新鲜感,唤醒其能量和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