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法律上的证监会是个监督机构,而现实中的证监会的主要职能不是在监管市场,而是在发展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市场,政府常设的代理人就是中国证监会,它有很大的责任来发展资本市场,即有多少上市公司、能筹集多少资金、能设立多少家基金管理公司、能设立多少家证券公司,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都是证监会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对冲基金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对冲基金格外受到各国的关注。近几年来,对冲基金表现出了新的特点,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冲基金必然要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近期看,对冲基金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从长远看,对冲基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是迟早的事情。而对冲基金的运作模式,将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尔街正在迎来历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案。在美国证监会和联邦调查局长达7年的侦查之后,今年7月,美国司法局终于剑指对冲基金大佬SAC资本,(SAC Capital Advisors,或译赛克资本)指控其犯下五项诈骗罪。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监管者以内幕交易罪名一共起诉过80  相似文献   

4.
换个角度对待外汇储备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炳才 《中国金融》2007,(21):50-50
外汇储备越多,我国拥有的双重金融资产就越多,国际竞争能力就越强 各国拥有美元,意味着美国是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他国家需要拿资源、产品等去获得一纸符号,拥有的这些符号越多,给美国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从国际金融来说,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在境外发行货币,导致世界各国大量持有美元外汇储备,并且这些储备又不得不回到美国资本市场。通过资本项目的顺差,美国平衡了国际收支。美元的过量境外发行以及各国出于各种目的和需要对外汇储备的持有,不仅造成全球的美元流动性过剩,也导致相关国家本币流动性过度扩张乃至过剩(因为外汇需要结汇为本币)。  相似文献   

5.
《浙江金融》2006,(10):1-1
经过不懈地努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措施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一向注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市场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1992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厂面向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投资者的B股市场,1993年中国境内企业首次向境外发行F股和境外上市。1995年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成立:此后,又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股票、近年来.我国在资本市场的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长期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对外开放上更是加快了进度,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主要途径 境外投资。按照国际惯例,这种专门用于投资收益目的的社保基金,应该被认定为“投资基金”,这种基金应该离开本国的资本市场,专门为国际资本市场设计。若投资国内,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难免会有来自政府的干预,对国内资本市场制度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会产生监管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刘海涛  胡梅 《中国外汇》2013,(19):50-53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被指财务造假后该如何应对?通过律师和审计师等专业人士的协助,启动内部调查乃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措施。自2010年年末以来,多家以借壳上市方式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而被停牌、摘牌或退市。这些公司还被控违反美国证券法,接连受到美国行政和司法部门的调查,同时还遭到了一些专门代理证券集团诉讼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集团诉讼。目前,这一波风暴并未减弱,且  相似文献   

8.
境外资本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境外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冲击.其进入方式有境外非居民机构和个人直接购买境内房地产、直接在中国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房地产、以外债方式进入房地产行业以及为中小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融资等.本文分析了境外资本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7年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指出,新三板既要发挥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新三板苗圃功能意在鼓励优质企业不断成长,为资本市场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资产,其中新三板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购是实现苗圃功能的渠道之一。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呈现出何种发展状态?具有何种特点?上市公司与新三板公司双方的并购动因何在?本文通过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具体案例分析并购成功的概率、影响因素及并购可能的前景与风险。  相似文献   

10.
名人金融     
《中国金融家》2011,(9):159-160
被誉为美国对冲基金精英少帅的巴里·罗森斯坦恩(Barry Rosenstein)是采取股东“积极投资主义”策略对冲基金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于2001年创建的Jana基金(Jana Partners LLC.)也成为美国高手林立的资本市场中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丑闻,中国资本市场上也相继出现了“郑百文”、“猴王”、“德隆”等严重的财务舞弊案。剖析上述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财务控侧体系不同程度的失效是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所谓次级债,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通俗而言就是把一部分资信稍差的贷款人申请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打包成不同等级的债券卖给投资者。近期,美国次级房贷不良率大幅上升,一批房地产贷款公司和对冲基金相继倒闭,恐慌波及全球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入WTO后的5年过渡期里,我国证券行业全面履行了对外开放相关承诺,并在某些领域超出了承诺范围,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积极推动建立中外合资证券经营机构,批准设立了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7家合资证券公司:二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情况下,试行实施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QFII的家数与投资额度不断上升,现已成为仅次于基金公司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三是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外资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并购,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四是强化了与境外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国际证监会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成为国际证监会组织的主席执行委员国;五是落实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加强区域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合作发展,在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证券交易所开办分支机构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所有这些,对于一个还处于“新兴+转轨”阶段的年轻市场而言,可以说是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4.
对冲基金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冲击及其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几次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起到了导火索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以后,对冲基金广为人们所知,并几乎成了金融动荡的代名词。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不断向新兴市场国家扩展。目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经结束,资本账户开放正逐步推进,对冲基金跃跃欲试。在此大背景下,进一步认识对冲基金的特点,积极应对未来对冲基金的挑战,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阳晓霞 《中国金融家》2012,(10):123-124
近期,境外机构投资者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大红人”。记者了解到,国庆前夕,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及部分中介机构曾分别组团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欧洲和中东,针对境外大型养老金和主权基金,举行了境外QFII推介活动。当然,海外路演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良好反应,他们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对A股市场投资需求强烈,申请投资额度积极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6.
赵汕 《中国外资》2010,(8):64-66
美国金融危机后,华尔街接连爆发麦道夫诈骗案、拉贾拉特南内幕交易案等对冲基金违法交易大案,案件影响面之广,涉案金额之大,成为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的金融诈骗案与内幕交易案。对冲基金是极易发生违规交易的金融工具。论文结合美国对冲基金相关案例,分析了对冲基金违规交易常用的操纵手段即给予我们的警示作用,以期为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一、对冲基金探源 对冲基金在美国有很长的历史。最早记录在案的对冲基金名为 AR Jones,发行于1949年,至今仍活跃在金融市场上。 当这种基金在美国首次出现的时候,因为被准予做空头交易,从而具备了套期保值,控制风险的能力,“对冲基金”即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8.
美国资本市场人多鬼多,集中火力狠批中国公司有失公允。美国上市公司造假的也不少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批评中国境外上市企业的声音不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中国企业的小辫子不放,在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死缠烂打,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思。美国一些幸灾乐祸的人甚至声称:  相似文献   

19.
李伏安 《中国外汇》2008,(12):32-33
随着中国证监会与美国证监会交换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信函,可以说,对于银行系QDII来说,世界上各大证券市场的大门正在打开,进军全球资本市场的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在这一阶段适时地完善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国整体金融市场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冲基金的发展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减少了市场的低效率,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途径和高额回报。但有时候,对冲基金的过度投机也被认为对金体系产生了威胁。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对冲基金元年,如何发展对冲基金,并最大限度发挥其对金融市场的正面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金融制度不够完善,衍生品市场不够成熟,在鼓励发展对冲基金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做好应有的风险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