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服务组织间知识交流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运开 《消费导刊》2010,(3):44-46,80
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生产者提供的服务业,对促进其他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增长至关重要,是经济系统的黏合剂,集群化发展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及其集群的基础上,比较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异同,分析了基于接收方的集群知识交流过程与模式,从知识交流结果的视角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知识交流效果的评价维度:交流数量、交流质量和交流范围。  相似文献   

2.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据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道路来看,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制造业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皆需要生产性服务与其配套。在我国“长三角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其它经济区域,其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梯度。但是,我国各地区与产业集群带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却不够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不够高,现本文就江苏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现状予以展开细述。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随着我国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难以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为例,探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随着我国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难以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以保障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随着我国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难以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以保障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是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保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随着我国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集团化程度低,规模小,对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拉动力不够,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技术研发的市场化程度低,中介咨询服务业国际化程度低,职业教育为制造业输送劳动力的能力不够。文章提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打造江苏沿江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关键,应放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管制,开放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江苏现代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积极利用政策,重组和扶持江苏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上规模;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春 《江苏商论》2005,(12):87-8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不断外移,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经贸活动。近年来,与制造业高度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规模不断壮大;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服务外包化;服务模块化;以及服务集群化等。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技术创新的趋势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剖析其特点,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形成内部产学研集群效应,与高校联姻,改变营销方式等对策,以实现全球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升级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商》2016,(5)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派生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一理论,试图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本文首先定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关联的理论基础,然后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急需专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11.
张杰藐 《商》2012,(16):156-157
从整个国家层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集群的效应非常明显。从区域层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也日益加强。宿迁地处长三角边缘,由于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并对周边城市群中制造业经济发展形成巨大拉动作用。发展宿迁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宿迁市借助长三角的集群优势,为大城市群提供配套服务,快速提升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密切的产业,其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江苏省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为物流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江苏省众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对该省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是可寻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新疆2007年、2012年投入产出流量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得出:新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较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弱。最后,从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进程、鼓励制造业企业逐步剥离服务、发展壮大关联度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通过计算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需求情况及产业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需求感应程度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感应程度整体差别不大,但产业结构内部差异较大。本文从加快中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重视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5-2010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属于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为显著,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金融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江苏省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仍然有较强的关联度.江苏省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占辽宁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者互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在于辽宁雄厚的制造业优势拉动了金融、技术、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东三省的金融中心地位及众多港口城市的物流便利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不利条件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成长期,无法满足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促进两个产业协同发展,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完善金融和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对接。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龙  李文国 《中国市场》2012,(33):70-74
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