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9年波兰实施激进的"休克疗法"至今,波兰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政治、经济社会转轨.在十几年的转轨进程中,在历经经济增长大幅下降、恢复、快速增长和增长放缓后,波兰的经济无论从经济增长质量,还是经济结构的角度都取得了宝贵的成就.本文从1989年波兰的银行业改革开始,客观、简要地概述了波兰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和现状.希望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能有所借鉴. 一、1989年--1992年波兰银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2012年到2014年中国GDP增速放缓,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阶段出现根本性转变。GDP高速增长的经济周期红利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我国的经济步入"新常态",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也必将形成银行业"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2-2005年西安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西安银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而西安银行业发展规模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从长期看西安银行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将有助于短期内西安经济增长的加快,短期内西安经济增长对于后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先行启动,而民营银行的发展依然运作迟缓,本文意在唤起相关部门的紧迫感,正视内资银行改革的滞后,在建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应加快民营银行发展的步伐,以银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以应对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运用现代计量分析工具——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对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银行业发展效率,而非银行业发展规模是西安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另外,就西安市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方差来说,银行业发展效率的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银行业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运用现代计量分析工具——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对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银行业发展效率,而非银行业发展规模是西安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另外,就西安市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方差来说,银行业发展效率的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银行业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竞争结构不仅主要存在着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控制了银行业竞争结构、金融深化、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等差异后,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符合条件收敛假说,表明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增加对加快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后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缩小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度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发现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虽然我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过去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但是劳动力投入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产出存在规模递减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发现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虽然我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过去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但是劳动力投入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产出存在规模递减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步伐更趋稳健,规模扩张有所趋缓.2005年4月末,巴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224.89亿元,同比增长6.06%;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74.16亿元,同比增长5.21%.同期,巴州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68.92亿元,同比增长5.36%;各项贷款余额94.7亿元,同比下降10.03%,信贷增长明显放缓;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为56.06%,同比下降8.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随之步入下行调整期。但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银行业发展既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面临新的机遇和市场机会。本文通过对2008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回顾,分析2009年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市场机遇,为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分别将企业部门、居民部门、金融部门和公共部门作为风险源头考察风险在各部门间的传导路径和机制,并探讨了外部风险冲击对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关联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9年12月2016年9月湖南省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部门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企业部门利润和银行资产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部门的利润减少会引起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公共部门收入的下降会迫使居民减少消费支出;而公共部门收入的相关决策更多地表现为外生性,财政收入的调节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和弹性.进而提出建议: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来防止居民和企业部门过度投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利润增长,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来降低金融部门风险,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井降低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9个省(市、区)1997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就公共资本对私人部门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到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的外溢性,中国公共资本对私人部门的经济增长仍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证实了中国公共资本对私人经济的“挤入效应”,也说明中国经济不存在“国进民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与VEC模型,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和短期的动态关系,以及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虽然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在长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银行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扩大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引言: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近年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西北地区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以极大支持,并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银行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究竟为多少,究竟应如何对这种拉动与贡献进行具体测度和评价?显然,由于目前对经济增长拉动和贡献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人们还无法对上述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十几年来穷人的处境却开始恶化。如果没有公平的宪政秩序,就不可能创建符合穷人利益的制度与公共政策,进而就不可能使穷人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作为制度与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支出对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二元结构下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支出比例与穷人向现代部门的迁移能力与密切相关。当穷人向现代部门的迁移能力较强时,可以通过不断减少对农村的支出比例,增加对城市的支出比例来促进穷人的收入增长;当穷人向现代部门的迁移能力不足时,要使经济增长有利于穷人,必须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支出比例来。  相似文献   

17.
《西部金融》2012,(2):13-17,85
展望2012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会继续动荡,国内经济增长有所减速,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仍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存款增长仍然是银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应新监管标准的要求确保资本充足、继续提高拨备率仍然是商业银行的现实任务。2012年银行业息差基本会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微幅上升,但资产质量不会显著恶化,有望实现平稳运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有文献的实证研究结论出发,指出地区金融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地区金融业,特别是地区银行业的发展有赖于对银行业的管制放松和管制政策中所体现的产权保护和鼓励竞争等国家制度涵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来说,200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投资规模过大、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包括控制信贷投放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紧锣密鼓,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银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熊鹭 《西部金融》2013,(11):14-17
本文对16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连续八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银行呈现所得税增长与资产规模增长基本同步、净利息收入税负高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所得税已成为样本银行缴纳的最主要税种三个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现行银行业流转税制要素设置的四个方面问题,并比较银行业“营改增”三种路径对银行业税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