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句话新闻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育种基地的育种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终于在我国首次培育成功彩色小麦。据专家介绍,这些黑色、绿色、咖啡色等彩色小麦不仅能吃,而且还有保健作用。小麦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我国粮食总量的25%。在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的带领下,科研小组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方法,终于育出了黑色、紫色及绿色等多色小麦,其中绿色小麦在全世界也较罕见。  相似文献   

2.
啤酒也绿色     
英国一啤酒酿造商与大学专家联手推出的号称“英国第一”的“绿色啤酒”已于日前面世。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种略带苦味的“东方绿啤”由当地产大麦制成,这种大麦的抗蚜虫特性大大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此外,由于减少了交通运输环节,每瓶啤酒的制造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育种基地的育种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终于在我国首次培育出了彩色小麦。据专家介绍,这些黑色、绿色、咖啡色等彩色小麦不仅好吃,而且还有保健作用。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我国粮食总量的25%。作为我国小麦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省南阳市,在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的带领下,科研小组经过10多年的艰辛努力,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文”三结合育种方法,终于在200多亩农田里长出了黑色、紫色、绿色、咖啡色、蓝色等五颜六色的小麦,其中新培育出来的绿色小麦在全世界较为罕见。这…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第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参观高新技术展厅时曾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研在超级稻研究推广、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和产业化、动物疫病控制技术和疫苗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进展。尤其是今年以来,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部相继开展的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成为2005年科技兴农的“亮点”,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科学时报讯一项旨在抑制成熟小麦在连续阴雨天发芽的小麦转基因技术,日前在河南农业大学进行了中试,利用该项技术培育的转基因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系也同时在河南省进行中试。专家认为,小麦抗穗发芽技术的研制成功及其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11,(4):13-13
我国863课题——“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小麦分子与细胞品种创制”,针对小麦产量提高速度慢、品种抗病性频繁丧失、新技术应用慢的弊端,以品质和抗病为主,兼顾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开发经济实用的分子标记,优化完善小麦玉米诱导单倍体技术,利用分子标记聚合目标基因,建立小麦分子育种和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09,(10):24-24
三系抗虫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产、多抗型转基因棉花品种,三系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抗虫棉能够比常规棉增产25%以上,在制种成本上比人工去雄杂交减少约50%,制种产量增加约20%。三系抗虫棉是棉花育种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有限的耕地上稳步发展棉花产业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保证棉花总产基本稳定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将快速推进三系抗虫棉的育种和大规模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科技纵横     
“中棉所47”通过审定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获重大突破国家"863"计划抗虫棉育种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47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了解到,中棉所47具有高产、稳  相似文献   

9.
美国孟山都公司正式申请转基因小麦商业化2002年初,美国孟山都公司宣布将于2005年将其培育的名为“RoundupReady”的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小麦投放市场。该公司声称,“RoundupReady”转基因小麦具有与“RoundupReady”转基因大豆相同的抗除草剂的基因,可给种植者带来诸多方便。例如可以抗多种除草剂、增强作物安全性、提高单产、简化田间管理、改进土质、净化粮食、方便作物轮种等。美国孟山都公司已经于2002年末正式向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的相关部门提出审批申请,并且计划于2003年向其他主要小麦进口国家或地区提出审批申请。目前,美国和加拿…  相似文献   

10.
天然含硒优质黑紫小麦,是我国科研最新推出的高科技品系资源。采用常规育种、染色体工程与分子标记相结合,通过基因移置,目前在山东菏泽市培育成高营养食药兼用型硬质黑小麦——“紫晶一号”。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今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部分地区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局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经济》2009,(3):13-13
我国北方罕见的旱情让抗旱作物价值日益凸现,跨国农业巨头美国孟山都公司日前宣布开发4年之久的抗旱玉米很快将投入市场。国内玉米育种专家陈刚表示:“孟山都研发的是含有抗旱基因的转基因玉米,我国也在研究.但是还没有成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药年产量及使用量迅速增长,至1995年年产量已达26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尽管我国从1996年已开始实施减少农药使用量的计划,但近几年年产量仍维持在26万吨,用药量还在增加。随着使用量的增加,突出的问题是滥用农药十分严重,尤其在使用农药多的地区更为突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滥用农药主要表现:1不能对症下药,不能选择正确的用药品种,错用品种甚至是错用种类,如杀虫剂当杀菌剂用。2使用对人畜不安全的药剂,如剧毒农药叶面喷施,用甲基异柳磷防治小麦蚜虫,用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枸杞…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所进行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YS型小麦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创立及遗传特性研究”,于7日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工程院院士刘大钧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所创立的YS型温敏不育系为杂交小麦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麦“8901”品种,曾经被评为我国优质小麦中的知名品牌,质量与进口优质小麦相媲美。这种小麦在我国的河北省、河南省大面积种植。从“8901”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三年情况来看,各面粉加工企业普遍反映其品质优良,是加工高档面粉的最好优质国产麦。国家粮油质量检测中心2001年调查显示,“8901”小麦品质在全国最优,其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外优质小麦标准。2002年5月,在全国优质小麦产销衔接会上,与会专家对国内外优质小麦进行了一次评比,结果美国产的“美麦一号”获第一名,“8901”以低于前者1分的…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0,(8):21-21
据报道,2010年5月,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优质超高产小麦研发中心在河南中普麦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优质超高产小麦研发中心成立后,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保护和利用河南中普麦业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的1.5万份种质资源,深入研究小麦“太、核、化、生”综合应用育种技术,研发优质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做好示范、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YS 型小麦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创立及遗传特性研究”,日前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在杂交小麦育种过程中,雄性不育三系方法育种存在成本高、保纯难;化学杀雄剂在杂交小麦育种中存在成本高、喷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学家在杂交小麦育种研究领域又获重要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的国家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YS型小麦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创立及遗传特性研究”成果日前在陕西杨凌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刘大钧院士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所创立的YS型温敏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育性转换临界温度高,适应我国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利用过去主要集中在雄性不育三系体系研究利用和  相似文献   

19.
国家863计划“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日前已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和任务,并完成总结验收。专项投入经费总额1.4亿元,主要开展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油菜、薯类、花生和蔬菜等农作物现代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新品种繁育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研究实施4年来,在5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①超级稻育种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继续保持国际领先;②小麦高产优质与杂优化育种进展迅速,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由江苏省太仓市农林局棉花育种中心主持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太仓502”顺利通过了新品种审定,正式定名为“苏抗棉1号”,成为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唯一一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