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TO成立后反倾销之新趋势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WTO成立,传统贸易壁垒逐渐失去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反倾销以其有效性和合法性成为各国频繁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本文考察1995-2006年全球反倾销数据,分别针对总体趋势,国别差异和所涉及行业,分析全球反倾销的新趋势与特点,并特别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不同。此外针对东亚和中国所遭受异乎寻常的反倾销力度进行重点关注,指出反倾销在"公平贸易"旗号下所被掩饰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言论     
《中国对外贸易》2009,(12):10-10
“全球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1月7日表示,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特别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在增加。”姚坚说。  相似文献   

3.
一、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情况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发展,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随之不断提高,到199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跃升到世界第9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商品也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乃至某些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之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4.
金永军 《国际市场》2001,(12):46-47
反倾销法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事实.特别是随着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关税逐步减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西方发达国家滥用受WTO认同的反倾销这一非关税壁垒措施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是对别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和欧共体,如仅在1999年1月至1999年11月不到一年时间,欧盟就发动了12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在1998年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为2起,而仅在1999年就对中国发动了8起的反倾销调查.然而,据WTO最新统计,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绝对胜诉率(无税结案)只有35.7%.不可否认,这与中国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企业不积极应诉、出口秩序混乱等有一定的联系,但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强烈的欧美反倾销条例也是造成中国应诉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就以欧美反倾销法及实践为基础,探讨欧美国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外贸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达10%以上,进出口总额达1万4千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据相关部门预测, 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1万7千亿美元)。其中我国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外贸进出口增幅达25%以上,但在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其中以反倾销摩擦最为凸显。2006年初WTO公布了2005年反倾销案统计报告,其显示当年中国仍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为频繁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之一,但是反倾销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偏离其最初目的,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不断借“反倾销”的名义,施行贸易保护主义。而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针对中国产品。据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544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502起.保障措施调查42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我国约16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仅2001年,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比2000年增加55%;其中反倾销55起,保障措施12起,同比分别增长41%和200%,涉案金额合计近11.4亿美元,创历年最高。  相似文献   

8.
案件说明 美国诉墨西哥牛肉和大米反倾销措施案(WT/DS295)是近年来WTO案件中关于反倾销问题的一个著名案件.案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WTO争端解决机构支持了美国提出的墨西哥若干反倾销立法违反了<反倾销协定>的主张.墨西哥的反倾销立法中被裁定为非法的部分涉及反倾销问卷的答卷时限、可获得事实、微量终止调查及复审的代表性、新出口商复审、对进口商的罚金处罚、反倾销的司法审查与复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一、案件说明 美国诉墨西哥牛肉和大米反倾销措施案(WT/DS295)是近年来WTO案件中关于反倾销问题的一个著名案件.案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WTO争端解决机构支持了美国提出的墨西哥若干反倾销立法违反了<反倾销协定>的主张.墨西哥的反倾销立法中被裁定为非法的部分涉及反倾销问卷的答卷时限、可获得事实、微量终止调查及复审的代表性、新出口商复审、对进口商的罚金处罚、反倾销的司法审查与复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杨韶艳 《财贸研究》2007,18(5):41-45
发达国家一直将反倾销作为最重要的贸易保护政策之一,它们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反倾销措施的使用者。文章从供给的角度探讨了发达国家大量使用反倾销的原因,认为宏观经济失衡的常态是政府供给反倾销政策的外部动因,追求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是政府供给反倾销政策的内部动因,而反倾销相对于保障措施和反补贴的政治成本最小决定了政府必然偏好于使用反倾销。  相似文献   

11.
<正> 顾名思义,WTO反倾销案例是指WTO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审理的有关各成员在履行WTO《反倾销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反倾销在WTO中是一种较常使用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但WTO成员在采取这一措施时必须符合《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否则就会招致其他成员的投诉。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截至2002年12月20日,国外对华反倾销案已达509起,约占全世界反倾销调查总数的11%。我国加入WTO以后,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既有在遇到他方违约对我国造成损失时向DSB投诉的权利,也有被他方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3.
直面反倾销     
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其盐类反倾销以来,到2000年9月初,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案件378起,涉及到我五矿、化工、轻纺、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多种商品。仅1999年一年,我国就有20多种出口产品被诉反倾销37起,对外贸出口形成巨大压力。我国目前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反倾销案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WTO限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使反倾销的作用更加突出。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多次进行降低关税的谈判,各国关税壁垒水平因而大大降低。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如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已经受…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国(地区)遭受反倾销后,有可能对别国(地区)进行报复性反倾销,这样会导致国际反倾销的日益增加。我们通过整理WTO公布的1995-2010年间的反倾销数据,从反倾销的国别或地区、行业和年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印度、美国、欧盟和阿根廷的反倾销报复能力比较强,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地区),中国和韩国的反倾销报复能力比较弱,已经成为全球被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地区)。进一步地,我们将主要反倾销国家(地区)与主要被反倾销国家(地区)之间的反倾销案件进行比较后,认为一国(地区)遭受反倾销特别是来自于主要反倾销国家(地区)的反倾销时,若没有进行有效的反倾销报复,其他国家(地区)也会加入对该国(地区)的反倾销队伍中来,使其面临更多的反倾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遭遇反倾销与对外反倾销贸易效应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Finger和Murray(1993)提出的反倾销强度指数(anti-dumping index,ADI),运用1995—2012年中国和世界的反倾销案件数及进出口贸易额,对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说明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给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带来的影响。本文发现我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与出口贸易总额因果关系明显,遭遇反倾销强度与出口总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遭遇反倾销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本文更进一步基于Lall(2000)技术含量的分类方法分析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对我国不同技术含量出口品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我国应如何应用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手段提升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遭受反倾销案件尤其多,主要为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本文就欧盟对华反倾销加以浅显的分析,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动机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对国际贸易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正确认识反倾销本质 ,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揭示发达国家发起反倾销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4年6月中旬、各国(地区)对华贸易经济案件数(含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反吸收、反规避)为580起,其中涉及化工业产品的贸易经济案件数仅次于轻工业产品,居第二位,为160起,(其中绝大部分是反倾销)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据统计,自1979年至2005年3月,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94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620起,其他案件74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反倾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耀 《财贸研究》2001,12(4):65-68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施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因此被广大发达国家频繁采用。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屡遭反倾销起诉,对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试从反倾销的基本含义入手,剖析了我国屡遭反倾销起诉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