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饵光纤放大器(EDFA)具有宽增益带宽、高增益、高输出功率、低噪声等优点,能有效补偿光信号在传输系统中的功率损耗,可显著增加光纤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和总的传输距离。除此以外,EDFA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譬如在1535~1565nm以内,对所有传输波长、对任何传输速率和传输码型、对任何传输信息(数字的、模拟的、相干的、……)都是全透明放大。因此,EDFA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传输系统,而且可以在CATV光纤传输系统中发挥重大作用,为光纤CATV网开辟了新的天地。两年前,武汉邮科院就专门为光纤CATV网应用的EDFA进行研制并进行批量生产,各项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能满足光纤CATV工程要求,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2.
近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 同轴电缆网(HFC)”、“接入网技术要求-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Lite)”、“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试验方法”、“纤维光学环行器技术条件”、“稳定光源技术条件”、“手持式光功率计技术条件”,“扁平型光纤带室内光缆第1部分:单光纤带光缆”、“接入网远端设备Z接口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业务已由单一的电报、电话和传真等通信方式发展成为语音、图像、数据等综合数字通信。由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出现,对传输媒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模拟电话频率范围为300-3400Hz,因此带宽为4KHz的传输媒体对传送一路模拟电话已足够了,而标准的基群数字信号的速率为2.048Mbps(E1),故采用铜线作为传输媒  相似文献   

4.
随着DWDM系统的广泛应用,用户已充分享受到了DWDM带来的好处:大容量、高速率、信号的透明性等,特别是在长途干线的传输中,DWDM对节省光纤的优点更突出。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满足目前及今后业务需求的DWDM系统,是运营商主要关心的问题。然而众所周知,虽然DWDM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站点之间的距离、光纤的类型(衰耗,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等参数)以及相应的光功率预  相似文献   

5.
远程数字图象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整体设计,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集中管理,是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最新一代产品。该系统由集中监控中。心和远端监控设备组成,传输采用数字通信接口,传输速度快,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由于图象采...  相似文献   

6.
合肥,古称庐州,是安徽省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肥电信分公司下辖肥东、肥西、长丰三个县级电信局,是全省通信行业的龙头。 截至去年底,合肥电信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超过118万门,长途交换机容量达到6万路端,全区固定电话用户数超过95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20%,互联网用户达到22万户。程控交换、数字通信、光纤传输、SDH光通信系统、密集波分复用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网、商业网、多媒体信息网、无线市话网等形成较大规模,在合肥地区已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性高、大容量、多接入、广覆盖的现代化通信网…  相似文献   

7.
波分多路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技术是利用光域上的频分复用技术,实现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多路光信号的光通信技术,波分多路制式具有系统容量大、光纤利用率高、传输距离长、线路传输设备简单、扩容升级方便等优点,而成为提供超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前言 塑料光纤(POF)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68年开始研制的。1975年,在日本市场开始有塑料光纤出售。多年来,塑料光纤因其传输损耗大、传输距离短、耐热性差等缺点,在通信领域一直不受重视,它的应用也只限于设备内部的低速率(<10MB/S)和短距离(<50M)的数据通信。 但是,近年来,随着大带宽塑料光纤和高速650nm LED(发光二极管)的开发,使工厂和办公室内部通信链路的容量大大提高。塑料光纤在ATM局域网和快速以太网中的应用方面将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它能构成桌面局域网所需的高速、中距离、低成本和无电磁干扰的数据链路。总之,在通信领域,塑料光纤正以其新的面貌而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超高速、大容量、远距离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技术是当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信息界人士已有共识: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与波分复用器(WDM)相结合的技术是发展超高速、大容量、远距离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外信息产业界都十分重视对EDFA的实用化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来,EDFA在通信领域中取得十分显著的进步,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在CATV光纤传输系统中,为补偿光信号在光纤远距离传输或多路分配所产生的损耗,也大量采用EDFA。不言而喻,EDFA的出现以及实现实用化、商品化是光纤通信系统、CATV光纤传输系统和其他光纤传输系统的一场真正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随着数字传输系统的日益完善以及数字传输业务的不断发展,除对传输系统进行中断业务测试外,不中断业务测试即在线测试也越来越多。不论在PDH还是SDH传输模式中,PCM30/32路基群终端设备都是数字通信系统的基础设备,30个随路信息、30个随路信令及同步等信息组成2048Kbit/s数据流,可直接通过电缆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使社会对光通信带宽的需求剧增,增加光路带宽的办法一是提高光纤的单信道传输速率;二是增加单光纤中传输的波长数,即波分复用技术(WDM)。日前宽带城域网(BMAN)正成为电信建设的热点。DWDM(密集波分复用)的巨大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无疑是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人们自然也希望能将其作为城域网的传输平台。然而,城域网(MAN)具有传输距离短、拓扑灵活(环型、星型、网状网等)和接人类型多等特点,如照搬主要用于长途传输的DWDM,必然带来成本上过高。同时早期DWDM对MAN的灵活多样性也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12.
FR:Frame Relay即帧中继,是一种在X.25分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将X.25分组网中通过分组节点间的重发、流量控制来恢复差错和防止拥塞等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将网络内进行的某些处理移到了网络外的端系统中来加以实现,从而大大简化了节点的处理过程,缩短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它是在高质量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模拟线系统,和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光纤作为传输媒质,为光传输提供了巨大而廉价的可用带宽,在光传送网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下一代电信网需要支持更大容量更长距离的传输,因而开发敷设下一代光纤已成为构筑下一代电信网的重要基础,本文旨在就下一代光纤的分类、特点、应用及其设计考虑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相对单纯,通信光纤是一种低成本、宽带传输介质,因此发展十分迅速,不到20年就发展成为电信骨干传输线路。我国城市电话网已经基本光纤化,有的城区光纤也已到居民区或办公室,所以,21世纪的光纤骨干网大容量通信是必然趋势。光通信网是建设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物质基础,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亚太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光纤通信基础设施已相当普及,光纤的使用量也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接入网V5接口测试的方法和类型、接入网现场试验的测试、V5接口的一致性测试及V5接口测试的主要测试仪表:V5规程测试仪。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光以太网之所以能够被众多厂商所看中,关键的一点是它结合了光纤传输和以太网模式的最佳性能。另外的一点就是光以太网应用的广泛性和发展性,从而给众多设备提供商、服务供应商等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光以太网产品可以借助以太网设备以以太网数据包格式实现WAN通信业务,可以适用于任何光传输网络——光纤直接传输、SDH、DWDM(密波分复用)和SONET(同步光纤网络)等。  相似文献   

17.
光纤连接器市场是光纤通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光纤连接器主要指多模和单模的单芯光缆连接器。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光纤连接器市场都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 一、世界光纤连接器市场 据1998年2月凯斯市场信息研究中心(KMI)的光纤连接器市场预测报告,世界范围内1988年、1996年的统计和2002年的预测,按单模和多模分类如表1所示。表中单位“个”,系指连接器的单个插头。  相似文献   

18.
由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仪表所研制的ISDN用户传输测试仪和SDH155Mbit/s误码特性分析仪于4月12日在京通过部级鉴定。邮电部科技司等8个单位的专家、代表出席了鉴定会。 与会的专家、代表对两个科研  相似文献   

19.
《当代通信》2003,(17):37-37
光纤通讯,以其传输距离远,高带宽,保密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光纤铺设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对光纤线路的测试,已经成为网络运行和维护的重点。但现在传统的光纤线路的测试手段,在面对大量线路的测试需求和在测试的高效性、准确性和易用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OTDR仪表的功能虽然强大,但是其操作不够简便,测试速度较慢,成本高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作为东北地区的开放门户,经济发展迅猛,电信业务收入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一、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连本地电信中继传输网是一光纤数字传输为主、微波等手段为辅的本地网。 从传输媒质上看,本地光缆线路全为ITU-TG.652单模光纤,本地电信的汇接局、长途局和主要端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