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全球瞩目,中国经济模式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该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模式的涵义和特征,接着从比较优势论、市场论、二元经济论、中性政府论、分权论、政治论、人口论、文化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模式的解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深刻的。下一步关键是要"改革政府",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艰难的经济赶超历程中,随着条件的变化,我国的经济赶超战略也几经变迁。几十年的经济赶超,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确立当代中国的发展思路,既要考虑经济赶超所必需的经济增长速度、体现自身优势的发展重点,也要考虑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的赶超战略,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自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就开始出现“大起大落”。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商品短缺是我国经济的常态。从大的背景看,它与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所选择的两种战略密切相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型、外延型的超高速扩张的典型反映。它也是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要使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这在逻辑上必然走上市场取向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三世界三种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韩国模式、智利模式、不丹模式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前两种模式只具有战术意义,是在传统现代化模式范围内的工业化模式创新;不丹模式则具有战略意义,是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全面颠覆。随着现代化环境的改变,韩国模式已不可复制,智利模式也日渐式微,现代化危机的加深却使不丹模式的影响不断扩大。然而,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路径依赖与后发国家欠发达的现实却使它们的现代化转型困难重重,只有突破赶超思维定势,对智利模式与不丹模式进行合理扬弃,兼顾工业化与现代化转型的双重目标,建立起新型的追随发展战略,后发国家才能把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目标之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在公平分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与国民福祉,逐步实现后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这要取决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发展战略。就目前我国而言,“比较优势战略”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应采取“赶超战略”——“后发优势”理论是其理论基础,正确地选择与确立主导产业是其实现的关键。我国当前已经具备了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行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重新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7.
8.
伴随他60余年人生历程的不仅仅有经济思想,更有着充满激情与哲理的诗意,两者相互交融,构成他独具魅力的人生。他这个中央政府的重量级智囊人物走到哪里,经济“圣水”就洒到哪里,一举一动总是能让人与中央的一些重大决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论“东亚模式”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功。中国改革,举世关注,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举世困惑,世人称之为“中国之谜”。中国改革,为什么取得成功?什么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国内也有种种总结,多为体制改革的仄派总结。我主张对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要作宽派的总结:中国改革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包括从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到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革,从理论路线的变革到社会主义模式的变革,从经济体制的变革到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从宏观全局上考察,它是社会大配套的改革,有三条基本经验:激进的政治改革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经济过渡模式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改革开放取到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中国发展模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储备、巨大的市场规模、适当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国际局势。但"中国模式"不可复制,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储备非其他国家能比、中国特色的制度难以模仿、巨大规模的市场不能再现。"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最大启示是各国都要认真分析本国国情,将外部有利因素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转折关头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一个赶超战略为先、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大国来说,追求GDP的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4%的增长率。正因为此,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称为世界的一个模式或范例,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功,对世界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伴随着持续近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也积累了一些结构失衡的体制性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主导性渐进式改革依据中国国情,致力于建设发达的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特点与制度保证。已经取得的改革业绩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信号,但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在积累,中国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仍将经历长期的结构调整与体制完善的过程。继续提升改革绩效有赖于制度协调变革的持续推进、恰当定位市场与政府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市场化推进以及公民社会培育等几方面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的成功与其采取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这些模式概括为四个方面:增长优先、沿海先行、投资驱动和出口鼓励。这种模式在产生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这种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增长优先型应转为增长与公平并重,沿海先行转为平衡增长,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出口鼓励转为出口中性。实现模式转换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抛弃增长中心主义的思路,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和实施新的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的特征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飞 《江南论坛》2005,(11):4-6,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增长9.4%,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目前,中国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外贸增长达五十多倍,2004年达到1.1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前总统克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