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郭宏利 《经济师》2004,(7):273-273
道德文化基础重构是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对会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道德进步是会计创新的精神资源。在会计职业道德、职业品格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上 ,必须革除计划经济下的道德观念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加强诚信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黑龙江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看,黑龙江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着手对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研究。针对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于推动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发展“闯关东精神”文化产业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上绵延近300年的闯关东历程,形成了东北地区所特有的“闯关东精神”。“闯关东精神”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一种不能丧失的精神家园。是一种亟待释放的文化张力。哈尔滨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要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转变哈尔滨地域文化观念层面里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陈旧观念,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振兴哈尔滨相协调的开拓进取的“闯关东精神”,用先进的文化产业品牌来思考、谋划哈尔滨的未来,为哈尔滨的发展与振兴提供精神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区,当地侗族居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饱含的生态智慧确保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稳态延续。立足于文化整体观,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和组织层面入手,探讨了侗族的传统观念、传统技术和社会组织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了侗族传统文化流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尊重与保护侗族传统文化,有利于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民营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成庆 《经济师》2004,(8):169-16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华英 《经济师》2001,(12):169-170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发展文化产业 ,只有消除现行文化体制的弊端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体制 ,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胜男 《时代经贸》2014,(6):465-465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们对精神层面需求的增长超过了其生产的正常速度,于是对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发展文化经济,对于创新文化发展观念,推动文化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发韧于美国并繁荣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得益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然而,比较不同民族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效,我们可以探触到风险投资得以产生并壮大的文化背景,如崇尚创新,鼓励冒险,积极创业的民族精神和诚信合作的道德文化,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风险投资是一种文化的精彩体现,因此,在发展风险投资的时候,文化建设同样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种社会制度或经济组织的背后,必定有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气质在支撑着。但这种精神文化的创立是以继承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什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未来世纪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以求人们充分认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文化创意,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秀玲 《经济与管理》2008,22(10):81-83
河北虽然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河北文化创意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提高河北经济的竞争力,需要发展文化创意为河北经济强有力的发展作文化支撑。文化创意使人们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享受精神文化的熏陶,提高人们消费的文化品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信用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湘舸 《经济经纬》2006,(2):146-149
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一种经济能力与交换手段。它与信任和诚信有着密切的关系。信用文化是指有关信用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在社会意识层面上的反映,它包括有关信用的知识、价值观和习惯等内容。信用文化对于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信任和信誉的建设,以及对于整个社会信用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把信用文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信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曲玥 《经济经纬》2007,(2):144-147
信用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痛疾正是社会信用的缺失。本文首先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信用,然后分析了文化传统与信用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对信用制度建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文化传统与国情的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的策略,这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信用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的文化模式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认识和处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先进的循环经济文化模式,并应用文化资本与文化成本范式来对文化现象进行经济解释,又是特别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循环经济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精神的发扬,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世界循环经济理念的吸收和创新。本文以文化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起点,从循环经济和文化模式的概念人手,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循环经济文化的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先进循环经济文化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挑战计划经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在加快。加入WTO必将对中国的计划经济化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从化层面做好“入世”前的准备即实现从计划经济化向市场经济化的转型,对于我国顺利加入WTO并获得益处是至关重要的。本人论述了市场经济化的内涵以及计划经济化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计划经济化创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须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企业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市场经济呼唤着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精神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力量,强化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精神对实现企业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是规范职工行为的准则,并对健康舆论具有约束作用。培育社会主义企业精神,使企业焕发出青春活力,使企业精神成为企业经济上新台阶的支柱。  相似文献   

18.
旅游城市生态位综合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它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环境、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量由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旅游社会维、旅游经济维和旅游环境维5大维度22项变量构成。以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测评为基础,对该区域系统内的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各旅游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也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在于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格局;越来越深刻地彰显着我国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我国文化的凝聚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振兴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立足于经济学哲学思想视角,通过中西方文化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东西方经济发展历史的对比分析,讨论文化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寻找文化思想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供必要的哲学思想依据,也完全可以为发展广义虚拟经济,拓展人类新财富提供极具开发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