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口并非终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公安部牵头、各省市协调配合推进的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大省市全面推开。但户籍改革的实质内容:剥离计划经济强加给户籍制度的各种职能,尤其是区分城乡人口、实施不同待遇的职能,即"剥夺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各种经济利益,"却"船到中流"即遭搁浅。户改正遭遇背后的种种利益格局的羁绊。  相似文献   

2.
一、城镇户籍改革领先于大城市 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管理制度以户口簿为载体,有着固定性、限制性以及城乡分割的特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对劳动力流动的客观需求与户籍制度的限制之间的矛盾愈发显现,户籍制度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当中。二十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关于“户口”的政策不计其数。 从国家层面看,有如下政策: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1985年7月1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 1985年9月6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  相似文献   

3.
<正>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标志着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城乡户籍对立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为最大亮点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包括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等,而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这标志着城里人和农村人身份上的统一,打破了几十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户籍改革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民工市民化问题,不能只从老市民或城市经营的角度来设计,而应该惠及全民;解决民工问题的根本,不是对户籍简单的放开,而是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渐进过程;同时要扭转下层市民民工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改革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但现在很多地方的改革不是着眼于解决问题,而是谋取农民手中的土地利益;动机在拿农民的地,而不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究其原因,在于依附于户口的公共服务差别没有改变。公共产品的供给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方向应当明确,不能天天琢磨农民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占中国人口80%的客观现实表明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也是这样”。足见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地位之举足轻重,也充分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价值之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7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而据央视有关户籍改革的调查却显示:9成受访农民不愿转成非农户口,只因不愿交地。土地,包括宅基地及其房屋、承包地,是农民的最大财富,我国20.3亿亩耕地都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手里。在户籍改革过程中,只有妥善处理好或者保护好农民的权益,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8.
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生产性收入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甚至局部过剩以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就比较容易地成为人们的共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的力度。但是,现行的和讨论中的一些政策措施在单独使用时其作用却可能受到种种限制,不能真正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甚至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营管理》2003,(4):16-19
本刊讯: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不反弹,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按照中央有关要求,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的意见(试行)》,主要内容如下:一、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关系到能否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在农村税费改革期间和之后,全省要严格实行中央规定的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户改一年来,全市共有217566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日均转户6315人,完成第一阶段转户目标338.84万人的64.21%,成效明显。户籍制度改革与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个差距”有战略性的、内在的、结构性的关系,将成为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户改一年来,全市共有217566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日均转户6315人,完成第一阶段转户目标338.84万人的64.21%,成效明显。户籍制度改革与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个差距”有战略性的、内在的、结构性的关系,将成为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2.
今年,部分省市进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调整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有利于彻底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税费改革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涉及基层干部队伍的改革,以及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以下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在即将下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政策支撑,并加快户籍、土地、农村资产处置等一系列改革。《意见》要求,吉林省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53.3%提高到6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要以实现全省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反复提到的关健词。早在二十年前全国要求城乡一体化的呼声很高。为什么城乡一体化喊了二十年,情况反而更加严重了,原因可以讲很多方面,我看主要有三条:一是解决“三农”问题见效慢,  相似文献   

15.
统一城乡税制的时机尚未成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走过了从上世纪末基层一些地方的自发性试验 ,到 2 0 0 0年按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少数省份率先进行改革试点 ,然后再到 2 0 0 3年 3月决定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的历程。这次农村税费改革 ,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甚至被称为继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当代农村的第三次革命”。正如国务院在 2 0 0 3年 3月 2 7日《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的那样 :“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全面推进改革积累了经验。实践证明 ,农村税费改革是现阶段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之策 ,不仅有力地促进…  相似文献   

16.
今年有两个利好:一个是中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这对我们搞好“三农”工作非常有益。真的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把拼命追求数量增长的不正确发展观去除,“三农”工作就落到实处。另外一个是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中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机遇的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到底中央的宏观调控对“三农”有什么影响?实际上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就是要改变经济数量增长粗放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三农”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明年保证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清代伊犁回屯是清朝政府的一个创举。回屯合户籍制度、租税制度和基层组织于一体,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回屯在重塑当时维吾尔族原有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口居住、土地占有和租税责任高度结合的机制,实现了基层社会控制的一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术界在农民工市民化户籍改革上的分歧,本文运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政策评估理念对广东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这是一场区域的、城市的、过渡的户籍改革,在率先打开普通农民工落户大中城市大门的同时也存在特定的限度.需要突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题,通过城乡协调发展与中央统一城乡改革规划来突破.同时证明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改...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以来形成传统户籍管理体制下,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造成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在各种权益分配和实现方式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体现为各种不平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吁我国户籍制度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户籍改革是我国未来国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其权益实现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那么,在社会主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去做?我们认为,立足农民思想实际,联系农村工作任务,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