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自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国债投资促进了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云南国债投资的背景,旨在全面总结1998~2002年云南国债投资的总体状况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周期的谷底需启动其发展的阶段,发挥财政政策的效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财政政策手段中,首当其冲的当属国债及其发挥的投资功能,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利用其总量和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财政政策预期效果。鉴于此,必须发展国债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健全其调控机制,以发挥其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债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债对民间投资是否存在挤出作用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投资主体投资份额、总量的相关分析以及国债投资方向的聚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由于国债投资方向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国债发行对民间投资挤出作用较小,带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实施了以财政扩张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发国债促进社会投资的增加。但一些学者认为国债的发行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以国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为出发点,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拉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国债发行不会对民间资本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由于我国国债投资的同时具有很强的生产性,因而对民间投资具有“挤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为抵御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98年起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国债投资政策,成效显。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于是,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应否淡出”众说纷坛。究竟“是否应继续实施国债投资政策”成为争论的焦点。本着眼于我国国债投资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结合中西方经济学理论,就国债投资政策的利弊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国债投资政策宜进不宜退。  相似文献   

6.
赵浩  白建军  高原 《西部金融》2007,(10):29-30
2007年第一季度,甘肃武威市出现"基金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债发行中存在的凭证式国债期限设计单一、国债承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建议优化国债结构,拓展投资群体,扩大国债承销范围,培育和发展农村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7.
国债规模投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8.
国债规模投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债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国债政策既能与财政政策相配合,又可与货币政策相搭配,本把国债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来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与商业银行发展关系的研究,洞察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偏向,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态,探索进一步发展我国国债市场,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适度规模和有效性基础上的国债,将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之,国债可能给经济造成潜在的威胁。如何以市场为基础,建立新的国债机制,实现国债收支的良性循环,已成为国债发展战略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必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