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年前,生产“仕奇”西装的内蒙古青松制衣有限公司在几家全国性报纸上刊登广告,向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海外品牌”提出挑战:承诺在同等价格上,“仕奇”质量要高于对方;在同等质量上,“仕奇”价格要低于对方,并且欢迎任何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海外品牌”应战,欢迎任何权威机构以国际通行标准对“仕奇”与“海外品牌”进行比较检测,欢迎消费者参与质量评判.“仕奇宣战”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识之士纷纷发表评述,从多方面指出了“仕奇”现象的深刻内涵,受“仕奇宣战”的启发,本文试就创名牌与营销竞争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受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携着技术、品牌优势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做知名企业的加工工厂似乎已成为部分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然而,同样的产品一旦贴上不同的商标就有了不同的价格,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于是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满足“初级加工工厂”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在海外,“Made in China”一度成为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从进入非洲那天起,同样挥之不去“中国制造”的烙印,可以看到,当地人对中国车的评价要低于欧美与日本车,只是中国车价格有优势。但这样的优势究竟能保持多久,实在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纲 《企业天地》2003,(3):35-35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快速发展,追上发达国家,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竞争力”这个概念,才能少走弯路。狭义地说,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商品怎样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呢?简单地说就是同样质量的产品具有较便宜的价格。而怎样才能有较便宜的价格?最终是因为具有较低的成本。所以,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反过来,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由此可见,竞争力的概念既不复杂也不特别,它所涉及的不过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内容。就…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企业出口现状浅析品牌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汉斯教授在1995年曾经这样预言:“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商品出口领域的现实状况印证了汉斯教授这一预言.品牌现在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其作用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无自主品牌,主要依附外国公司从事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加工环节,民营企业的品牌无论在规模、质量、技术含节和营销等方面都处于“弱质”状态。民营企业要摆脱如此困境,必须培育品牌文化底蕴,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受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携着技术、品牌优势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做知名企业的代工工厂似乎已成为部分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然而,同样的产品一旦贴上不同的商标就有了不同的价格,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于是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满足“初级加工工厂”的地位,不情愿将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拱手他人,以赚取微薄的利润。中小企业要谋求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前提品牌能够在哪个阶层上站稳…  相似文献   

9.
肖格 《上海质量》2014,(3):27-28
“中国品牌国际化,首先要让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得到国际市场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企业的品牌形象,更是国家品牌形象!”--当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围绕中国品牌进行探讨的时候,3月6日上午,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一场小型座谈会上,一些来自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代表,也在探寻品牌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中西合璧     
最近,武汉砸“大奔”事件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次事件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除了当事人和媒体的炒作因素外,应当说,与我国刚刚加入WTO的大背景也不无关联。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商品和服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对外国的名牌公司更是如此。但是,砸“大奔”事件的发生,却无疑给中国消费者的过高期望泼了一盆冷水。原来中国的消费者还只是感觉外国商品的价格门槛过高,现在则开始对其质量和服务也产生了怀疑。其实,很多跨国公司为了占领异国市场,纷纷采取了本土化的策略,但是,本土化策略是否就跨跃了…  相似文献   

11.
朱雪尘  崔玲 《英才》2012,(10):43
从民族感情上来说,我们的确应该支持苏宁。可是,中国早已加入世贸组织,流通零售领域是中国入世承诺必须开放的行业。对于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商价格大战,张近东在采访中表现得有些焦虑:"要知道,参与到价格大战中的电商,其企业资本都在海外。从某种意义上看,不排除外国资本正在有目的的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以控制国内消费平台。苏宁,代表的是中国的民族品牌,因此,这场价格战不是偶然发生,更像是有战略性的举动。"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普及速度加快,使得产品均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样,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越来越看重原来产品整体概念中的附加产品层次——服务。在同等价格、同等品质的前提下,顾客服务已成为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创建比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砝码。中国春兰集团的“大服务”战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春兰集团的大服务,是将“服务”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最终的售后服务。为此,春兰跳出围绕单纯的“售后服务”这个小圈子,而放眼于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改造,构筑起以质量服务为核心,全方位地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部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携带着良好的品牌效应进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外国金融机构良好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的高端客户,为其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国内金融机构同质化的服务和产品,缺乏“差异性”和“附加值”,无法从品牌中获取高额的“品牌税”。因此,品牌战略的实施对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金融品牌战略的特征,并且就如何构建金融品牌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暖阳宜人。在2003年于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建材贸易博览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到潮州市澳丽泰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的泰陶展厅参观。看完一系列产品后,丁会长说:“真是不错,我们敢说,中国这样的陶瓷卫生洁具能与外国产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商场里,同样品牌的衣服、鞋帽、笔记本电脑等,价格要比中国便宜得多,而且这些商品上都有一个标签:“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6.
国人早已关注到这一现象:一些外国的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反而低于该产品在生产国本国的销售价格。如日本的富士胶卷和美国的柯达胶卷在我国的售价远远低于其在日本和美国的售价。对这一“胶卷现象”,有人解释是外国生产厂家占领中国市场的惯用手段-早期低价倾销占市场,后期高价赚利润;也有人解释是由于我国民族工业的支柱-乐凯胶卷的价格牵制作用。这些解释当然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7.
一、严峻的质量竞争形势当代世界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产品质量的竞争,质量成为当代多极势力抗衡争霸的焦点。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预言:“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谁的产品质量高就能称霸世界;谁的产品质量低就可能沦为经济上的“殖民地和亡国奴”。日本美国都想称霸世界,欧共体不甘落后努力抗争,我们面对日本的“零缺陷”、德国高技术水平的99%合格率、多极争雄,中国众多小型企业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严肃思考的大问题。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对经济建设是个极好的机遇,然而在世界市…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杏仁”身份之谜无疑是去年年底消费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之一。而其命名疑云也揭开了进口食品市场乱象的一角:同~产品境内外价差高达数倍、“质量门”频频发生、渠道管理混乱……进口食品市场乱象丛生,也给中国消费者上了一课:“外国月亮特别圆”的想法要不得。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角度来讲,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属中国法人企业,而外国驻华代表机构属外国法人派驻机构,不属中国法人,因而在人事管理上二者有不同特点。现从招聘、雇员工资待遇和绩效评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盛行于欧美,八十年代风靡日本的CI战略的兴起,是企业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在经历了“价格战”、“质量战”之后,愈来愈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仅有价格、质量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它并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治久安”。日本最大的CI设计所兰德社(Landor Associates)的Kawada曾评论道:松下电器和日立电器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并不存在什么差别,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松下电器或日立电器,说到底是因为他(她)们喜欢这家公司。这段评论明确的告诉我们,在企业竞争中,除了价格、质量等竞争手段外,还存在着第二种竞争工具,即企业形象的竞争。国外企业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形象竞争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CI战略。 所谓CI战略,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所进行的一种塑造企业统一形象的活动。或者说,它是一种以刻画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把现代设计观念和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