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随后一些省市也提出要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而经济“升级版”的主体是企业,作为引领、支撑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如何打造“升级版”,是经济“升级版”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2,(11):13-13
中国经济正处在“弯道超车”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弯道超车”阶段,保持7%~8%的增长速度,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过分强调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低效率、产能过剩等等,特别是会因此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从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经济界》2013,(5):1-1
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期“宏观经济”栏目特约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怎样认识当前的经济问题》一文。文章分析,由于外需仍然低迷,国内的生产过剩没有内需出路,经济增长就走不出低迷格局,所以,今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破7”,明年某个季度则有可能“破6”。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重”得很 经济是有“重量”的,中国经济“重”得很。不过有重量不一定有分量,知识、品牌是“轻”型的,但却很有分量。  相似文献   

6.
今天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回避的“双重制衡”作用:一是扩大自身消费需求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紧迫;二是克服金融危机的困扰,更要发挥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战略合作”机制和基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理念,来最大化地相互支持所带来的中国经济和全球社会福利不断改善和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科学规划发展路径,深化经济社会改革,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中国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转“危”为“机”的重大历史机遇。新形势下,中国实施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改革期间持续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被称为“中国奇迹”。创造这个奇迹主要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一些特殊的因素,例如,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低估的要素价格和“人口红利”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现在,这些因素已经或者即将开始消失,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重要转型: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增长。  相似文献   

9.
只有将中国经济木桶上的“短木板’换成和其它木板一样的“长木板”,中国经济的木桶才能直满水。中国经济才能消弥“短木板效应”。不要忘记,水桶里的水位是由短木板决定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照这种势头,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20年左右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泡沫经济崩溃已经10年了,但日本经济一直未能摆脱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飞速发展显得更是光彩夺目。似乎是对这种心理的反映,最近,出现了不少介绍“中国威胁论”的书刊和杂志。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1.
在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保八”的任务。进入2010年,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此长彼消,短期和长期的矛盾互相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建 《经济界》2013,(5):4-7
今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破7”,明年某个季度则有可能“破6”,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都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上行。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澄清三个误区:第一是怎样认识经济的“底”,第二是应当以什么为核心搞改革,第三是应该怎样看待未来的投资。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科技》2010,(20):10-13
在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保八”的任务。进入2010年,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此长彼消,短期和长期的矛盾互相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赶上西方成为亚洲大国,已经开始努力为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过去的“赶上西方”更多的只是国内动因,对国外的经济影响不大,而今天则开始愈发具备国际动因。因为,任何中国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会对全球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说当年大跃进的失败导致中国成千上万人饿死,那么今后中国经济的挫折则可能把世界推进“高危病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矛盾始终存在,在2008年“4万亿”经济计划的刺激下,产能过剩的矛盾在近年来更加突出。今年“两会”期间,时任“发改委”主任张平在记者会上表示,“化解产能过剩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遭遇“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和“人口红利渐失”以及国际博弈等多种风险,形势异常严峻,深化改革是惟一的出路。只要能坚守持续增加民富这一宗旨,其实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中国即将遭遇滞胀 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已较为明朗,而且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首先,欧洲、美国和日本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长期不景气必将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是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与以往五年计划最大的不同是,“十五”计划是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条件下制定的。中国最大限度地走向开放、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由此决定中国经济在“十五”期间会是何种走势呢?记走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08年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调整,比如经济增长、出口等指标有所下降,但这也正是实施宏观调控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不同意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想得过于严峻。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速度增长应该不成问题。”樊纲表示,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永远没有波动,市场经济就是在波动中发展,世界经济也是从一轮一轮波动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8,(23):36-39
2009年中国经济的“宏观气候”将会怎样? 2009年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颓势下,将会为我们呈现一个怎样的表情? 素有“中国经济晴雨表”、“市场变化风向标”之称的中央电视台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提前做了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