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造假,有的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有的是决策人员好大喜功,要求财务人员对外报喜不报忧;有的则是利益驱动,为小团体、个人利益,弄虚作假;有的是部门攀比;有的足领导和财务人员法纪观念淡薄,认为造假无妨。出于不同的目的,纷纷造假,出具虚假的会计报表,将子乌虚有的业务活动,纳入企业经营核算,营造自己满意的经营成果,从而造成企业核算的会计资料不真实,滋生出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也日趋加剧。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查示出了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业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秘,做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等…  相似文献   

3.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考核,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资产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涉及大量法律问题,开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特殊要求,除了掌握会计、审计、统计等法律、法规外,还要掌握与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将常见的一些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4.
张贺 《当代审计》2003,(5):38-38
造假账,是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是虚假的,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所依附的主体不同,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而有的会计主体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不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改变经济业务性质,滥用科目以隐匿真相,或在单位的正规会计账簿之外另设一套账外账。  相似文献   

5.
前国家总理朱镕基同志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说明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但当前,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比较普遍,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1.会计造假现象严重许多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2002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  相似文献   

7.
黄斌 《审计与理财》2008,(12):52-53
伴随着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潜在的风险也日益显现,类似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公司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引发的巨额资产损失、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经营失败、破产倒闭等案例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频发会计失真事件,致使会计行业陷入了信誉危机,会计诚信建设迫在眉睫。而进行会计诚信建设,重建会计行业的“信誉长城”,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的事,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国家信息监管与会计诚信建设(一)完善法制建设,提高造假成本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据统计,过去10年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10年正式对外提供的年度会计报表、半年度会计报表、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募股资金…  相似文献   

9.
国源 《审计文汇》2005,(6):46-47,45
财政部有关领导在全国会计师(审计)事务所改制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会计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作假。提出的原始单据是假的,登记的账薄记录是假的,编制的报表数字是假的。前几年财政部抽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显示:被抽查的159户单位中,资产不实的147户,占到92.45%:利润不实的157户,占到98.74%,造假问题严重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的、  相似文献   

10.
赵霞  梁天军 《企业导报》2013,(5):159-159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中要保持诚实守诺的态度,具体表现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客观、准确、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企业经营者能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实际上造成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也包括企业行为。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成本与利益的辩证关系,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会计造假往往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造假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表现是: 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假账表、假审计、假评估.  相似文献   

12.
会普遍关注会计造假问题,各界呼吁强力开展会计打假。然而,笔者通过对基层会计管理现状的调查,发现有的基层会计不仅造假风行,而且乱象频生,甚至可以说“乱”盛于“假”。对于基层会计管理来说,不仅要花精力打“假”,更应着重治“乱”。一、基层会计界乱象之表现1.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无证从业者比例较大,这些人主要分布在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村社集体组织。二是持证从业者中,大量存在无效证件。三是会计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多年不更新会计专业知识,不了解最新的财会法律、法规、政策,凭废弃的传统手法记账核算;有的半路出家…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行为已蔓延到各个行业,会计造假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广泛影响经济人行为的普遍现象.有严重的虚构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的财务欺诈,有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缺陷来操纵利润、调节资产,也有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防范和治理财务造假刻不容缓,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击财务会计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四川会计》2003,(11):19-20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应先了解会计造假的背景,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杜绝造假,以适应加入WTO新形式的客观要求。一、会计造假的背景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是会计造假的温床。一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后,由于真正市场意义上的产权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问题依然存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国有产权代表虽然通过一定的方式被明确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职能,但他们只是国有产权代表外在形式上的更替,各类国有产权背后仍然缺少所有者的真正严格监督和硬性约束,国有资产所有者在实质上依然“虚…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30日,新华社播发了《假典型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告》一文,报道了1997年主营规模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居首位的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百文”),自1999年以来濒临关门歇业,有效资产不足6亿,亏损超过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披露了郑百文最初成立假账班子骗取上市资格;上市后,又通过造假销售,即让厂家以欠商品返利的形式向郑百文打欠条,然后又以应收账款的名目入账把亏损变成盈利等一系列会计造假的内幕,成为继“琼民源”等之后,又一令人震惊的会计造假事件,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也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笔者将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来讨论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潘月 《企业研究》2011,(12):116-116
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是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诚信,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假审计、假评估等问题不容忽视。会计失信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损害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文章剖析了会计失信现状、原因、危害并探讨了重建诚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是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诚信,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假审计、假评估等问题不容忽视。会计失信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损害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文章剖析了会计失信现状、原因、危害并探讨了重建诚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财务比率甄别会计造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的、美国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闹的沸沸扬扬。但会计造假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决不仅在上市公司中存在,会计信息、统计信息失真在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存在均为普遍,会计造假的问题成了理论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会计造假主要是用合法形式编制非法的会计信息,以获取非法收益。造假终究会露马脚的,因为他违背了会计学的原理和社会经济规律。企业的利润来自日常经营的收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中各个账户和科目之间有着严密的勾稽关系,通过对这些科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可以使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明显化、公式化。…  相似文献   

19.
熊程 《广东审计》2001,(3):44-45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编制而成的可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真实、综合、及时的特点,其中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我国已从法律的高度要求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事实上,违背真实性的核算原则,造成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挖掘会计造假的诱因及动机,研究会计造假的客观环境,探计制止会计造假的措施迫在眉睫。 一、会计造假的诱因及动机 …  相似文献   

20.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会计造假成为全球性问题的时候,加强会计监督和减少会计造假动机、造假行为必然成为会计界乃至全社会共同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对关于会计监督弱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