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阶段一:刺激需求,加大投资自1998年至2006年,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在这段时间中,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储蓄逐年增加,毫无衰减的现象,而相应地,投资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投资不足,仅在房地产等几个少数的行业中出现了“热投资,”但是这种“热度”,呈现出来的是只是经济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2.
1.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由于非理性因素和行政特权的干扰,存在严重的滥用资本、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试图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启动内需,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不断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人民币资产化倾向增强。在货币政策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凯恩斯模式的经济发展道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实践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走出通货紧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也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首先,政府…  相似文献   

3.
刘畅 《当代经济》2000,(7):49-49
1998年以来,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下降,企业亏损继续增加,实际失业率上升,生产能力闲置的现象。在货币政策乏力的情况下,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希望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变这种情况。然而,尽管投资规模很大,但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却与之很不相符,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实现投资持续增长的困难。一是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挤出效应”,即财政投资的增长造成货币需求增加以及利率上涨,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导致企业投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尤其是非国  相似文献   

4.
张烨 《发展研究》1998,(12):45-47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1998年以来的经济指标表明我国宏观紧缩政策已经到位,再加上受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影响,出现了总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现象。为确保1998年8%的经济增长率,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刺激需求,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凯思斯的经济学说中,一国短期的均衡就业量和收入水平,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又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是由消费倾向所决定的;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决定 的.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和现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总供给,决定一国短期均衡的就业和收入 水平.凯恩斯是由就业不足引到有效需求不足、引到投资不足与消费不足乃至货币不足,构成了被人们称之为"萧条经济学体系".在资本主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和严重失业时,凯恩斯主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的支出和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因为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积极主动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消费需求始终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中,财政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偏差,以及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因此,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调控重点转向扩大消费需求,通过使用"差异化"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制等手段刺激居民消费,真正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扩大民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于1996年实现了“软着路”,从而经济领域出现了消费不振、投资萎缩、通货紧缩、增长乏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制止了经济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经济学理论及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一个  相似文献   

8.
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宏观调控针对当时的需求膨胀和经济中的某些过热现象,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问题,我国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政策,以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其内容是发行面向商业银行的长期建设国债筹资,主要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如修建铁路、高速公路等),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大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此外,还用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相似文献   

9.
余世仁 《经济论坛》2004,(17):14-15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效果不明显。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但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拉动,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居民储蓄余额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分析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对于探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98-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8-200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公共产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人结构,补充了企业投资需求的不足,但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在政府投资支出与市场内生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渠道从而没有在总体上启动市场内生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效果不显。为此提出了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等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风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复杂的国外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现状,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增加赤字,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从1988年以来,国债发行收入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内需乏力。 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主要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其意在通过财政政策刺激并带动需求,以克服总需求不足,减缓经济增速的下滑。为此,中央政府在近五年里共发行了6600亿元国债,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投资,合计投资总规模达260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四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中国近20余年来财政政策调整及其与私人部门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时,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投资等总量刺激政策改善市场需求拉动企业投资。2011年经济进入增速放缓期后,财政政策逐渐侧重供给管理,但在一定时期仍采用供需两端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调控。除受市场整体需求收缩影响外,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之间差距扩大,以及企业二元产权结构内生出的融资成本分化现象逐步成为制约总量性财政政策效应发挥的关键。2016年后因结构性问题凸显,财政政策偏向以供给管理为主,如实施税收改革、减税降费等政策。在"十四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力点仍在于稳定总量与结构调整并行,采取加强政府债务融资管理、进一步调整减税方向、平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结构等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对绝大多数的县域农村而言,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从表面上看有的地方消费不足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究其根源是投资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经济发展裹足不前,反过来更加重了消费需求不足的程度。所以,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千方百计围绕刺激投资需求做文章,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消费需求,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活力,是一条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思路。一、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是财政困难,二是无货币控制使用权,三是群众的生活水平低,储蓄量不足。为此,首先要在…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税收支持积极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翠苹 《经济师》2001,(4):101-102
针对我国内需不足问题 ,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刺激消费需求 ,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流。文章认为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 ,应充分发挥税收的优势 ,在结构性调整税收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 ,实现彻底退税 ;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 ,进一步扩大消费和投资 ,加快税费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表现在:投资增长缓慢,民间投资启动乏力,消费需求不足依然存在,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发展需要,仍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调整政策重点;注重适度发行国债与有效发挥国债投资使用效益并举;注重供给调节与加强需求管理相结合;注重利用财政贴息刺激投资需求,注重积极财政政策与其它改革措施配套等,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拉动了国内投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对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测算的结果显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即从1997年的8.83%递增到2000年的12.23%;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国债的大量持续发行亦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部分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抵消因素.国债政策怎样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之间进行平衡抉择,文中提出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完善政策配套手段等.  相似文献   

18.
陶国庆 《经济师》1999,(12):59-59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及金融运行中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及特点。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中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井,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已经连续20个月下降,银行存贷差达10000亿元,居民储蓄不断增加,人们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增强。持续的通货紧缩导致投资、消费增长受挫,国内市场需求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政府虽然采取果断措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但收益甚微。纵观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一是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外需减少,出口下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束缚之前,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调整充分扩大积极政策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治理通货紧缩与反过剩已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从已经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来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太明显,以至有人提出“货币流动性陷阱”之说。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了投资快速增长。但在我国“弱财政、强金融”的格局下,靠财政增加投资的做法恐怕很难持久,而且单纯靠投资刺激经济也有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