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NO.7信令与IP互通所采用的技术,描述了互通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目前所使用的四种协议——M2UA、M2PA、M3UA和SUA,并对这四种协议的具体应用和相互区别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不仅要在传统的窄带电路交换网络(SCN)中提供电话业务、智能网业务,而且也需要在IP网中提供这些业务。正是由于这种业务发展的需要,要求电路交换网和支持电话业务的Internet进行互通。为了实现SCN与IP网的互通,用于支持SCN的NO.7信令网也需要与IP进行互通。本文就是从信令的角度,介绍了NO.7信令与IP互通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传统的窄带电路交换网(SCN)可以提供电话业务和智能网(IP)业务,而且IP网也可以提供这些业务。正是业务的这种发展,要求SCN和支持电话业务的IP进行互通。因此,作为SCN的支撑网的NO.7信令网也需要与IP进行互通。本文将就支持SCN的NO.7信令网与IP如何进行互通的问题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3.
传真存储转发是近年兴起的,是以消息处理系统(MHS)X.400系列建议为协议基础,建立在分组交换网及DDN网和程控电话交换网基础上的一种增值业务。它与在电话网上进行的传统传真通信业务相比,具有用户方便、传输可靠、可提供多种服务及长途传输线路利用率高等优点。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传真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电话网与IP网的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软交换技术。 作为IP网演进为综合业务通信网的第一步,需要在IP网中开通实r电话业务,解决现有的PSTN与IP网的互连互通,以及如何将现有的PSTN逐步向IP网络过渡。在上述网络演进过程中,引出了软交换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IP技术的发展,电信网从传统的窄带电路交换网,演进到以IP包交换为基础的信息网。与传统的PSTN网络相比,IP电话网络具有统一信息平台的优势,它可以融合数据、话音和图像,因而可以产生大量的增值业务。基于IP网络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6.
提供的业务 在应用服务器进程(ASP)或IP服务器进程(IPSP)的M 3UA层向MTP 3-用户提供的一整套原语与NO.7信令网中SEP的MTP-3向高层提供的原语完全相同。这样一来,ASP或IPSP的ISUP和/或SCCP层并不知道它所希望的MTP-3业务是由远端SG的MTP3层所提供,而不是由本地的MTP3层提供;同时SG的MTP3层也不知道本地用户是实际通过M3UA的远端用户,这种结果将导致M3UA把MTP3层的业务扩展到远端基于IP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本期专家论坛刊登了传输所教授级高工吴立贞同志的文章,该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800兆赫CDMA移动通信中No.7 ISUP信令情况,该文对于当前我国CDMA网信令建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刊也将陆续刊登吴立贞同志对CDMA网No.7 ISUP信令的测试及支撑业务的研究分析。在这一栏目中,刊登了嵇兆钧教授关于TINA技术原理之六的  相似文献   

8.
软交换的出现是话音网络走向开放的新型体系架构,它与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一起,使提供业务的控制层面与媒体的承载层面相分离,以有效灵活地提供业务,是新兴运营者进入话音市场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一代话音网产生的背景目前电信业务发展迅猛,其特点是:(1)新业务层出不穷,数据业务快速发展,数据业务量迅速膨胀。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数据业务量已经超过话音业务量。(2)新的语音压缩技术已经可以将话音信号压缩在低于64kbit/s的信道上传递。这种技术已经在IP电话、第二代GSM和第三代CDMA移动通信系统广泛应用。未来  相似文献   

9.
近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科[2002]269号”文发布了“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2PA)”、“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1部分:BICC的功能”、“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2部分:BICC的消息、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的网络结构、IP业务的特性和组网技术进行了探讨。就 IP over ATM,IP over SDH以及IP over WDM的几种帧格式作了介绍,在对这几种组网枝术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兴通讯自行研制开发的No.7信令转接点(STP)设备顺利通过了中国电信组织的入网测试。这标志着中兴通讯从此跻身于世界上能提供此类设备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之列,再次显示出中兴通讯强大的开发实力和先进的科研水平。 No.7信令网是电信网的三大支撑网之一,是智能网、移动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础,而No.7信令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概述 独立于承载的呼叫控制(BCC)协议与原邮电部1997年发布的“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协议—样向用户提供的业务都是窄带的一些ISDN业务,但是它却能支持与承载技术和信令传递技术无关的一些业务,因此,在BICC协议中,为了传递信令消息就需要有使用信令传递转换器(STC)的协议层。这样一来,支持BICC信令的节点就可以分为具有承载控制功能(BCF)的服务节点(SN)和不具有承载控制功能(BCF)的呼叫媒介节点(CMN)两种。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西安电信公司选定华为公司承建西安电信城域传输网工程,城域网是以宽带光传输为基础开放平台,通过各类网关实现话音、数据、多媒体、IP接入和各种增值业务及智能业务,并与各运营商长途网互通的本市(地)综合业务网络、随着话音,多媒体,数据等业务的发展,用户对带宽需求飞速增长,作为公共基础传输平台的城域传输网络,必须对未来带宽的增长保持很好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4.
施新华  黄本雄 《当代通信》2006,13(12):64-65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是由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是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IP网中的信令控制,以及同Soft Switch配合,构成下一代的增值业务平台,对电信、银行、金融等行业提供更好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网络(NGN)的业务质量直接受到承载网服务质量(QoS)和安全因素的影响,为了顺利部署NGN业务.必须对承载网提出具体的要求。NGN的信令、控制和媒体流主要封装在IP数据报中,利用IP网络来承载NGN的多媒体信息流.因此NGN业务的质量直接受到IP网络的影响,在目前的IP网络条件下,承载网甚至是影响到NGN试验和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一、多运营商网络互联互通的现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网络运营成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不同的种类的通信网(固定网、数字移动网GSM/GPRS、CDMA网、ISDN网、IP网)陆续出现。随着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如何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互连互通、方便不同网络间互通业务结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目前,移动GSM网络与其它运营商之间较为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如下。 1.大部分的移动本地网采用一个或者两个MSC兼做GW(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报刊发行业务处理是一个全程全网的作业,因此,要在报刊发行业务处理中广泛使用计算机并取得最佳效益,最终必将进入计算机联网阶段。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受邮电部科技司的委托.开发成功了报刊发行省内及省际联网处理系统。目前,已经能通过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互联浙江、海南、山西、甘肃、辽宁和江西6省,通过分组交换网(PSPDN)互联浙江、河  相似文献   

18.
WDM光传送网开销信道的实 现及其光监控信道(OSC) 技术 在WDM传送网中,不同的网络单元之间交换信息以及与管理系统的连接都需要信令信息。SDH的帧结构、ATM的信元和IP包结构中包含了专门用于管理功能的开销字节,字节可以传送相关的信令信息。对于WDM光传送网而言,为了保持客户信息传送的协议透明性同时由于在光域又没有可用的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信道No.7信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使用,No.7信令链路所承载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PLMN移动No.7信令网中,目前使用的64 Kbit/s的信令链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网上业务量的需求,尤其是STP之间的B链路(两对STP之间的链路)和D链路(LSTP至所属HSTP之间的链路)以及连接数据库的A链路上所承载的业务量已相当接近额定的标称负荷,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阿尔卡特数据网络正在1100HSS多业务交换平台上实施IP组网能力。我们已为该IP组网策略起名为IP@ATM。拥有一个能实现网络和业务互通并提供ATM、帧中继和IP交换的单一和强大的WAN平台,再加上全面的网络管理战略,是建立高性能、可扩展网络的优秀解决方案。 本文直接解决有关Internet和Intranet中IP组网的问题,着重介绍实施IP交换的主要趋势,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说明如何在1100HSS中实施IP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