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马震 《商业研究》2020,(2):44-51
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财政现象,土地财政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行为及其效率。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通过纳入地方政府意志探究土地财政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地方土地财政强度越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时存在差异化的表现;从宏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抑制区域层面的技术交流,并驱动地方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抑制作用;从微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驱使企业强化金融杠杆以获取更多金融资源,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下降,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造成挤出,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会影响“土地财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范式,“为增长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土地财政的负向抑制作用,“为创新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地财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静  吴群  王健 《财经论丛》2017,(12):12-21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 地方政府竞争、 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密不可分.土地财政是否有益于经济增长以及土地财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近年来常常被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将经济体划分为马尔萨斯部门和索洛部门,并在模型中考虑土地财政的因素,通过对经济增长模型的数理推导,得出土地财政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根据数理模型的推导结果,土地财政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促使劳动力从马尔萨斯部门转移至索洛部门实现.针对上述推论,本文通过对30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土地财政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发现地方政府征用农用地转作商用的做法会反向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土地出让金的做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直接,由土地财政导致的劳动力从马尔萨斯部门转移至索洛部门的结果对经济增长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土地金融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土地财政的缘由可以归结为财政体制改革、城市扩张、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考核、政府对于土地的垄断等四方面。土地财政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即土地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土地财政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虽然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力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采用1998—2005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我国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2)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影响;(3)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土地财政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1)正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提高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3)规范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存在寻租、侵占公共利益、收入分配不平衡等一系列土地问题。基于制度偏好和行为选择的解释,形成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转型时期财政制度的缺陷;因而,了解现有土地财政问题与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变革,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应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8.
地方债和土地财政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发还模式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而会通过地方财政的作用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文将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地方债务发还的主体,直接面临着还本付息的财政压力,存在动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且财政非平衡地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进一步检验表明,"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作用过程受地方财政赤字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棘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水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引致中国城镇“房价棘轮效应”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等同于提高房地产成本,间接提高房价,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仅直接提升房价,还通过土地财政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形象表述,其实质是寅吃卯粮。它的形成与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城市发展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虽然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推高房地产价格、降低调控政策效果等弊端十分明显。解决土地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地方税源,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