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从而阻梗这一渠道的传导;这种阻梗效应在经济上行期比经济下行期更强,在货币政策扩张期比货币政策紧缩期更强;通过"渠道识别"得到"纯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纯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阻梗效应依然存在.研究结果说明,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风险,而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会影响流动性监管新政实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2006-2017年111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会改变该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提高净稳定资金比率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加强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第三,当央行采取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削弱(加强)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因此,监管当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影响,加强两者的协调,使其更好地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格的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一方面会降低商业银行杠杆率和利润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会通过优化资产组合的方式增加收益。那么,货币政策、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将取决于二者的净效应。文章基于1998—2015年期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验证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假说。实证结果显示:①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②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4.
对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双重效应,即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直接效应)以及表外业务通过强化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间接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复杂性、高杠杆率、 低透明度和流动性期限错配风险直接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外业务对利益搜寻效应的强化和对央行沟通和反应函数的改变则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用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步法规避货币政策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本文实证检验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且表外业务确实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本文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异质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婷婷 《商业研究》2020,(1):95-10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是否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因此,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已渐成学术界共识。然而,关于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时间非对称性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不仅加深了对于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时间非对称性的内在机理的理解,而且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如何协调货币政策监管金融稳定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随着银行业持续的改革开放,其市场力量和竞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研究我国银行系统的市场力量和竞争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并且考察这种关系是否随着银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借助2003-2014年10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我们发现,竞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而且这种强化关系在小规模、高资本和高流动性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为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具有的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2-2017年16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结构演变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但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控制住金融结构的作用之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紧缩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而导致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同时减少;此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的影响减弱,对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都受到削弱。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对货币当局、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属于经济学界的新兴研究热点。基于2007—2012年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了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励银行的风险承担,非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此外激励效果的产生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和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央行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常态化,由此形成了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而银行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关键一环,其风险管理极易与央行宽松意愿出现背离。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视角出发,对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求为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进一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货币渠道主要是分析利率、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信贷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从长远看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将是规范的货币渠道。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检验审慎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和风险的关系,从银行发展的视角对审慎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下降;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工具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家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回归分析考察数量型与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研究显示:数量型与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有影响,即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弱化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更多地通过小型银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于实体经济.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以及信用传导渠道的主要理论,指出我国三种非信用传导渠道因缺乏市场机制和微观基础发挥作用受限,在目前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金融中介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情况下,银行信贷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还通过信贷投放等方式间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颁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业重点研究对象以及监管内容.巴塞尔协议Ⅲ优化了风险权重的模式计算方法,并对金融资产流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角度,采用中国银行业1998-201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流动性创造,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表内流动性创造,却提升了表外流动性创造;同时,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大小而存在差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越小。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流动性创造受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越小。本文结论能够为货币当局从银行流动性创造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违约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技术冲击、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作为外部的风险因素,刻画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导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的调控效果。主要结论有:(1)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系统,但可能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变量的调控效果;(2)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变量,但具体的目标取决于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3)当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且这种政策组合在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存在“政策叠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