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西方产业经济学是国际公认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在经济学领域中成果丰硕,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地位,自其形成以来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对各流派的比较分析是理解和研究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产业经济学的兴起与产业政策的实践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战后日本提供了这方面经验和理论,但西方产业经济学渊源于产业组织理论,半个世纪前就有了第四生产要素即“组织”的研究,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学面临着作为产业延伸的服务经济、网络经济、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挑战。我国应有多种类型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介绍西方理论为主的、研究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为主的、以及继续发展产业经济学的各分支等。  相似文献   

3.
数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论文对数量经济学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认真剖析,指出:数量经济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质的分析的基础上,融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信息科学于一体,以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经济现象内部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与方法论学科,也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是经济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4.
本就西方经济学中应用公理化假定是否符合适宜性、科学性、现实性标准进行了辨析。本认为公理化假定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关键在于能否复归到现实;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存在着中西科学观念的差异,即使用现代科学标准它也确实有不科学的地方,但不能说它是伪科学;经济学的致用性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必须经得起经验证据的检验,同时还有同具体经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作为研究市场规律的学说,西方经济学对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5.
西方产业经济学是国际公认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在经济领域中成果丰硕,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地位,自其形成以来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对各流派的比较分析是理解和研究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林金忠 经济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2000年至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  相似文献   

7.
论文系统阐述了新结构创新经济学的内涵、制度安排与分析框架。不同于既有的西方主流创新经济学理论,新结构创新经济学是以“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为研究视角,具体而言,创新结构具有内生性和扭曲性,而且创新结构的运行也是内生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诠释:第一,主张在分析一个经济体包括创新结构在内的各种结构时,应该以该经济体给定任意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作为分析起点;第二,强调创新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生产结构;第三,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政府在激励创新主体、实施产业创新政策等方面需要提供与本国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鉴于产业经济学已有长足发展,学科内容与兄弟学科比较确有些重复,而事物本质是由其主导方面和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产业经济学指导思想和加强学科定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核心理论框架进行具体设计,以确定本学科的主攻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论述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对理论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影响,指出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五个问题,进一步讨论高职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的三项原则和四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但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时,首先必须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的研究应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更为科学的概念、范畴和体系,或说更为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专业集群的概念和理论来源于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理论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里的具体应用与变迁。在充分分析、理解其诸多理论流派观点和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专业集群建设的发展策略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空间经济学正处在群雄纷起时期,研究角度不同、形式千差万别,以至于学者们难以在研究方法上达成共识,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不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推广。本文意在简化前期文献繁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从中抽出一些能为学者们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规范其研究方法,促使其广泛深入地融入主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是:设定收益递增和初始区域对称等前提,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则,遵循产品多样化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在D-S框架下运用“冰山”技术分析要素、产业和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可向有空间维度的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三个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致用之意有二,一是研究目的耍有效地为发展经济的社会实践服务,这就要求经济研究必须在方法与思想等方面都不断发展,同时在理论与对策方面形成自身的体系和特点;二是研究的前提应该是人类创造财富的社会实践,这就要求经济研究立足于服务于具体真实的社会实践。前者要求经济研究必须与时俱进,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后者要求经济研究必须与实俱进,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经济研究》2007,(5):F0002-F0002
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科最早设立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产业经济系正式成立于2003年。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科点现拥有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点、产业经济硕士点及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并与经济学院合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教授的主持与领导下,该学科于1988年被国家教委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6年,该学科第三次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点的研究方向及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社会科学,实证方法应该是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甚至是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所.在但是一直以来作为与实证方法相对应的规范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重视。因此为了肃清存在于经济学研究中方法论上的错误认识,更加具体深入的理解经济学方法中的规范方法与实证方法,本将从二的理论界定、发展历史回顾及其整合的基点三个方面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贯穿于经济发展史或商业发展史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因此,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也贯穿于整个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诱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周期理论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分析重点。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流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纷呈,而关于经济周期的实体经济诱因和虚拟经济诱因的探究无疑是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把握这条线索有助于我们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周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经济学理论与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既有秉承又有重构。马克思既从经济角度看法律,对法律现象进行经济分析,探寻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又从法律角度看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对我国现有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经济分析为标尺,这既是我国法经济学真正的本土化过程,也是法经济学指导我国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因此传承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吸收借鉴西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是构建我国法经济学的本体论框架、实现我国法经济学研究实证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两个主要假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在从经济学和哲学两个视角批评西方经济人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种新经济人假说和理论,其方法论是整体主义、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然后,提出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活劳动价值新假说”,并论证与此有关的“全要素财富说”和“按贡分配形质说”。作者认为这是作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海派经济学”基本假设和理论之一,也属于超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后现代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空间经济学发源于一般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运用一般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空间。由于经济空间的复杂性、独特的结构与不可完全测度性,二者开始分离,然后不断融合,但是空间经济学还没有完全融入一般经济学。空间问题成为经济学的前沿,二者的完全融合有待于双方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华  王美霞 《现代经济》2009,8(1):86-8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学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原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往往被市场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甩到了身后,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成为一个持久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与是否教授西方经济学可以相提并论。 与其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论文略有不同,本文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探讨教学改革的原则、方向和具体措施,本文力求在深入考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使得这一实用的课题研究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