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军民融合,就是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协同发展、共同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过程。军民融合旨在打破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之间相互割裂的局面,实现技术共享、市场互通、资源共用,以满足国防和民用两种需要。目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成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央更是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战略高度显现未来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京隆重召开。在习近平主席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强军、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等战略都与核工业紧密相关。大会报告指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一直是核工业的天然使命。中核集团作为军工企业,与中国国防军队建设发展密切相关。中核集团将持续以强军为首责,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见"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代表时提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富国强军等发展战略均对航天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航天企业肩负着推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更加注重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并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小核心、大协作"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是融合,这种融合反映了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5.
易芳 《中国纺织》2023,(Z6):60-61
<正>军民融合是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一项富国强军的重大举措。多年来一大批纺织新材料、新产品应用到国防军工领域,既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也催生了纺织行业一批颠覆性、引领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成为纺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发展纺织军民两用技术也得到了政府、军队、纺织行业的高度重视。2023中国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要求,着眼国际形势变化,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是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航天型号物资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和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础,源于民用物资,又不同于民用物资,是航天产业链的基础要素和领域之一,其军民融合的发展程度对整个航天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航天管理局作为军民结合型企业,20世纪60年代起,肩负着国家安全的历史重任,主要从事单一的航天产品生产。随着国家战略重心转为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开支相对缩减,仅靠航天产品已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贵州航天管理局开始由纯军品生产调整为大规模的军转民生产,由应对某一特定市场的集中型战略转变为应对多市场的多种经营发展战略。在纯军品-军转民-军民融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是当前国家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是实现国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军工企业从“专心于军”到“军民结合”,再从“军民品分离”到“军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要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将面临不少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成为军工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式和方向。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合资合作,对于发展航天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合资合作融合发展已成为航天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形式发展的途径,然而,在法律和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够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推动项目合资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号召,创新驱动、军民深度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为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但随着国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国防、科技创新体制、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使航天传统优势又面临着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3月2日,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军民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国防科技工业既承担着国防装备研制的角色,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军民融合的最前沿,是实施军民融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迎来了创立55周年的喜庆日子。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理念,弘扬航天三大精神,默默奉献、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导弹武器装备的成功之路,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加速,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航天重点任务大幅增加,实现了由研制为主到研制生产并重、单一型号到多型号并举的转变。与此同时,研究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投身国民经济战场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在推动国防现代化和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将航天专有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培育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技术特色、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企业,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和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这4家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从对比的角度进一步优化它们的战略决策,对研究院各产业化公司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加快研究院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国家正处于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黄金时代,武器装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随着军队建设改革、军民融合不断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市场化竞争已逐渐白热化,武器装备的预研、研制、批生产和维修等全周期、各阶段均已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公开竞标模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战略、战术、运载、常规及军贸武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举航天系统改革发展大旗,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领导深谋远虑、精心筹划,使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时值各路英才荟萃于此。虽认识各异、困难很大,但都以企业的发展建设为己任,以航天大局为重,全体职工高举“融合、成功、发展、富裕”的大旗,继承发扬航天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同心协力共建家园。5年多来,厂历届领导执着追求、深化改革,与全体职工同甘共苦、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全面满足了航天内外整机型号需要,在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中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企业在国家"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政策的指引下,在保障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直接面向市场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即民用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从事多种经营、拥有多项业务的企业集团。民用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是外延性(股权投资)扩张和内涵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于国家政策变  相似文献   

17.
<正>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并指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而军民融合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推进军民之间知识产权成果的双向转化应用。2018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办公厅联合发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给军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尊敬的读者,您好!时光飞逝,岁月流转,新的一年如期而至。2018年,适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启航之年,党中央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离不开新思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军民融合的不断推进和军工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开放,航天企业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市场优势受到内外部环境的严峻冲击。在此形势下,要稳固市场地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拥有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已成为航天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再创辉煌的关键因素和迫切需求。一、青年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航天企业的青年科研人员具有学历较高、能力较强、技术过硬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