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宪法ABC     
中国有句古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第一代企业家能够叱咤风云,把家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却对传承之事束手无策。家族企业的传承,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如何培养子女乃至建立整个家族的价值信念,如何将事业发展成百年老店?让我们看看那些"家业长青"的家族是如何做到的。你可能知道大型体育用品超市迪卡侬和建材超市乐华梅兰,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两家知名的法国公司都隶属于同一个家族——穆里耶兹家族。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沪市A 股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15-2017 年的数据,从 企业文化的角度考察企业慈善捐赠的非功利性动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具有什么样的任职特 征的董事长更容易建立企业慈善文化,以及他们是否通过企业文化,把基于非功利性动机的社会 责任思想体现到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慈善文化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慈善捐 赠行为;董事长是企业创始人,或者董事长在企业中任职时间越长,他们的非功利性慈善捐赠动 机就越有可能通过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企业文化在企业董事长与企业慈善捐赠行 为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一个被误读的词语。在各种语境中,企业社会责任似乎等同于捐钱做慈善,做“好人好事”。于是,一种吊诡的社会现象产生了:一些企业家一方面捐款做慈善,美其名目尽“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在生产伪劣产品、  相似文献   

4.
《当代纶理人》:每月花在飞机上的时间大约为多久? 吕良伟:应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飞机上渡过的。我现在很多时间都用在慈善活动上.而慈善事业意味着你要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比如在昨天广州参加妇联举办的慈善活动,而现在又到北京来参加芭莎慈善夜。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0,(1):1-1
关于慈善的法治思考,近日浏览报端,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慈善法冶是社会隹态的又一次“退耕还林”,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6.
富而有道,道在何处,其实,道就在你心里,就在你身边。在一般人眼里,所谓慈善活动,就是富人对穷人的捐款、捐物。有此认识并没有错。但是,进入新世纪人们将这种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慈善实际上是另一种投资,企业界的慈善投资其实是与慈善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商业目标,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34):20-20
李嘉诚:入列全球慈善富豪前十美国《福布斯》近日评出14位捐赠最慷慨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以280亿美元的捐赠额居首。香港首富李嘉诚名列第九,他至今已向社会捐款近13.7亿美元。2006年,李嘉诚还表示要将自己162亿美元财富的三分之一捐给基金会。据悉,这些富豪都有较固定的捐赠渠道,家族基金会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8.
家族企业的慈善捐赠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探究其影响因素对深化理解家族企业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采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家族企业主的政治联系、制度环境对慈善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主的政治联系促进慈善捐赠行为,具有政治联系的家族企业主比没有政治联系的家族企业主更多地进行慈善捐赠,政治联系级别越高,慈善捐赠水平也越高。当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更完善时,政治联系对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减弱。文章揭示了家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部分规律,对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做慈善,自己慢慢会上瘾的。慈善“瘾君子”杨澜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中国建立一种人文慈善的理念,让社会慈善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创造这样一种财富,能使你和你的孩子都成为下一代人财富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穆里耶兹家族的成功告诉我们:家门口的市场是他们的根。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和事业兴旺超过20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传承不是金钱,而是后代的才华、知识、信仰、经验和修养。  相似文献   

11.
跳起慈善之舞,唱起慈善之歌,奏响“善道”五部曲。  相似文献   

12.
张寒 《中国西部》2009,(10):80-81
已有越来越多的明星不满足于捐款或在慈善活动上的亮相,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慈善项目中,正在向慈善家的道路上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每一个慈善行动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以兴趣行善”,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余姚市城乡百姓中,传颂着倍受关注的精神康复救助“慈善施药”的感人故事。每当人们提起“慈善施药”.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它“是造福千家、重塑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救助工程”。  相似文献   

14.
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布莱尔表示“政府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方面常常很是糟糕”。像尤努斯博士这样的社会企业家往往会发现,他们那些好理念在政府机构里总是难以有所进展,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商界和慈善业上得以施展。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共勉句》中有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当真精辟。只是,把它放在慈善的大门前,重拾者却有不同的复杂心理。对于正走在慈善公益的光辉大道上的企业家们,似乎很难用对错来衡量他们的对错。  相似文献   

16.
苏竹青 《中国西部》2009,(12):26-27
2009年,在遂宁国际慈善论坛上,关于慈善人才的探讨备受关注。在提倡全民慈善的今天,慈善人才的培养已经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在论坛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也一再强调慈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珈玮 《中国西部》2009,(7):32-33
随着本轮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美国的失业大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少失业者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即转而投身志愿者服务。这对国人来说,好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其实是西方社会全民慈善的一个缩影,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能虔诚地投入到众多的慈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中旬,《福布斯》(Forbes)中文版发布了“2004中国慈善榜”。上榜的100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其中排在前50位的企业2003年的慈善捐款超过10亿元人民币。编制“2004中国慈善榜”的英国人胡润也表示,中国富人的慈善观念在转变,开始实践“及时行善”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9.
苏竹青 《中国西部》2009,(12):92-93
大家对慈善的意识还不行,还得向国外学习,并非做慈善就是捐钱捐物,那是低层次的慈善;高层次的是投资慈善,是战略慈善,这是个大概念。有的企业家你让他直接捐钱,他可能不大舍得,但是如果有好的公益项目,多方都会受益,他就会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对慈善事业进行立法,一方面不仅能够对慈善组织加强约束与监督,规范慈善市场,建立慈善组织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同时通过立法还可以更好的唤起公众慈善意识,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以保障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